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琴聲182684731

    在1979年,我共進壓歲錢23.5元,也是我進壓歲錢最多的一年,其中,我伯父給了5元,是最多的。他每年都給的最多,2元,3元的給,其實他很貧困。

  • 2 # Lvmy主角

    小時候,這需要計算一下。一個80後,也是經歷過改革開放初期的人,社會在不斷進步,但是發展尚且處於初級階段,遠不如現在這般條件充裕,尤其是農村,直至現在都不能說發展情況令人興奮,當時可想而知。

    過年是令人激動的節日,不管老少窮富,都是喜氣洋洋,充滿期待,因為這就是生活。小時候的我們喜歡過年,因為在這個時候我們也許會有新衣服穿,會有比平時更多更好吃的東西,當然還有父母親戚朋友給的壓歲錢。

    壓歲錢,想想就激動,當時的10塊錢可是有相當的購買力的,不像現在只能算散碎銀兩吧。所以那時候壓歲錢也最多的就是5元10元20元,已經是過年最滿足的待遇了。農村人一般鮮少富貴親戚,這樣的話壓歲錢不太可能冒尖,就是常見的數字。

    最親近的永遠是父母,壓歲錢最有可能冒尖的就是父母,最多50元,雖然最後都被集中保管了,取之於民,用於何處,就與我無關了。但是,足矣。因為那是我們的小時候,童真才是主旋律,成長才是向陽花。

  • 3 # 櫻桃緣1

    謝邀.說到壓歲錢,對於我們五零後來說,幾乎沒有這個概念,說沒有也不現實,不一定哪年母親及要緊的親戚還是會有些許表示的,但那時一般五分一毛,較為常見,上塊錢的壓歲錢想也別想,記得有一年母親確實囊中羞澀。竟然找了一枚方孔乾隆麻錢,代替壓錢給了我,至今記憶憂新,但父親從未給過我壓歲錢,以後想來,不是父親想不到給,而是那個年代人們生話真的太清苦。不怕看官諸位笑話,母親給我最多一次壓歲錢是兩毛錢,好象這個記錄也沒有哪個親戚打破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一起玩了10多年的好朋友決裂了,你們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