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金波
-
2 # 園盤
這個生產力的發展在中國新時代領袖們都有精彩論敘。比方毛主席說階級鬥爭促進生產力發展,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社會革命在本質上是新舊生產關係的交替,而階級鬥爭則是完成這種社會變革的手段。
所以改革就是發展生產力,去除雜務,去除不需要的,建設新途徑。比方說環保轉型,必須要去除汙染環境的,加強需要的企業
這個生產力的發展在中國新時代領袖們都有精彩論敘。比方毛主席說階級鬥爭促進生產力發展,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社會革命在本質上是新舊生產關係的交替,而階級鬥爭則是完成這種社會變革的手段。
所以改革就是發展生產力,去除雜務,去除不需要的,建設新途徑。比方說環保轉型,必須要去除汙染環境的,加強需要的企業
利潤是那隻無形的手
假設你用10噸的中型貨車運送砂石料,每月運量900噸,每月扣除費用,淨收入1萬。
而你使用50噸的重型貨車運送砂石料,每月運量可以提升4500噸,每月扣除費用,淨收入會提升8萬多。這個帳很簡單,但並不是每個你都會更換大車。原因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第一,淨收入1萬,在你所在區域已經是高收入,你覺得沒有必要再折騰。第二,買大車要貸款,萬一運輸砂石料的訂單沒了,還補上貸款怎麼辦?第三.....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更換大車,因此先更換大車的貨車司機,會快速收回投資,並且繼續貸款購買大車,僱傭司機搶市場,搶訂單。同時,其他貨車司機也會發現,大車確實賺錢,而主動貸款,更換大車。供給因此變得過剩,大家開始降價,噸公里價格會出現不斷下降,這一領域的效率會快速提升。同理,大家都開始購買大型貨車,大量的訂單會使重汽的生產成本結構性的下降,配件的磨具成本快速攤薄.....如果訂單始終充足,該領域的效率會持續提升,表現為:人們付出同樣多的工時,獲得某件商品或服務的成本不斷下降。這在汽車、家電、電子、數碼等產品領域尤為突出。
同樣一個人(企業、機構),因選擇不同的機器,完成的任務量(生產的產品數量或提供服務的數量)出現倍數級的差別,選擇高效率的賺錢多,會很自然的促使大家都選擇高效率的機器或組織方式。而高效率機器和組織方式又是不斷更新與迭代的。更新與迭代的原因同樣是提供高效率機器與工具的生產者可以獲得更多利潤。因此,利潤是市場中最精巧的指揮棒,使最優方式不斷被選擇,使用,迭代,持續進步。
以上模型在訂單充足的情況下是萬能的。
如果訂單是不充足的,則可能出現另一種結果。
那就是貸款買大車的人因為沒有訂單,而陷入無法償還貸款的危機。
市場的對與錯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過程中,訂單主要源自剛性的工業化訂單(建設工廠)和城市化訂單(建設道路、房屋、基礎設施和....),這種訂單不僅充足,而且利潤相對穩定。這個過程中,市場會被每個參與單元調節的井然有序,充滿生機。很多人都會感嘆:這隻無形的手,真是上帝之手。
但城市化拐點之後,投資訂單結構性消失,訂單結構性不足,過剩的生產能力開始轉化為負債(沒有訂單的條件下,貸款購買的重卡,每天不僅貶值,而且要償還銀行利息)。此時,市場失靈了。需要調整生產關係,才能進一步釋放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