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很老的老人了
-
2 # 來自新世界
萬物必有正反兩面,有喜必有悲。
你能從任何事情中找出打擊自己的地方,也必定能找出安慰自己,讓自己得意的地方。只是因為你的性格問題,導致你只關注了負面的點。
說白了就是自己不夠自信,比較悲觀,其實增強自信的方式有很多,不過不是每一種都適合自己。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做自己曾經不敢做的事,當然不要是違法犯罪的,做著做著自己膽子也就大了。
人自信了以後就老想表現出自己的優點。這就是所謂的表現欲強烈。
這時候你再去看任何事情,總能找到打擊別人的地方。
-
3 # 向陽說心理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這種行為的背後原因是典型的悲觀主義,悲觀主義的出現,催生習得性無助感,讓你感覺對事物失去掌控力,做什麼都於事無補,而且將一切負面消極的原因都指向自己。
悲觀主義思維的產生,往往是因為我們自己的主觀想法對一件事物進行過度地解釋,也叫作悲觀解釋風格。
悲觀解釋風格有三個特點:永久性,普遍性,個人化。
舉個例子,假如有一次考試你考砸了,如果將一切負面指向自己,那麼此時你心理的情感畫像大致如此:
這次考試考得不好,都是因為自己腦袋笨,能力不足,反應慢,無法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這件事的失敗影響會一直持續,給我造成心理陰影,未來的考試都會考得不好,同時,連個考試的都考不好,證明我在其他方面也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你看,如果要拒絕這種消極的心理情緒,在面對一件事,心理活動應拒絕悲觀解釋風格,摒棄永久性,普遍性,個人化,而要採用,暫時性,特殊性,非個人化的標籤。
還是上面這個例子,如果這麼解釋,是不是會好一點。
這次考試考砸了,可能是因為這次題出的難,題型比較偏;這次的失誤只是偶然性,下次複習時多注意就好,而且只是一次考試,跟其他事物無關,無法影響決定我在其他事物中的表現。
只要遇事從這三個角度出發解釋說明,自己的心理的感覺就會好很多。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這是很平常的,做多人都這樣,頭腦思維總是盤旋在負面年頭裡,小我喜歡抱怨、批判,總讓頭腦停留在愧疚與恐懼裡。別被念頭牽著走,負面念頭只是念頭,別太當真,有一些很好的清理辦法。《當下的力量》《當和尚遇到鑽石》都是不錯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