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泰然自若0
-
2 # 澤孚
難忘的那些老物件
我家住在山區,特別是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後,種地全用那些老物件,如今實行機械化,這些老物件全被淘汰,靜靜的滯放家中。
實行農業生產責任制應,家裡分了十多畝山地,全靠牡畜耕種,於是父親購回了石槽,大槽喂牛驢,小槽喂牛犢,餵豬,還有飲畜的大水槽,這些石槽都是石匠一錘一錘鑿出來的,然後家裡買下後,叫幾個人抬回家的。
由於種地用一犋牲畜,牛有胳頭,驢有夾板和傭子,牛還有鐵頂環和鑽子,驢有碴環。耕地先用木犁,後成鐵犁,有木耬,有長耱。還有打碾用的大石碌碡,木杈,間杈。有麥草鏟,有鍘刀。
現在社會大發展,機械化種地,再加之老人年齡大了,無力割草喂畜了,只好將牛驢賣了,沒有牲畜了,以前喂畜耕地的工具就全部閒滯,成為家中的老物件。
回老家後,每當看到以前的那些老物件,自然讓人想到老乳牛耕地下牛犢的歲月,想到驢子拉犁拉耬拉耱拉車子拉磨子的辛苦,更會想到父親耕地割草鍘草喂牛墊圈付出的心血與汗水。隨著社會的發展,機械化的實現,這些舊物件全被新的生產工資替代了,老物件淘汰了,但它記載著父親種地的酸甜苦辣,父親勤勞的精神成為兒女們精緻的教科書,不論社會怎麼變化,父親勤勞的美德是永遠不會忘卻的。如今這些舊物件也是社會發展的真實見證,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標誌,它已成為昔日生活的美好回憶。
如今,這些舊物件它能傳承勤勞的美德,又能見證社會發展給人們帶來的幸福生活,新與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人更加難忘和眷戀那些老物件。
啊,老物件,你將成為人們心中永遠的思念!
-
3 # 凡人閒聊
石磨是我60幾年不能忘卻的老物件
8歲(1951年)春節前,我父親領著我,走8裡地才到蓮江口,走過冰凍的松花江,穿過竹板屯,越過鐵道線,來到佳木斯,這是我第一次來佳木斯,那時西林街商鋪林立,可熱鬧了,我人小,眼晴不夠使了,父親除置辦一些年貨,還買了個"煎餅熬子“。
也不知在那弄了小石磨,我孃的煎餅坊就開張了。石磨設在我家廚房,用牛轉不開,那時還沒電。頭天晚上把苞米楂子用水泡上,那時也沒有鐘錶,半夜雞叫(我估計凌晨2一3點鐘),我母親和哥哥就起床,開始拉磨,推著磨杆一圈一圈轉,把苞米楂子磨成糊處,天要放亮(大約5點時)我母親開始攤煎餅。那時各家窮,很少見錢,用雞蛋或用糧食換我家煎餅。我母親是山東人,從小就跟我姥姥學會了攤煎餅。
我家攤煎餅,一也算改善了伙食,這煎餅比吃大楂子飯受吃,還扛餓。二我母親攤的煎餅,人人願意吃,好吃,全村200來戸,那家都吃過我家煎餅,三攤煎餅,多少能進點現錢,買個鹹鹽,醬油,醋,豆油、火柴,針頭線腦,我和哥哥上學,買個書、本丶筆,啥的就不愁沒買錢買了。
1954年1月我哥哥上鶴崗參加工作了,那幫推磨的活就是我的了,當年我11歲,早晨2一3點鐘正睡的香呢,我娘心疼我,不叫我,我聽到娘起來的聲音,我也起來,人小力氣小,也心疼娘那麼早就起床,又是推磨,又是攤煎餅,白天養雞鴨鵝狗,不晚上還要點上煤油燈,給我們縫補衣裳,做單鞋做棉鞋,一天不拾閒,老辛苦了。我幫娘推磨,娘還能歇一會,輕巧輕巧。說實在話,半夜我真不願起呀,一想到老孃為家那麼累,我也就來了精神。
1957年過了春節,我轉學回到鶴崗,二個妹妹還小,推不動磨,我母親又生了我老妹妹。我家就不攤煎餅了,這個為我家"立過功"的一盤石磨,就閒起來了,直到1959年我母親領著三個妹妹,到鶴崗落戶。
這個石磨才真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成為我家的一叚回憶。
回覆列表
這是一把不知道多少年的老菜刀了,我從賣老物,舊物的市場上買到的,賣主說是以前收破爛收的,我拿到手一掂量正是我想要用的菜刀,這些年總是搬家,把老物件都折登沒了,用的都是現代的東西,別的都可以,唯獨菜刀,換幾把了,還是不好用,而且價錢都是很貴的,就想用以前的菜刀,心想這是買不到了,那天看見了,別提有多高興,正是我以前用過的黑老婆菜刀,別看樣子不好,又沾上鐵鏽,我花了5元錢買下,拿到磨刀師傅那修理一下,非常好使,用它切土豆絲,酸菜,切肉,在也不用費勁了,一天三餐都得在廚房忙活著,有一把好用的刀,該有多麼重要,老物件真不能全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