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業餘兒童教師
-
2 # 羅思揚
事物需要思考底層邏輯,不斷推繹,找到更深層的原因。
例如,馬斯洛需求理論,從精神需求推繹到人最基本的物質需求,也就是生理需求。這是人必需的,沒有吃喝拉撒,生命就game over。
面向青少年的科學教育,現在有人去認真推繹嗎?思考科學教育的底層邏輯,並以此製作出滿足真正底層需求的課程產品嗎?
完全感受不到。
如果以馬斯洛需求模型打比方,現在的科學課程,最多隻思考到“社交需求”這個層次,離底層邏輯還隔得遠。
如果科學教育有自己的“馬斯洛模型”,一定要順著這些問題往下推繹:人類文明為什麼有科學?科學與文明是什麼關係?科學如何與人的基本需求發生互動?
不思考清楚這些問題,科學教育就是隔靴搔癢,或者只是高考的附庸。
那種跟著老師或照著說明書,做幾個簡單的科學實驗,回答幾個固定答案的問題,這種形式,只是淺嘗輒止的浮光掠影。沒有終極指向的科學教育,會打不著七寸,流於形式。
什麼叫作終極指向?
一個孩子學足球,他的終極指向一定是足球明星,一定希望自己的球技像C羅、梅西。為此,從基本練習來說,這個孩子學習的內容、方式、規則,與職業球員不會有大的偏差。只是量的區別,沒有質的差異。至少,足球場上不會用手去踢球。
一個孩子學鋼琴,他的終極指向一定是鋼琴家,是朗朗、李雲迪。然後,他會學習基本的指法、節拍、和絃……
因為有終極指向,所以一個學足球的孩子,一定要給他一個真正的足球。一個學鋼琴的孩子,要給他一臺真正的鋼琴。你能想象一個拿著口琴的孩子,能培養成下一個朗朗嗎?
科學教育的終極指向是科學家,可是,有多少孩子能像科學家一樣去做研究?
他們有科學儀器嗎?他們有實驗室嗎?他們有導師嗎?
不要低估孩子參與科學研究的能力。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是科研中必不可少的。
我們現有的青少年科學教育,沒有底層邏輯的思考,沒有終極指向。
怪大眾不關心重視科學教育,虧不虧心?
-
3 # 一探一路
科學教育是科學與教育的有機結合,可以從這三個層次來理解:1.科學內容(知識、方法與技能等)與教育形式(課程、活動等)的結合;2.科學研究形式(研究性學習等)與教育形式(課程、活動等)的結合;3.科學家人格養成與生涯發展模式(科學人格發展等)與教育形式(課程、活動等)的結合。
回覆列表
所謂科學教育,從理念上看,是從“我準備怎麼教育孩子”的思路,轉變為“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沒有思路上的轉變,就是偽科學教育。
科學教育,運用了科學態度和科學知識。譬如,我們在理解孩子成長規律時,不能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簡單判斷和分析,而應該是按統計學和臨床心理學等社會科學來判斷。另外,對於孩子面對外界各種刺激的反應,腦科學,生物心理學等自然科學能提供生物學方面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