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鹹魚茶館

    關於電視相聲和劇場相聲的區別,有某種理論甚囂塵上,還製造了一種鄙視鏈。

    電視相聲不是真正的相聲,因為沒有即興表演和臨場互動,通過剪輯後期製作出來,不需要基本功就能演,面對的也是不懂相聲的普羅大眾。只有茶館相聲是最傳統,而且觀眾也是最專業的。

    這種理論其實是一種自我標榜,表示我才是最原汁原味的相聲藝術,另外給現場觀眾吹一下彩虹屁,表示你們買我的票就是最懂相聲。

    說白了,與其說是一種理論,還不如說就是一場活,捧一踩一的營銷技巧罷了。

    而且這種說法是大錯特錯的。

    電視相聲並不簡單,劇場相聲也並不那麼困難,兩者表演場景不同,產生的效果就完全不一樣。

    時間方面

    劇場相聲時間非常充裕,三翻四抖鋪墊劇情都有足夠的時間,而且演員發揮空間也更大,像一些人氣比較高的組合,可以一個專場五六次返場,像郭德綱最多的一次返場二十幾次,這都是電視相聲不能想象的。

    電視相聲一般都是十來分鐘,甚至有時候突發情況,會突然調整成幾分鐘,比如2020年春晚岳雲鵬的節目就臨時被改,從十幾分鐘的完整節目,壓縮成了五分鐘的小段子,所以岳雲鵬只能把之前的老包袱拿出來表演一遍,效果自然就很不理想了。

    而正常表演的電視相聲,要麼就是對著鏡頭表演,有錯誤也可以重錄,最後剪輯成一場完整的活,這種其實也非常考驗演員的基本功,因為如果犯錯太多,大量工作都是後期完成,那樣觀眾就會察覺到節目效果很零碎,不是一氣呵成的表演。所以我們看到的大多數電視相聲,其實都是一口氣演下來的,很少有大量剪輯後期的成品。

    晚會相聲其實對演員的要求更加高,尤其是春晚這種平臺,時間掐到了秒,演員必須時刻神經緊繃,不但不能現掛,稍微有點嘴瓢就是全國級現眼,如果能夠在春晚這種舞臺駕馭一場效果不錯的相聲,那麼即使回到劇場,演員的表演效果至少能提升兩倍以上。

    臺詞方面

    劇場相聲可以不用對詞,像郭德綱于謙每次登臺前一張小紙條,寫上節目大綱,之後就能上臺演二十幾分鍾。劇場相聲也有大量跟觀眾互動,臨時追加現掛,靈光一現一語致死等,演員心態比較鬆弛,也容易製造跟觀眾距離很近的感覺,現場效果也更好。

    電視相聲則完全沒有自由發揮的空間,講究死綱死口一個詞都不能改,上臺前也會多次彩排,隨時隨地都可能被稽核方砍掉某些臺詞和包袱,所以演出的最終效果其實已經框死。對於演員來說,演一場電視相聲遠比劇場相聲累的多,這也是趙本山退出春晚的理由,反覆排練打磨,很多本來很巧妙的包袱最後讓他聽到就想吐。所以對演員身心摧殘,電視相聲幾乎做到了極致。

    受眾方面

    說了歸齊,一場節目或者演員是好是壞,都是受眾群體決定的,只要找準了受眾群體,你的基本功和演出質量都可以放到次要位置。

    比如電視相聲的受眾是包括相聲票友、普通觀眾在內的不確定人群,他們對於節目的質量本身更感興趣,而且衡量標準也更加簡單,同樣的時間誰更可樂,觀眾就會選擇誰。這也是九十年代相聲被小品取代的原因。並不是電視這個傳播平臺的問題,而是相聲題材不斷被限制和壓縮,一度退到了歌頌為主。而小品的辛辣諷刺和豐富的表現形式,得到更多觀眾認可,所以才有東風壓倒西風的情況。

    像馮鞏跟牛群的節目名義上雖然是相聲,其實已經脫離了傳統的一捧一逗限制,而且肢體語言更多,舞臺道具更加豐富,實際上更接近日本漫才表演了。

    劇場相聲其實是一個培養粉絲的過程,在以前的老茶館有那種只聽活的真票友,他們可以每天去聽同樣的幾個節目,即使把臺詞背得滾瓜爛熟也不礙事。他們絕對不會像某些粉絲臆想的,這些票友笑點極高而且要求非常苛刻,其實相聲票友就跟京劇票友一樣,他們聽的就是那些爛熟於心的包袱,演員到了某個氣口和節骨眼,票友自然就會準備好笑,就跟條件反射一樣。而現掛互動,也是講究找節骨眼的,像現在粉絲們愛玩的亂嚷嚷,那就是純搗亂而已。

    郭德綱之後所謂的相聲大繁榮,其實是激活了相聲界的粉絲經濟,通過立人設營銷炒作,打造偶像而已。一旦形成了固定的粉絲群,演員的基本功一點不重要,因為受眾群並不懂相聲,只是為了去追星而已,這也是張雲雷孟鶴堂秦霄賢等爆紅的原因,找準了受眾群體,怎麼糊弄都有人捧,自然也就無所謂節目質量了。

    這些人相聲表演的難度,是在劇場之外的營銷炒作,舞臺上即使一塌糊塗也無所謂。

    而被追星粉們鄙視的電視相聲,大部分表演技巧非常之高,比如八九十年代曾經有過相聲情景劇,也就是將相聲段子拍成MV一樣的故事短片,比如常寶霆白全福的《彆扭話》,筆者小時候第一次看的時候,以為這就是一個故事片,因為常寶霆跟白全福的捧逗臺詞跟電視畫面完全無縫對接,而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口音,非常有識別度。全程沒有一句現掛,也沒有多餘的片湯話,這種規規矩矩的相聲表演才是傳統是精品。

    除了這種電視相聲MV之外,還有一種FLASH動畫的相聲形式,郭德綱于謙的相聲也被大量做成這種動畫,雖然這種扁平式的動畫,效果不如真人MV,但同樣需要做到表演規矩,節奏氣口都要穩當,絕對不能亂加入現掛和互動,否則根本做不出一部完整的故事片效果。

    像追星粉們熱捧的節奏鬆垮,演員各種片湯話寵粉,效果支離破碎的相聲,根本無法做成這種電視相聲,只能把演員的盛世美顏做成幻燈,然後一張張播放讓她們舔屏而已。

    所以電視相聲並不簡單,劇場相聲也並不高階,主要看演員本身,以及受眾群體是怎樣一群人而已。

  • 2 # 小程瑣事兒

    你這種反應印象頗深,說明我們基本是同一時代的人。我們那個時代物質相對匱乏,文藝作品也不是很多,對於小孩來說,都喜歡一些兒童作品啊什麼的,<聰明的一休>,<小龍人>,,,,時間太久了,也記不住多少了,況且那個年代,城市農村差別很大,城市有閉路電視,頻道多,電視節目相對豐富,而農村只能用自制室外天線接收少數的一些頻道,節目少,電視臺除了新間聯播,連續劇,鋪天蓋地的廣告外,適合少兒觀看的節目少之又少,小孩都非常珍惜。而那時候的相聲都是比較傳統的,長衫子,逗哏,捧哏,一板一眼的在那兒耍嘴皮子,說的都是成人才理解的段子內容,小孩兒基本理解不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相聲本來就是一門語言的藝術,說學逗唱,諷刺社會現象,幽默人間百態,我們逐漸能夠理解了,能夠感受相聲語言的魅力了,因此慢慢的就又喜歡上了。現在的相聲仍然分為兩大門派,北派(郭德綱為代表)繼承了傳統的形式,講究語言的內在邏輯,包袱的精巧設計;南派(姜昆,大兵等)表演過程形體動作誇張,表情豐富,不單說,還要唱,極大的拓展了相聲的表現形式,各有所長,各有千秋。作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是相聲界多出好作品,在現在物質豐富的時代,欣賞到優秀的相聲作品,既可以緩解生活壓力,又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何樂而不為呢。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 3 # 恆村宋哥

    這種現象我自身感覺,不是相聲發生了變化,既是相聲變了,充其量只佔一小部分,也就形式和包袱的更新。

    最大的變化,是自身的改變,是年齡的增長!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最明顯的就是,從小時候喜歡看動畫片,長大後喜歡追劇了,就能很明顯的感覺出來。

    小時候看動畫喜歡動畫,是小孩喜歡看,是他們的年齡和他們的頭腦,接受動畫片這種形式傳遞的資訊比較快,到長大後在看那些就感覺到幼稚。

    迴歸主題問到的小時候不喜歡相聲,長大後喜歡了,就是這個道理。小時候相聲的一些包袱根本不能理解也,腦筋轉動的也沒那麼快跟不上相聲的節奏!長大後能迅速理解觸動你的笑點所以就喜歡!

  • 4 # 赫名揚

    我小學時 90年前後有馬季和他弟子的一盤磁帶翻來覆去聽n便 非常有意思 馮鞏 劉偉 鄭健 趙巖等 好像沒有姜昆

    曲藝或影視等文藝 考慮的多了 審查多了 也就不搞笑了

  • 5 # 萌萌老爺742

    謝邀,過去電視節目一有相聲表演的時候其實大家都喜歡看的,那時候電視裡面的節目也不是很多,單調,後來電視也豐富多了,相聲又總是那些段子讓人們失去了對相聲興趣再加上小品的出現,人們的興趣轉移到了小品演員上,現在好了是郭德鋼使相聲從低谷中走向輝煌走向世界,這是全中國人們都有目共睹的。

  • 6 # CKJU

    小時候,很多孩子都不大喜歡相聲。因為相聲是語言藝術,孩子們好動,好視覺效果,況且孩子們是單純的,他們的眼裡一切都是簡單不復雜。但相聲是包含很多比喻,旁敲側擊,社會問題,諷刺等很多內涵,所以孩子們是很難聽懂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開始瞭解社會,知道什麼是比喻,什麼是諷刺,什麼是含蓄。

  • 7 # 胖吃懶做

    是我們變了 小時候笑容純真無邪 單純 沒有經歷過時間的磨練 不論任何人的笑容都不會再有小時候那麼單純的發自內心的笑了 就像一張白紙 一開始不倫你是簡單的畫上一橫還是一豎 他都清晰可見 簡單易懂 等到現在的我們 就像白紙上寫滿許許多多的痕跡一樣 現在有多少人都想回到過去 回到兒時無憂無慮

  • 8 # 塞外散人

    以前有人想把相聲變成京劇,絕大多數人聽不懂,也煩

    現在有人把相聲迴歸本色,你覺得親切

    外國叫這個是雙人脫口秀

    是想,如果把脫口秀變成教堂歌曲會有多少人願意天天看

  • 9 # wap自由如風

    我認為,我們,人,應該是每個年齡,階段的,理解能力在發生變化吧,因為人生是,邊學習,邊成長的。同意我的看法嗎?

  • 10 # 追求soul

    當然是你發生了變化,小時候可能因為聽不懂不感興趣,現在可能是因為對說相聲的人感興趣了才願意去了解去接觸。人的成長路上總會新接觸一些東西慢慢喜歡上,或者對以前喜歡的事情慢慢不感興趣。正常的嘛!同樣有“資深相聲愛好者”覺得現在的相聲不是玩意,以前的相聲多好多好。不過就是各人的選擇,有選擇向前看的,有選擇向後看的。

    相聲演員也在選擇跟隨時代改變表演風格或者保持原來的表演方式,觀眾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接受的比如提出問題的你愛不釋手,不接受的比如有些回答問題的人給出的答案,(現在相聲一代不如一代)都正常,選擇不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任嘉倫是因為哪部劇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