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家人文歷史

    自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家文化就成為了中國的主流文化,也可以說是漢人文化的主流。中國的主流文化基本沒有斷流,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具體的歷史環境,有所改變,但核心一直是孔孟思想。元朝雖然是少數民族統治,但蒙古貴族也是在不斷地吸收漢族的封建文化,雖然蒙古貴族進入中原後,帶來了落後的制度和風俗習慣,對社會生產破壞嚴重,一度出現了生產關係的倒退,從而影響文化發展。但廣大地區的封建化也是這一時期的特徵。宋朝時,儒學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以討論理氣、心性問題為中心的哲學思潮,即“理學”,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理學家,有許多珍貴的理學著作。南宋滅亡時,理學一度受到打擊,但很快北傳,元朝又出現一批理學大儒。理學又成為了元人的統治思想。

    孔子

    朱熹

    明清時期,是中國傳統社會的末期,在繁榮的農耕經濟的推動之下,傳統文化繼續發展;但同時,商品經濟也在發展,新的社會文化因素孕育漸生。在新舊文化的碰撞中,舊文化的強勢打壓,使得反傳統的思想愈發強烈。清朝末年,外來文化的傳入也是一劑猛藥。在這樣的特殊歷史環境下,明清文化呈現出了與之前的傳統文化不同的特點。

    第一,理學內部的演變。在明朝中期,商品經濟發展,社會矛盾激化,民族問題複雜,促生了“陽明心學”。陽明心學突出個體的歷史責任和道德的自我意識,否定用外來規範來管束“心”,這與程朱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有根本不同,扭轉了明代的社會思想的發展方向。

    第二,反理學思想的出現。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出現,這與明朝的科技發展和外來傳教的影響不無關係。更激進的是“異端”思想的出現。像王艮、李贄,直接對孔子提出了質疑,對理學更是大加抨擊。這實際上反映了正在崛起的工商業者和市民要求個性解放和普遍覺醒的需要。

    第三,清代出現了早期的啟蒙性思潮。清初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是典型代表。除了對理學思想的批判,他們甚至開始對封建專制進行批判,對皇權、人權和社會有了新的思考。

    第四,清末的向西方學習浪潮。從最開始的林則徐“開眼看世界”、魏源的“師夷長技以制夷”到後來的洋務運動、戊戌變法、清末新政,中國的傳統思想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對西方文化的學習也漸漸深入。這是前代都不曾有的新的特點。

  • 2 # 唐遼金元明清

    元朝統治寬鬆,沒有文字獄,各種宗教和文化都能自由發展。以漢文化為主的中華文化在元朝非但沒有斷層,反而進一步發展豐富了,元曲就是突出的代表,中國的戲曲藝術就是從元朝開始興盛起來的。

    朱元璋認為元以寬失天下,所以他要以嚴以猛治天下,大興文字獄,刪改孟子,八股取士,搞特務恐怖,禁錮思想、專制愚民的極權統治前所未有,流毒至今,這才是中華文明最大的悲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年輕媽媽誕下二胎,卻依舊腹大如鼓因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