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袁印荃
-
2 # 米都楠哥
現在農產品同質化太嚴重了,你是綠色,我也是綠色,你是有機我也是有機,你稻田養蟹,我就出個蟹稻。
個人覺得要突破同質化,那就要突出差異化,差異化就是你在做相關認證,我就在講養生,你講養生,我就在包裝上差異,你做有機,我就做私人定製。
再有就是在起名字上同樣的東西也可以做出差異來,比如說胚芽米,聽著就是講究功效的,但是你可以叫金芽米,就感覺高大尚了,既可以讓人感覺養生,又讓人感覺高檔。
還有就是在包裝上要下功夫,我記得有款雜糧,咱們最多叫黑土雜糧,人家起名字叫一年五季,設計的包裝也是非常高檔,把春夏秋冬四季加上一個大大的5字,差異化就出來了。
這個問題提得好,肯定也是所有農業主正在思考的。主要有三種方式:
1.改種zhong:農產品同質化大多因為地方一窩蜂的推動和跟風,導致品種同質化,比如以前經常滯銷的紅富士、天露葡萄、冰糖橙等。因為單一農產品的供應與需求總會達到一個基本平衡,而一旦市場需求飽和,加之外來可替代的新品種衝擊,必將導致滯銷和農民豐產難增收損失。因此,提前做好預判、提前改種是應對同質化的最簡單方式。
2.改出品形式:鮮活/初級農產品都有豐產時段,因為農產品的易腐特性,其銷售時間不長,短時間集中上市會導致競爭激烈。因此,需要採用分級、分選、預冷/速凍等方式,將農產品分為ABCD多級,不以統貨銷售,要以精品+包裝提高附加值,同時進行保鮮處理或速凍加工,延長貨架期,錯峰銷售、錯開渠道銷售,便於打造產地品牌,甚至企業品牌,從而脫穎而出。案例.褚橙、佳沛奇異果,可以參考學習下。
3.改種養方式:農產品的種養可以創新多種方式,比如:稻鴨共生、禽林共養、畜菜迴圈、魚菜共生、中藥飼料、發酵飼料、桑葉飼餵、養蟲餵雞等等,獨特的種養方式以提升農產品本質為出發點,同時權衡成本結構,在不增加大比重成本情況下,可以提高售價,打造特色農產品,並節後健康、養生端午功能性訴求,形成自有品牌,當積累一定量鐵粉後就有機會形成小眾知名品牌。
農產品要脫穎而出,無非就是賣環境、賣優種、賣種養方式、賣出品標準這幾種方式的一種或多種手段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