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總說裝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都投人了大量的坦克參戰。從坦克的型號看,美、蘇等國都是集中力量生產一兩種效能優秀的中型坦克,象美國的M4坦克、蘇聯的T-34坦克,生產數量都在50 000輛上下。而德國則不然,從111型、I型坦克,直到“豹”克、“虎”式坦克,型號十分繁雜,給製造的標準化、備件供應和部隊的維護保養帶來極大的不便。究其原因,是由於德國軍方的率需生產政策長期搖擺不定造成的。

    二戰初期,希特勒迷信“閃擊戰”,在坦克的研製和生產上,沒有長期的打算。隨著蘇德戰爭爆發,希特勒妄圖用“閃擊戰”迅速消滅蘇聯的夢想宣告破滅,德軍坦克大量毀傷, “閃擊戰”從而變成了“消耗戰"。此時,德國軍方才認真反思它的軍需生產政策。1943年4月,德國國防部兵器局成立了“研究小組”,制定了新型裝甲車輛的研究計劃。

    E系列坦克,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來的。也可以說,E系列坦克是德華人在二戰中真正按標準化、通用化方針研製的系列化坦克。但由於種種原因,E系列坦克未能大量生產,不過,這種系列化的指導思想還是對頭的。

    德國國防部兵器局對E系列坦克提出的共同要求是:安裝更大口徑的火炮,以提高火炮威力;儘可能縮小動力艙的空間,以增大戰鬥室的容積;增加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懸掛裝置外接,以減少佔用車內空間;提高對地雷的防禦能力。在這種統一考慮的基礎上提出的E系列坦克包括:E10,E25,E50,E100共四種車型,後來,又擴充套件了E5, E75兩種車型,其中,E75和E50採用同一種動力艙。

    E系列坦克的提出表明,德國軍方對坦克裝甲車輛的通用化和系列化已經予以足夠的重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豇豆適合哪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