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而未離。
“土豪”這個詞,最初不是貶義的,而是個褒義詞,指地方上有影響力的人。
“土”是“地方”、“當地”的意思,“豪”是“豪俊”的意思。
“土豪”問世於南北朝。
“鄉望”指鄉間有威望的人;“土豪”與它並稱,也是個好詞。
一直到南宋,“土豪”依然是個褒義詞。
這個“土豪”的詞義,與南北朝時的“土豪”相差無幾,指的是地方上的頭領。
到了清代,“土豪”的情感色彩大變,由褒義變為了貶義。
這時的“土豪”指的是鄉間有勢力但品行不端、欺壓他人的人,當時的北京人還給這類人起了個“土包”的別稱。
從此,“土豪”成了個壞詞,變成了“劣紳”的近義詞。
到了今天,“土豪”的詞義又有了新的變化:“土”是“土氣”、“品位低”的意思,“豪”是“豪奢”、“出手大方”的意思。
“土”和“豪”加一塊,指那些有錢、出手大方但土氣、品味低的人。
這個意義的“土豪”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名聲遠播海外,它的拼音“tuhao”與“dama”(大媽)一道,成了《牛津詞典》的備選詞。
“土豪”的詞義尤其是“豪”的意義從南北朝演變到現代,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可謂“脫”。
但今天這個“土豪”的“土氣”、“沒品位”的意思,是從“土”的“地方”、“當地”的意思中引申出來的(人們總覺得地方上的生活比較落後,導致“土”有了“土氣”、“沒品位”的意思),可謂“未離”。
故曰:“脫而未離。”
脫而未離。
“土豪”這個詞,最初不是貶義的,而是個褒義詞,指地方上有影響力的人。
“土”是“地方”、“當地”的意思,“豪”是“豪俊”的意思。
“土豪”問世於南北朝。
《宋書(宋指南北朝時的宋朝)·殷琰傳》:“叔寶者,杜坦之子,既土豪鄉望,內外軍事並專之。”“鄉望”指鄉間有威望的人;“土豪”與它並稱,也是個好詞。
一直到南宋,“土豪”依然是個褒義詞。
文天祥《己末上皇帝書》:“至如諸州之義甲,各有土豪;諸峒之壯丁,各有隅長。彼其人望,為一州之長雄。”這個“土豪”的詞義,與南北朝時的“土豪”相差無幾,指的是地方上的頭領。
到了清代,“土豪”的情感色彩大變,由褒義變為了貶義。
當時的人寫道:“古之土豪,鄉貴之隆號;今之土豪,裡庶之醜稱。京師人或謂此輩為‘土包’。”(郝懿行《晉宋書故·土豪》)這時的“土豪”指的是鄉間有勢力但品行不端、欺壓他人的人,當時的北京人還給這類人起了個“土包”的別稱。
從此,“土豪”成了個壞詞,變成了“劣紳”的近義詞。
到了今天,“土豪”的詞義又有了新的變化:“土”是“土氣”、“品位低”的意思,“豪”是“豪奢”、“出手大方”的意思。
“土”和“豪”加一塊,指那些有錢、出手大方但土氣、品味低的人。
這個意義的“土豪”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名聲遠播海外,它的拼音“tuhao”與“dama”(大媽)一道,成了《牛津詞典》的備選詞。
“土豪”的詞義尤其是“豪”的意義從南北朝演變到現代,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可謂“脫”。
但今天這個“土豪”的“土氣”、“沒品位”的意思,是從“土”的“地方”、“當地”的意思中引申出來的(人們總覺得地方上的生活比較落後,導致“土”有了“土氣”、“沒品位”的意思),可謂“未離”。
故曰:“脫而未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