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呈逐年上升,已成為社會和家庭關注熱點。幼兒行為問題不僅影響到幼兒的正常生長髮育,更會對其以後的人際交往乃至社會適應能力產生不利的影響。為了幫助家長正確引導、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請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了解心理與行為的概念:
1、心理:是指大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心理現象包括認知、情感、意志、言語、個性、社會性。
2、行為:是指人的一切外觀活動,是動作和行為的總和,是各年齡階段相應心理功能發展的綜合表現。
幼兒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包括:
1
吃手指:指孩子反覆自主或不自主地吸吮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行為,吸吮手指開始於0-4個月嬰兒,7-8個月達高峰,而後隨年齡的增長而消退,吃手指常在父母不在身邊、沮喪、瞌睡、飢餓時發生。
吃手指的缺點:影響下頜骨發育、影響牙齒的排列異常、甚至錯頜、發音異常,不衛生。
處理辦法:經常愛撫、陪伴及時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轉移注意力,玩玩具、遊戲、外出旅遊等,對較大兒童頑固性吮手指,在其手指上塗上苦味劑或辣味劑,部分兒童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最好的治療是發現吃手次數減少時的獎勵。物質性獎勵(冰激凌、點心、好吃的等)、活動性獎勵(去公園、旅遊、講故事 看電影等)、社會性獎賞(微笑、擁抱、鼓掌、口頭表揚)
2
咬指甲:兒童在情緒緊張不安、感到心理壓方焦慮、恐懼時常出現的行為,長久以後形成行為習慣。
主要表現為反覆出現的咬指甲和指甲周圍的面板,甚至咬足趾,有的會引起手指受傷或感染。家長的責罵、懲罰通常無效,有時反而加重此行為。
建議:
1、找出情緒困擾、焦慮原因來緩解壓力。
2、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定期修剪指甲的好習慣。
3、愛好和不良習慣結合起來進行獎勵,徵得孩子的同意後執行。
3
發脾氣:是指兒童受到挫折後哭叫吵鬧現象是兒童發育不成熟的表現。表現大喊大叫、苦鬧不止就地打滾,撕扯頭髮等。
建議:
從發育成長的角度考慮幫助幼兒學會控制情緒,瞭解幼兒的氣質特點。 “讀懂”孩子想要表達什麼,減少發脾氣的現象。要尊重孩子的自主獨立性,選擇性的對孩子說“不”,避免過度控制孩子而發生衝突。父母要提高育兒技巧,在繪本閱讀中、親子游戲活動中,教會兒童學習表達情緒,增強自信和控制不良情緒。平常對良性行為和適當的情緒控制給予讚賞,當情緒受挫後、情緒發作時,轉移注意力,發作停止後堅持原則,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否定、拋開、威脅或強行控制幼兒,之後不要怨恨指責。實行暫時隔離法、就地隔離法。
幼兒心理行為問題是成長過程中的難免出現的,只要我們重視、積極引導幼兒糾正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從不同層面增強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幼兒的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呈逐年上升,已成為社會和家庭關注熱點。幼兒行為問題不僅影響到幼兒的正常生長髮育,更會對其以後的人際交往乃至社會適應能力產生不利的影響。為了幫助家長正確引導、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請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了解心理與行為的概念:
1、心理:是指大腦對客觀現實的反映。心理現象包括認知、情感、意志、言語、個性、社會性。
2、行為:是指人的一切外觀活動,是動作和行為的總和,是各年齡階段相應心理功能發展的綜合表現。
幼兒常見心理行為問題包括:
1
吃手指:指孩子反覆自主或不自主地吸吮拇指、食指或其他手指的行為,吸吮手指開始於0-4個月嬰兒,7-8個月達高峰,而後隨年齡的增長而消退,吃手指常在父母不在身邊、沮喪、瞌睡、飢餓時發生。
吃手指的缺點:影響下頜骨發育、影響牙齒的排列異常、甚至錯頜、發音異常,不衛生。
處理辦法:經常愛撫、陪伴及時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轉移注意力,玩玩具、遊戲、外出旅遊等,對較大兒童頑固性吮手指,在其手指上塗上苦味劑或辣味劑,部分兒童可收到一定的效果。最好的治療是發現吃手次數減少時的獎勵。物質性獎勵(冰激凌、點心、好吃的等)、活動性獎勵(去公園、旅遊、講故事 看電影等)、社會性獎賞(微笑、擁抱、鼓掌、口頭表揚)
2
咬指甲:兒童在情緒緊張不安、感到心理壓方焦慮、恐懼時常出現的行為,長久以後形成行為習慣。
主要表現為反覆出現的咬指甲和指甲周圍的面板,甚至咬足趾,有的會引起手指受傷或感染。家長的責罵、懲罰通常無效,有時反而加重此行為。
建議:
1、找出情緒困擾、焦慮原因來緩解壓力。
2、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定期修剪指甲的好習慣。
3、愛好和不良習慣結合起來進行獎勵,徵得孩子的同意後執行。
3
發脾氣:是指兒童受到挫折後哭叫吵鬧現象是兒童發育不成熟的表現。表現大喊大叫、苦鬧不止就地打滾,撕扯頭髮等。
建議:
從發育成長的角度考慮幫助幼兒學會控制情緒,瞭解幼兒的氣質特點。 “讀懂”孩子想要表達什麼,減少發脾氣的現象。要尊重孩子的自主獨立性,選擇性的對孩子說“不”,避免過度控制孩子而發生衝突。父母要提高育兒技巧,在繪本閱讀中、親子游戲活動中,教會兒童學習表達情緒,增強自信和控制不良情緒。平常對良性行為和適當的情緒控制給予讚賞,當情緒受挫後、情緒發作時,轉移注意力,發作停止後堅持原則,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否定、拋開、威脅或強行控制幼兒,之後不要怨恨指責。實行暫時隔離法、就地隔離法。
幼兒心理行為問題是成長過程中的難免出現的,只要我們重視、積極引導幼兒糾正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從不同層面增強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