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盼你金
-
2 # 就是不服氣438
首先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要偷錢,原因很重要,是初次犯錯還是經常犯錯?是大人沒給零花錢,他自己又有需求。弄清楚這些原因再批評懲罰孩子。有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大人對孩子過於苛刻,該給的零花錢卻不給,孩子也有自尊心,在同學面前沒面子,就偷偷拿家裡的錢。十歲還可以管教,講道理,適當懲罰,還來得及。
-
3 # 十點半了
孩子自我意識還不夠明確,他們的“偷竊”只能算是一種不誠實的佔有行為。打罵肯定無效,而且起到負面效果。 有的孩子由於平時缺乏別人的關注和感情,為了吸引別人的注意,便拿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以此向其他人炫耀、吹噓,或送給別人,以換取感情或注意。例如,許多家庭經濟條件或社會地位相當好的孩子,經常會出現偷竊行為,究其原因,是因為家長普遍對孩子感情投入過少,或整天忙於工作事業,或父母之間感情危機,結果促使孩子有意無意地透過偷竊行為來獲取父母的感情關注。另外,有些孩子當不能從正常途徑滿足其自尊心時,便選擇了“偷竊”行為來達到暫時滿足自尊心的目的。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偷竊行為都十分氣憤,往往採用斥罵、責打、處罰等嚴厲的懲罰措施來矯治孩子的問題討為,結果常常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和逆反行為。在這種消況下,孩子就不能真正理解家長的教育動機,也不可能將家長的教育要求轉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孩子的道德認識和道德判斷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因此對孩子偷竊行為的教育應著重於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為什麼是不對的。家長的正面教育應首先從詢問孩子“為什麼要偷拿別人的東西”入手,如果是因為“那個東西好玩而自己沒有”,家長可以教導孩子應該怎樣透過正當的途徑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如果是因為“別人也偷拿過我的東西”,家長可以引導他分析;如果大家都相互報復地偷別人的東西,那麼社會生活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孩子“並沒有覺得不好”,家長可以促使他站在被偷者的位置上去考慮他自己的行為,進而認識自己的行為為什麼是不好的和應當受到譴責的。在這個基礎上,家長可以針對孩子的心理特點,給孩子提出一些具體的道德要求,並促使他照著去做。這樣的教育,孩子通常都能樂意接受。 來源:http://www.haodf.com/wenda/liuhuaqing99_g_638648073.htm
回覆列表
現暴打一頓,讓他嚐到皮肉之苦,讓他知道做這個事情的後果,然後再好好的給他講道理,千萬不要捨不得,現在捨不得教訓,以後進入社會不得了,從小時候的小偷小摸到了社會上偷竊搶劫,說不定就是吃牢飯的祖宗,偷竊這個行為一定要把他扼殺在萌芽裡,不然的話後患無窮,孩子會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