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飛熊騎士
-
2 # 識小錄
相比其他篇章的本紀,《孝景本紀》確實顯得有些簡略了。這篇只是按照年份大略地記載了景帝在位各年發生的一些大事,其敘事幾乎沒有,顯得比較異類。
關於《孝景本紀》是否為系司馬遷本人所作,歷來說法不一。張晏認為《史記》中的十篇亡佚,是漢元帝和漢成帝之間的褚少孫所補。班固則認為《孝景本紀》有錄無書。唐代司馬貞作《史記索隱》則認為該篇是取班固的《漢書·景帝紀》所補的。這三種說法,各有其擁戴者,
但同時也有許多學者持反對意見,認為《孝景本紀》中的許多事件是班固《漢書》中所無的,因此反對司馬貞的說法,比如呂思勉和崔適。
現在看來,這篇不論是否出自太史公的手筆,但它至少並非司馬遷原篇則可以確定無疑,因為本紀作為《史記》一書的經線,絕不至於記載地如此草率簡略。
《孝景本紀》之所以詭異,主要都是記錄了一些天文呀,大自然的災變之類,對漢景帝事情發生的事,就像記賬一樣,而且缺少作者主觀的一些評論,這和《高祖本紀》,《孝文字紀》都差別很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翻)。其實,不但是《孝景本紀》,《孝武本紀》也一樣讓人覺得詭異,篇幅雖長些,實則有所避諱。甚至有的人認為這兩個本紀不是出自司馬遷之手,當然,這是無稽之談了。
(司馬遷)
《孝景本紀》出現這麼大的差異,原因不止一個。司馬遷寫《史記》的目的是:“究天地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司馬遷受董仲舒“天人感應”的影響,所以古代的天氣自然變化,是件大事,應該記錄下來。另外,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又牽扯著漢初的政治鬥爭。而漢景帝在位十六年,除了廢慄太子和七國之亂,可記錄的事件本身比較少,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當然,作為司馬遷這樣一個文學家,史學家,即使漢景帝事件比較少,也可以用漢景帝下達的政令或者重要言語來充實漢景帝的形象。可是,司馬遷卻沒有,原因很簡單,漢景帝離他生活的漢武帝時期太近了,對有關漢景帝的形象描寫得過多,容易不慎,觸怒漢武帝,而漢高祖和漢文帝畢竟隔的時間比較久了。我想,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不過,司馬遷還是儘量做到一個史官該做的,比如有關漢景帝廢慄太子的原因,就寫在了《史記.慄姬傳》裡。
(漢武帝)
《史記.孝武本紀》更是如此,司馬遷和漢武帝時代幾乎相伴始終,因為替李陵說話,已經遭到宮刑,是為了完成《史記》才忍辱偷生。古代又有“尊者諱”的習慣,所以《孝武本紀》幾乎看不到漢武帝后期的“巫蠱之禍”,司馬遷是“欲言又止”呀。而《漢書》和《資治通鑑》卻記錄詳細,還有主觀觀點。
所以,綜合這幾個原因,《孝景本紀》給人詭異不明的感覺,自然是司馬遷的無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