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宋快評
-
2 # 農業植保管理技術110
豆角菌核病屬於低溫高溼型真菌性病害,尤其在春秋季節,田間溼度較大,或陰雨天氣較多,田間通風透光不好時多經常發生,不僅為害豆莢,葉片,而且莖稈為害後,可造成莖蔓萎蔫枯死。也是當前豆角種植中的重要病害。如果田間菌核病短期內田間傳播流行發生較快,呈爆發趨勢時,做到三個及時對菌核病能有效進行防控。
1.及時清除病組織。菌核病感染豆花、豆莢、葉片等部位後,不僅會隨病花脫落接觸葉片莖稈等造成病菌侵染傳播,而且在病部形成菌絲後,還能隨風雨對周圍植株進行再次侵染傳播,因此田間菌核病發生後,宜及時人工清除感病葉片,豆角及莖蔓等,並做到輕拿輕放。對發生嚴重病株還宜及時拔除,並帶出田外進行銷燬或深埋處理,同時對下部老葉病葉及田間雜草等也要及時清除,增加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溼度,對菌核病抑制發生,控制傳播為害有利。
2.及時清溝濾水降溼。春秋季節降雨偏多,田間溼度過大,會加重菌核病傳播為害,宜要及時進行清溝瀝水,做到雨停溝幹,不僅能夠降低田間溼度,抑制菌核病菌萌發侵染為害,同時還能增加土壤透氣性,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植株抗病性。棚室栽培的除要控制澆水外,還要使棚溫不低於25溫度,不僅能夠抑制控制菌核病發生,同時也能夠快速降低田間溼度,對控制菌核病田間蔓延為害較好。
3.及時噴施藥劑控制。菌核病田間發生後,要及時先噴施一遍腐黴利或異菌脲等保護性較強藥劑,防止病菌隨通風或病組織清除時再次侵染傳播周圍其它健康植株,噴藥時要對全株噴施,尤其花莢及其莖基部葉片莖稈要重點噴藥,噴藥後5-7天,或清除田間病組織後,宜選用菌核淨或啶醯菌胺等治療性較好藥劑,以殺滅田間殘留病源,藥後7天宜在選用乙烯菌核利、武夷菌素或異菌.啶醯或多.黴威等具有治療剷除保護綜合性能較好藥劑噴施,可以視控制發生情況7-10天在噴藥預防一次,尤其花莢莖基部重點噴藥,通常能有效防控。
回覆列表
70%甲基託布津,或者異菌脲等殺真菌和細菌的內吸性藥,提前要打,重在預防!另外提醒,一定要無殘留或者殘留小的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