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滴逃逃

    物體邊緣,與物體垂直,零刻度線

    1.知識提要

    (1)長度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任何物理量的測量都必須先規定單位。

    (3)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並需按有效數字記錄。

    (4)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

    2.要點點撥

    (1)正確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做到三看,即首先看刻度尺的零刻度是否磨損,如已磨損則應重選一個刻度值作為測量的起點。

    其次看刻度尺的測量範圍(即量程)。原則上測長度要求一次測量,如果測量範圍小於實際長度,勢必要移動刻度尺測量若干次,則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最後應看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代表的長度值不僅反映了刻度尺不同的準確程度,而且還涉及到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量程和最小刻度值應從實際測量要求出發兼顧選擇。

    ②使用時:使用時應注意正確放置和正確觀察。

    正確放置的關鍵是做到:尺邊對齊被測物件,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尺的刻面必須緊貼被測物件,不能“懸空”。

    正確觀察的關鍵是視線在終端刻度線的正前方,視線與刻面垂直,看清大格及小格數。

    (2)正確記錄測量結果

    一般情況下應估讀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如學生用三角尺最小刻度是mm,用它測量長2cm的長度,若正好對準在刻度線上時,正確記錄應為2.00cm,其中2.0cm是尺面準確讀出的數,由於無估讀數,需在毫米的10分位上加“0”。

    注意:記錄測量結果時必須寫上相應的單位。

    (3)長度單位的換算

    應掌握km、m、dm、cm、mm、μm六種單位間的換算。其中km→m→mm→μm每一級都是千進位;m→dm→cm→mm每一級都是十進位。換算的正確寫法應該是:換算數字乘以進位比例帶進位後的單位。

    (4)正確認識誤差

    ①誤差產生的原因來自於測量儀器的準確程度、實驗原理的侷限性、環境與人為的客觀因素等。因此,任何測量中的誤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設法減小誤差,不可能消除誤差。誤差與錯誤不同,錯誤是由於方法不當、人為主觀因素(讀錯、記錯等)造成的,因此在實驗中錯誤應該避免也能夠避免。

    ②減小誤差的途徑:選用準確度較高的測量儀器,改進實驗方法,熟練實驗技能等。在一般實驗中,減小誤差的有效途徑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這種方法對偶然誤差的減小有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們之間曾說過的諾言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