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1] 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佔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之大成,並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月光》以傳說的形式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上(題目為《月光曲》)。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極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取得了非凡成就。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1813-1817年貝多芬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8一1827年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五十六歲的貝多芬聽覺已完全喪失。貝多芬的音樂集中了前輩音樂大師們藝術創造的成果,站在時代的前列,以新的素質體現了亨德爾音樂的英雄性、巴赫的哲理性,發展了海頓的諧謔性,繼承了格魯克歌劇的戲劇性,以及莫扎特深刻入微的抒情性,從而創立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貝多芬透過無比苦難的音樂創作,給全人類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他的一部部傑作像一盞盞燈塔一樣,為全人類的團結、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傑出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1] 之一,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和“交響樂之王”。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佔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之大成,並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月光》以傳說的形式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上(題目為《月光曲》)。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作為音樂大師,貝多芬對藝術歌曲同樣予以相當程度的關注,他是德國藝術歌曲創造的先驅,畢生作有鋼琴伴奏的藝術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藝術歌曲以極其豐富的表現手法和形式來展現,表達屬於全人類的情感。在藝術歌曲的領域裡取得了非凡成就。從1796年開始便已感到聽覺日漸衰弱,1813-1817年貝多芬的創作也暫時呈現頹勢;1818一1827年貝多芬在耳朵失聰、健康情況惡化,五十六歲的貝多芬聽覺已完全喪失。貝多芬的音樂集中了前輩音樂大師們藝術創造的成果,站在時代的前列,以新的素質體現了亨德爾音樂的英雄性、巴赫的哲理性,發展了海頓的諧謔性,繼承了格魯克歌劇的戲劇性,以及莫扎特深刻入微的抒情性,從而創立了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貝多芬透過無比苦難的音樂創作,給全人類帶來了無窮的歡樂。他的一部部傑作像一盞盞燈塔一樣,為全人類的團結、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