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甫長吟
-
2 # 趙兄御史
符堅是氐族人,此人能力甚強基本統一北方,在位前期,勵精圖治,重用漢人王猛,推行“休養生息,加強生產”政策,實現國力強盛,接著以軍事力量消滅北方多個獨立政權,成功統一北方,並攻佔了東晉領有的蜀地,與東晉南北對峙。武力看似強大擁兵號稱八十萬大有一統天下之氣勢,穩定大局之後集結大軍南下東晉,一句“投鞭斷流”的人馬不少符堅自然傲慢自大。結果在淝水之戰“八公山上,草木皆兵”,謝玄謝石率領北府大軍水陸並進,與前秦軍隔淝水對峙。苻堅和苻融此時從壽陽城觀察晉軍,見其軍容整齊,連八公山上的草木都以為是晉軍,於是說:“這也是勁敵,怎能說他們弱呀!”由此悵然失意並有懼色。苻堅及後答允晉軍要他們稍為後撤,讓晉軍渡過淝水作戰的要求,並認為能待晉軍半渡淝水之時進攻晉軍,獲得勝利。但當前秦大軍一退就出現全軍潰退,苻融騎馬入亂軍中試圖統率亂軍,但墮馬被殺,晉軍於是追擊潰敗的前秦軍,令前秦軍傷亡慘重,連苻堅亦中流矢受傷,單騎逃到淮北。
淝水戰後,前秦元氣大傷,先前被統一的鮮卑、羌等部族酋豪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先是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復國稱王,慕容宗族的子弟躍馬披甲,遍地狼煙;什翼犍之孫拓跋珪亦在牛川稱王復國;羌族的姚萇等人也重新崛起;丁零、烏丸相續起兵反叛。北方重新四分五裂。
先了解一下這是哪次戰爭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交戰,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前秦軍。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並且此後數十年間東晉再無外族侵略。
我在看來
前秦之所以敗,有這麼幾個方面: 1。前秦是個各個民族融合起來的國家,人心不齊,如果勝利,大家可以都擁護你,可是一旦失敗,那就是牆倒眾人推了。
2。前秦當時主力還沒有到,當時記載前秦只有符堅帶領先鋒騎兵部隊來到了戰場,其他各路大軍,都還在向戰場的移動之中,所以在兵力上,前秦其實不但不佔優勢,反而是弱勢
3。北方不擅長水戰,所以急於將戰場轉移到陸地上來,因為這樣,所以中了東晉之計,引出了草木皆兵的尷尬局面,先鋒戰敗,導致了其他各地的大軍還沒有投入戰場就紛紛撤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