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於7月1日與康有為擁溥儀復辟,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
-
1 # 達摩說
-
2 # 史不知味
可是,張勳之所以會這麼做,真的僅僅是因為簡單的“愚忠”二字?
當然不是。
一曰名,二曰錢,三曰權。
稍微厲害的人可得其一,再厲害一些的人能佔其二,最厲害的人則可三者兼得。
張勳所為者,其實也跳不出這三點。
然而,張勳是哪一類人呢?
實際上,張勳佔了錢、權二字,唯獨壞在了一個名上,所以他只能算是第二類人,並且在第二類人中只是中等水平。
張勳的倒行逆施,既有他愚忠的一面,也有他想要趁機包攬名、錢、權三者的私心。
這也就是說張勳其實還在威脅著山東督軍張懷芝。
倪嗣沖、張懷芝等人可以為了各自的利益而表面上擁護張勳為盟主,可這並不是說他們就願意讓張勳損害他們的利益。
張懷芝可能無時不刻都在想著把張勳趕出魯地,倪嗣沖則不想讓他借皖督之名回皖。
所以,別看當時張勳帶著盟主這個帽子,威風凜凜意氣風發的,可實際上他的處境多少是有點尷尬的。
那麼這個時候,張勳想要打破這個尷尬的話,他就必須得再往上爬一爬。
可是,往上爬哪有那麼容易?
各督軍們在徐州和張勳開會的時候,一聽張勳的建議,各自心裡的鬼胎就冒出來了,他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讓張勳入京攪混了水,他們再來一個渾水摸魚。
他們嘴上就“唔唔嗯嗯”含糊不清地迴應著張勳,張勳為了更進一步也就顧不得許多,只能鋌而走險。
於是,張勳帶著5000辮子軍烏泱烏泱地入京去了。
張勳入京之前,老黎擅作主張罷免了老段這個國務總理,老段一氣之下來個以退為進去了天津。
老段一走,都城空虛,正是張勳出手的好時機!
老黎手裡空無一人,被老黎一逼,也就得出走了,所以都城暫時就由張勳一人說了算。
這樣一來,張勳也就實施了倒行逆施的計劃。
這是不是純粹的愚忠?不是。
張勳擁護廢帝再登極位之後,簡直是恨不得把所有的權力攬於一身,爵位官職給自己封了一大堆。
然後,張勳就給自己弄出了一張歷史上最大、頭銜最多的名片。
五千年曆史,僅此一人!
與其說張勳是愚忠,倒不如說他是為了自己。
只要讓他成功了,那麼他就必然能夠包攬名、錢、權三者!
老段想讓荷蘭使館交出張勳,不過一直沒有交涉成功,老段等人也不想把事情做絕,所以對張勳的通緝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張勳害怕是個圈套,所以還是躲著不敢出來。
一直到了1918年10月,曹錕、張作霖、徐世昌等人才正式宣佈不再追究張勳的罪過。
這個時候已經多了一年多的張勳才敢出來活動,去了天津定居,然後做起了生意,成了一個富家翁。
名、錢、權,張勳追逐了一生,最後唯剩一個錢字,但他也應該為此感到知足和慶幸了。
-
3 # 家是最小國
張勳復辟失敗後,溥儀與張勳都被國民政府通緝,被通緝後,他們一起進入了天津的租界。
張勳的最後幾年,雖說離開了呼風喚雨的軍政舞臺,日常生活卻沒有陷於落魄的境地,仍不改奢華之色。他在天津鬆壽裡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棟,與黎元洪宅比鄰,外加幾處縱橫畝計的大宅子;在北京南河沿、南昌高升巷等地也有豪宅。
他在北京安定門內永康衚衕的一處住宅,是其把兄弟小德張送的,當時袁世凱想買,小德張不賣,後來乾脆送給了張勳。從荷蘭使館出來,到直皖戰爭之前,張勳就在這裡被監視居住,後來他串通張景惠,借送字的機會跳上張景惠的汽車逃到了天津。
此外,張勳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他家的傭人不下百餘,花匠、木匠、廚子、司機、丫鬟、僕人等分門別類,一應俱全,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
有人估計,張勳的動產、不動產加起來達五六千萬元之多。
-
4 # 天晴愛睡覺
張勳1884年於長沙蔘軍,及至1899年升至總兵。1901年調北京,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護衛。1909年溥儀即位後,升任江南提督,駐守南京。
1911年武昌起義後,奉令鎮守南京,戒備第九鎮新軍,頑抗革命軍。仍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為表示忠於清廷,張勳及所部均留髮辮,張勳人稱“辮帥”,
1917年,段祺瑞和黎元洪為了解散國會鬧得不可開交;張勳趁機提出復辟,領兵進入京城,黎元洪被迫解散國會。
經過一陣緊張的策劃,張勳於1917年6月30日潛入清宮,決定當晚發動復辟。7月12日被段祺瑞打敗,逃進荷蘭大使館,溥儀退位,張勳被通緝,逃到天津德國租界地區。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張勳及其復辟同黨實行特赦,獲自由後一直蟄居津門寓所。
-
5 # 唯和唯一
瞭解張勳,必先說說張勳復辟事件。民國六年(1917年6月),張勳受黎元洪相邀率5000“辮子兵”進京,調停所謂“府院之爭”,結果,在康有為的協助下,張勳竟電召各地滿清遺老火速進京“襄贊復辟大業”,攆走黎元洪,擁立12歲的溥儀復辟,改稱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其後,引發各地討逆浪潮,孫中山在上海發表《討逆宣言》,段祺瑞組織討逆軍,張勳的軍隊一觸即潰,只好在德中國人保護下逃入荷蘭使館,前後歷時共十二天。
張勳父母早喪,在長沙蔘加軍隊,坦率直白、敢作敢當,到廣西參加過中法戰爭,後為參將。中日甲午戰爭後投靠袁世凱,任新建陸軍工程營管帶(營長),行營中軍(督練處總務長),隨袁世凱鎮壓過義和團,升至總兵,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宣統元年,任江南提督,率巡防營駐南京。武昌起義後,率陸軍第九鎮新軍對抗革命軍,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為表示忠於清廷,本人及所部均留髮辮,人稱“辮帥”,所部定武軍稱“辮子軍”。1913年袁世凱任大總統後,所部改稱武衛前軍,駐兗州,表示仍效忠清室,禁其部卒剪去髮辮。二次革命中奉袁世凱命,率部往南京鎮壓討袁軍,縱兵搶掠,屠殺民眾數千。
旋被袁世凱授為定武上將軍,任江蘇督軍,調往徐州,轉任長江巡閱使,移駐徐州。袁世凱稱帝后授為一等公,但內心仍一意維護清廷。1916年袁死後,在徐州成立北洋七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軍,擴充至十三省同盟,陰謀策劃清室復辟。1917年6月形勢不穩,大總統黎元洪和國務總理段祺瑞之間發生“府院之爭”,爭相拉攏其進京調停,期間,張勳等竟邀日本軍部參謀次長田中義一和黑龍會成員以及駐天津的日軍司令石光真臣幫助其策劃復辟活動。於是趁機聯合康有為等保皇黨人以調解府院之爭為名,率兵入京,解散國會,趕走黎元洪。與康有為擁立溥儀復辟,僅僅歷時12天即被“討逆軍”擊潰,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後被通緝,又逃進天津德租界。隱居後的張勳開辦企業、錢莊、工廠70餘家,富可敵國。各路諸侯都認為張勳雖然開歷史倒車,但屬於愚忠,選擇諒解。後來徐世昌就任大總統,直接赦免了張勳。張勳在租界壽終,享年70歲。
-
6 # 棍哥觀史
這種上不了檯面的事,各軍閥當然不敢讓張勳全兜出來,湖北督軍王佔元、山東督軍張懷芝、奉天督軍張作霖等紛紛電請北洋政府對張勳寬大處理。段祺瑞本人處在事業上升期,也不會不顧影響,於是在張勳問題上,只做表面文章,下了通緝令,向荷蘭荷蘭公使館提出引渡,然後再無動作。
他在復辟失敗後再不過問政事,利用為官一生的資本,參股或者獨資經營了70餘家店鋪、工廠、企業,每年的收入不菲。所以家中還請的起百餘傭人,家門口還聘請了警察站崗。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家中病逝,終年69歲,張勳的“愚忠”伴隨了他一生,他到死都不願意剪掉辮子,所以溥儀也賜諡“忠武”來“表彰”張勳的忠心。
-
7 # 破乞
張勳復辟,熟悉中國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名詞,但是這個鬧劇發生的實在太短,1917年的7月1號到7月12號,前前後後大帥張勳帶著辮子軍進京,把溥儀皇帝抬出來,在臺前就表演了十二天,過了十二天的癮,就又回了後宮,大帥張勳就去了天津了,這是就結束了。
在中中國人的歷史觀念中,只要是開歷史倒車的,都沒什麼好名聲,所以張勳和張勳復辟這個詞,就算是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在這場鬧劇中,按理說張勳至少是一個顛覆政府罪,不說把你抓起來殺了,叛你個終身監禁,或者你說政府比較寬容,讓你流放,你出國吧,這也總行吧?在民國時期,多少鬥敗了的將軍們、督軍們、總統們,都是通電下野,出國考察。
但張勳失敗之後,一頭鑽進了當時的荷蘭大使館求保護。然後過幾天一看,沒事了,就又出來,又在北京住著。再後來的北洋政府給了一個大赦令,上面有八個大字,叫國事艱難,人才難得。就說張勳,人才難得。張勳一看,沒我事了,那我可走了啊,就大搖大擺去了天津。
而且他去天津過得還挺好,他晚年活到七十歲,1923年才死。他到天津的時候,帶著一兒一女。可是他死的時候呢?跟著十個妻妾,一共生了九男五女,真的是一心一意搞建設,聚精會神謀發展。
而且張勳後來生意做得也很大。他當時在天津真的什麼產業都做,有工廠、有商店,然後金融業有搞,從中國傳統的當鋪、錢莊,一直到現代化的銀行。據說張勳還搞了文化創意產業,中國第一代的電影公司就是他辦的。
所以他死的時候留下來的家產,有人給他算過賬,大概是五千萬到六千萬塊現大洋,這也算是富可敵國,最後是風光大葬,有了個善終。
-
8 # 歷史愛好者雨墨
張勳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特別的人物,這位張大帥念念不忘皇帝故主,民國成立後其本人和部下都還留著一根大辮子,被人們戲稱為“張辮帥”。1917年7月,張勳導演了那出曇花一現的復辟鬧劇,失敗後逃入荷蘭使館。歷史教科書對張勳的記錄到此戛然而止,他的名字在民國曆史上從此銷聲匿跡,沒有了下文。
這位聞名一時的“張辮帥”字少軒,江西奉新人,行伍出身。清朝末年投靠袁世凱,曾任清廷江南提督,率部駐防南京;民國初年,以“長江巡閱使”的名義駐軍江蘇徐州一帶。為表示忠於清廷,他本人及部下均留髮辮,時人呼為“辮子軍”。1917年北洋政權總統黎元洪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張勳借調停為名率兵入京,趁機擁戴清廢帝溥儀復辟,自封為忠勇親王、政務總長、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雖說張勳復辟成癮,但其夫人曹氏卻是位明事理識大體的女性,只可惜張勳不肯聽她的話。據說復辟以後,張勳得意地向曹氏炫耀自己的“親王”王位,妻子卻給他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你今天被封為忠勇親王,恐怕明天就要做‘一字平肩王’了!”張勳不解:“‘一字平肩王’是啥意思?”曹氏說:“你將來腦袋不保,不就是兩肩一字平了嗎?”
復辟訊息傳出後,遭到全國輿論的一致反對。孫中山發表討逆宣言,並命令各省革命黨人出師討逆。全國各大團體、社會名流紛紛集會,發表通電,堅決反對復辟。黎元洪拒絕與復辟分子合作,避入日本使館避難。握有軍事實力的段祺瑞藉助全國反對復辟的聲勢,於7月3日在天津附近的馬廠就任“討逆軍”總司令,誓師討伐張勳。
7月12日,“討逆軍”分三路攻入北京。辮子軍不堪一擊,大都割掉自己腦後的“尾巴”逃命去了,戰後的北京,留下了滿街的大辮子。僅僅在幾天以前,腦後有條大辮子還是一種身份和榮耀的象徵,有了它上戲院可以不買票,買東西可以不付錢,調戲婦女好像也是理所當然。可如今是有了辮子就遭殃,不剪去辮子就無法脫身,所以辮子便被毫不留戀地遺棄在大街小巷了。
隨之,北洋政府馬上通緝復辟罪犯張勳,並派外交總長汪大燮與荷蘭公使進行交涉,要求荷蘭使館將張勳無條件引渡給中國政府。荷蘭公使藉口尚未商議妥當,拒絕引渡,兼之段祺瑞、馮國璋等北洋政府巨頭與同為北洋袍澤的張勳有著千絲萬縷割不斷的聯絡,後來通緝和引渡也就不了了之。1918年10月,經曹錕、張作霖等呈請,新任大總統徐世昌釋出命令,對張勳“免於追究”,張勳又成了“自由身”。
後來張勳離開北京到天津居住,他在天津的寓所是一座位於德租界的德式建築,有東西樓兩幢樓房。西樓為會客樓,底層有戲樓,二層有大會客室,室前有大平臺。東樓為住宅樓,與西樓以廊相連。樓前為大花園,園中有假山、荷花池、石橋、花卉、果樹、亭閣等。張勳還在老家奉新建了一座佔地兩萬多平方米的私家莊園,整座莊園山環水繞,景物雋秀,建築獨特,規模巨集偉。張勳死後,莊園荒廢,野草叢生,生出一股陰森之氣,歷經歲月的磨礪,昔日雕樑畫棟變成殘垣斷壁,令人唏噓不已。
晚年張勳還做起了生意,投資工商、金融業,頗為紅火。當有人問起他當年的復辟“偉業”時,已看透官場世事的張勳不再有當年的誇誇其談,頂多淡淡數句,或沉默不言。1921年初,北京政府在張勳親家張作霖的要求下委任張勳為熱河林墾督辦,被其婉言謝絕。
1922年,張勳在家開堂會慶壽,一些戲苑名角在京劇界老前輩孫菊仙的帶領下,前往天津給張勳祝壽。張勳是個京劇迷,在梨園圈的口碑不錯,為人和氣,不耍武人脾氣,不強人所難。他特別喜歡聽孫菊仙的戲,這次給孫的報酬就高達600塊大洋,把孫菊仙激動得老淚長流:“懂戲者,張大帥也!知音者,張大帥也!”
張勳出身貧寒,所以對江西原籍的學生和貧苦人士特別照顧,還經常在老家賑濟災民和孤兒寡母。1917年7月21日,孫中山在致廣西督軍陸榮廷的一份電報中說:“張勳強求覆逆,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孫中山對張勳的這番評價,將其政治態度和個人人格區分開來,可謂公正之言。
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天津病故,終年70虛歲,溥儀賜諡“忠武”。次年,張勳靈柩運回江西奉新老家安葬,也算是葉落歸根。
-
9 # 大國布衣
張勳平生無大惡,他只是愚忠,搞了一出復辟鬧劇,他的結局也不壞,是病死於天津,活到了70歲,還獲得清室一個忠武的諡號。
張勳是典型的頑固派,保守派,對清王朝愚忠。武昌起義爆發,張勳堅守南京,頑抗革命軍,此時的清王朝雖然已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但面對張勳這樣公忠體國的大臣,依然大力嘉獎,授他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為了表示效忠清廷,張勳及所部堅持留髮辮,他的定武軍人稱“辮子軍”,張勳人稱“辮帥”。
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並陰謀稱帝,張勳陽奉陰違,仍一意維護已經退位遜國的清室。袁世凱稱帝不滿百日,在舉國唾棄中去世,黎元洪當上大總統,但實權掌握在國務總理段祺瑞手上,但是歐洲剛剛爆發一戰沒多久,參戰國德國在山東有殖民地,段祺瑞主戰對德宣戰,黎元洪不贊同。張勳暗結德國,使德國支援他搞復辟,因此反對對德宣戰。這邊黎段兩人為是否對德宣戰吵的不可開交,那邊張勳已經在積極策劃清室復辟,組成了所謂的十三省同盟,侍機復辟清室。
黎段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1917年5月下旬,段祺瑞準備武力推翻黎元洪和解散國會,得知訊息的黎元洪率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總理職務。眼看著黎段矛盾即將兵戎相見,張勳乘機提出“非復辟不可”的主張,不等黎段答話,便自行率辮子軍北上,黎元洪被迫下令解散國會,6月14日,張勳到達北京。
6月30日,自感計劃萬無一失的張勳即潛入紫禁城,當晚就決定發動復辟。
已經遜位五年的末代皇帝溥儀,怎麼也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坐在金鑾殿君臨天下,這一天的半夜3時許,溥儀在養心殿召見了張勳、康有為、王士珍、江朝宗等清朝遺老,當時就是百感交集,差點就要哭出來,清朝復辟,張勳有首功,自然是封賞極厚,為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並被封為忠勇親王,為了表示自己所作所為乃萬民所向,張勳還自作聰明的向全國通電錶示清朝已經已經復辟,要求各省“遵用正朔,懸掛龍旗”,這就是民國初期最大的一場鬧劇“丁巳復辟”。
但很快的,復辟的“喜劇”便成了“悲劇”,民國已經成立多年,全中國人民已經受過一次欺騙(袁世凱的洪憲帝制),又怎麼能允許張勳倒行逆施,搞什麼復辟清朝呢。6月12日,段祺瑞率領“討逆軍”入京,張勳和他的8000辮子軍稍作抵抗便做鳥獸散,溥儀退位,張勳先逃入荷蘭使館,後繼逃到天津德租界繼續躲藏。
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赦免了洪熙帝制一干人及張勳唆使的清帝復辟參與者。經過這一次的折騰,張勳算是老實了很多,他一直都蟄居在天津德租界6號的寓所裡,深居簡出,韜光養晦,安度晚年。
作為滿清遺老,張勳自己搞了一出清帝復辟的鬧劇,雖然很快就得到特赦,但他至此也接受了現實,從此深居寓所,不問政事。即便是張作霖向大總統徐世昌提出恢復張勳長江遜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亦或是徐世昌邀請他出任全國林業督辦,張勳都全部婉言拒絕,這個時候的張勳已經是六十多歲的老人了,精力體力也都跟不上了。晚年的張勳,依然堅持留著辮子,曾手捏辮梢學著楊小樓京劇對清廷深情唸白道:“吾迴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1929年9月12日,張勳病逝於天津寓所,終年70歲,得知訊息的溥儀非常悲痛,以清室的名義賜諡號“忠武”,他的死當時震驚了全國,哀悼者不計其數。作為清朝遺老中最忠心敦厚的一位,張勳至死都不忘維護清室,他搞的復辟雖然是一個鬧劇,但也足可以證明其忠心不二實乃清朝之幸。張勳死後,各界對他的評價都極高,如清朝遺老,後任國務總理的錢能訓就以詩評價他:“千載凜然見生死,九廟於今有死臣。”國務總理熊希齡評價他:“國無論君民,惟以忠心為大本;人何分新舊,不移宗旨是英雄。” 張勳,其忠可嘉,雖然是愚忠,但他對清朝的這份忠,值得後世欽佩。
-
10 # HuiNanHistory
張勳是北洋初期的一位著名軍閥。
他因為1917年的那場復辟溥儀的鬧劇,而名留中國的近現代史,就這樣得到了萬年的罵名。
清朝滅亡之後,在1912年民國正式建立時,張勳從前清的官員變成北洋民國時期的軍閥。但是,他始終保持著對清朝的忠誠,刻意不剪髮,且他手底下的士兵也都不剪辮子,所以被當時人稱為辮子軍。
1917年,張勳發動政變,重新將溥儀拱上了帝位。但這一舉動,很快遭到了全國各地的反對,鬧劇持續了12天就宣告結束。
張勳復辟失敗後,他逃到了荷蘭駐華公使館,隨後進入天津德租界躲避北洋政府對他的通緝令。
張勳此後的人生,徹底失去了人們的關注,完美地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
在政治上失勢後,張勳率領的辮子軍被撤銷。雖然北洋政府在1918年特赦了張勳的舉動,大總統徐世昌還授予其“全國林墾督辦”的官銜,但張勳全都予以拒絕。
張勳最終選擇在天津德租界的寓所,度過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天津病逝,終年68歲。
得知張勳這個昔日“功臣”去世後,溥儀率領的小朝廷還賜諡張勳“忠武”。
-
11 # 本草百曉生
很多人不明白張勳為何要復辟,當時憑他的勢力,據兵五千完全可以躲在徐州當“山大王”,偏要入京搞什麼復辟,成為眾人的笑柄!
雖然張勳出生於江西,但絲毫未繼承江西人會讀書的優點。十歲才入私塾,僅過一年,因為父親病逝,即輟學。要知道,正常是七歲入私塾,杜甫七歲就能“詠鳳凰”。年幼的張勳家又不是貧困家庭,家庭條件還不錯,父親是商販。
父親過早離世,為討生活,張勳在1884年,去長沙投軍當兵。雖不是讀書的料,但在部隊裡,張勳發現了自己的特長。先是升為參將、管帶、副將、總兵。真正讓張勳驕傲的是,在他48歲那年,也就是1902年,調到北京,充當慈禧、光緒的保鏢(扈從)。
官職,雖說是略有下降,但其實明降暗升,你想跟最高層打過幾次照面,將來升官就好辦。早在秦漢時,會精選貴族子弟去給皇帝當郎官,日後這制度保留至清朝,大內侍衛主要來自八旗子弟,著名的侍衛代表便是和珅。
日後,哪怕身在民國,依舊留著辮子,張勳時時幻想要怎麼幫皇帝溥儀坐上龍椅。
至於怎麼實現呢?
多虧自己的狗頭軍師萬繩栻,因萬的叔父在張勳幼小貧困時,曾接濟過張氏母子,也正如此,張勳極為信任萬,復辟失敗後,張勳自己也承認“上了雨公(萬的字)的當”
雖然復辟失敗,但對於張勳而言,那只是一場賭博,沒有性命之憂,也沒有財產損失,只是丟了兵權,把地盤輸了。
為何段祺瑞沒有把張勳往死裡整,主要因為張勳復辟,他也有份,好幾次徐州會議,都有他的親信徐樹錚在場。加上“老徐”徐世昌幫張勳求情。“紹軒(張勳的字)雖為禍首,但只不過是一莽夫,請念北洋同袍之誼,窮寇莫追”。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張勳帶著這筆私房錢,出荷蘭大使館後,就把家安在天津,專心當寓公。由於大老婆理財有方,先後投資電影、銀行、金店、工廠等領域。資產年年增值,光張家傭人就不下百個,什麼花匠、廚子、司機、丫鬟,一應俱全。有人估計:張勳的流動產、不動產加起來可達五六千萬元之多。
1923年9月12日,張勳因病在天津逝世,終年69歲。後來張勳靈柩經過幾番周折運回老家江西奉新安葬,無數贛籍百姓自發相送,成為當年轟動江西的大事之一。
-
12 # 清水空流
張勳
張勳復辟無疑是民國初年的最大政治醜聞,而張勳開歷史的倒車也被定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對於張勳的這一行為必須唾棄,張勳復辟難道不知道必然要失敗嗎?他為何要這麼做,以至於北京城的小販都喊,5個大子的大清龍旗可不貴啊,過幾天就是文物了。這場鬧劇歷時12天就結束了。此事的最大後果就是導致了後來的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皇宮。
張勳復辟在於愚蠢,不識時務。失敗就是必然,逃到荷蘭使館的張勳被通緝,實際就是做個樣子,後來張勳逃到天津租界躲起來。第二年,北洋政府對張勳復辟案犯均一律實行特赦。獲自由後張勳就在天津津寓所居住。張勳晚年生活還是不錯的,錢自然是不缺,張勳獨資或投資經營各種產業70多家。府中一妻十妾。當溥儀被趕出皇宮居住在天津的時候,就住在張勳的產業的房子裡,張勳始終保持著“忠君”之心。完全可以說,張勳的後半生活的很幸福,家中天天是賓客多多,門前車水馬龍,勝友如雲”。張勳活的很滋潤。
-
13 # 史海擺渡人
張勳,江西奉新人,出身普通,少時從軍。他起初跟蘇元春,參加了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戰爭混成“少壯派”到李鴻章的武備學堂,後來跟宋慶“毅軍”,在甲午戰爭時駐防奉天。奉天時期與趙爾巽一起搞得風生水起,然後他又跟了袁世凱去鎮壓義和團,立大功,升為總兵。1901年被調到北京,做了慈禧、光緒的御前護衛。到了宣統即位就被外放,曾歷任江南提督等職。
張勳做法在當時,表面看來不合時宜,但實在巧妙,當別人都忙著剪辮時,張勳卻堅持留辮,在大人物的眼中是“可愛”的,因為體現了戀舊、有情義、忠於故主,甚至有點固執。他既然能忠於清廷,那麼只要得其心,就能忠於自己。所以,就連孫中山對張勳的評價也非常高。張勳死時,孫中山就專門派人送過輓聯:“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不過,宣佈一生效忠清廷的張勳,在袁世凱逼迫清帝遜位時並沒有站出來反對,到了袁世凱宣佈改元繼位時,張勳也沒有反對,反而被封一等公爵。然而,就在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爭”白熱化時,卻帶著10營定武軍5000人,逼著沒有軍權的黎元洪宣佈解散議會。
張勳得逞後,於1917年上演“張勳復辟”鬧劇。一時間,滿北京掛龍旗。留著辮子的大兵,頓時成為再造大清的功臣。及後,真正的鐵血軍人段祺瑞“討逆軍”打到北京時,與清廷“忠心耿耿”的定武軍激戰,結果“定武軍”最終跑路及投降,“張勳復辟”失敗。
失敗的張勳躲進荷蘭使館時,張文生又決然做了一個決定,將情況告知安徽督軍倪嗣沖。倪嗣沖與張勳兩人本來明爭暗鬥,當倪嗣沖接到張文生的訊息,立馬“帶兵平叛”,張文生就張勳的手下,改成為倪嗣沖的手下。後來,張文生還接替倪嗣沖的職務。
張勳的“定武軍”算是沒了,到了溥儀退位後,他被民國政府通緝,逃到天津德租界。1918年3月,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對“洪憲帝制禍首”和與張勳的“辮軍復辟等案人犯”,一律特赦,獲得自由後寄居天津。
張勳成為了大商賈,看來待遇比段祺瑞等軍閥好得多。關鍵是他過了一段日子,北洋政府竟回頭找他,希望他繼續當官。結果死時他風光大葬,北洋政府的各個派系,商賈名流,甚至連南方的革命政府也派人來參加追悼會,連溥儀都特別賜諡“忠武”。
-
14 # 薩沙
張勳也是民國響噹噹的軍閥,即便成為光桿司令失敗了,也是不缺錢的。他在天津鬆壽裡有一式的小洋房一百多棟,與黎元洪宅比鄰,外加幾處縱橫畝計的大宅子;在北京南河沿、南昌高升巷等地也有豪宅。他家的傭人不下百餘,花匠、木匠、廚子、司機、丫鬟、僕人等分門別類,一應俱全,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警察站崗。
很多人估測,張勳的財產至少值上千萬現大洋,甚至幾千萬之多,包括不少不動產。
在開灤煤礦、濟南魯豐紗廠等企業,張勳都是強制性入股,受益是豐厚的。
根據國際法,中國是無權去租界區抓人的,但張勳因為被通緝,也不敢離開租界。
到了1918年3月,北洋政府的敵人很多,已經無暇顧及死老虎張勳,對他宣佈特赦。獲自由後,張勳還是比較聰明的,很少離開天津租界,就此隱居。
張勳這人是窮人出生,但晚年非常奢侈,這裡舉幾個例子。
張勳很喜歡吃,而且很講究吃。
就吃的方面,張勳花了很多錢。
張勳本是江西人,很喜歡家鄉的沒事。他不遠千里從老家購買上等的豆豉、米粉、臘肉、烘鰍魚、臘肉等食材。
據張勳身邊的衛士回憶,“張勳每到午餐時間時,廚師用揚州的手藝,摻雜江西與北京做法為他烹飪食品。燕窩、魚翅、熊掌都是別人送的精品,與市場、街上賣的不同。”
類似的菜,還有很多種。
張勳還很喜歡吃燕窩,他家的燕窩都是花巨資購買的上等燕窩。這還是張勳有關係才可以買到,普通有錢人花錢也買不到。
這些燕窩非常名貴,張勳卻不惜代價購買。
在張勳家裡,每天都要吃燕窩,有專門的丫鬟負責處理燕窩。據說這個丫鬟,為了給他把大批燕窩鉗乾淨,日積月累,全年無休,非常疲勞,竟把眼睛都給看瞎了。
除了先吃燕窩以外,張家還會把上好燕窩熬成膏,冷凍之後切成塊,取名“燕羔”,這也是張勳喜歡的一道美食。
女人雖多,但今天看照片,似乎長得都不怎麼樣,也許是張勳的審美觀和普通人不同。
姨太太們給他生了九子五女,大約半數早夭。活下來的長大成人後,有多位與民初人物的子女結親。
長子張夢潮(景韓)是張作霖的女婿;五子夢範是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靳雲鵬的女婿;七子夢津娶了南昌洋油大王趙幹卿的女兒;長女夢緗嫁給了曾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的潘復的兒子;五女夢嫁給江西督軍陳光遠的兒子。
比如長子張夢潮自小失於管教,狂嫖浪賭抽大煙,曾一夜輸掉坐落天津跑馬道價值數萬元的一棟大洋房。
這還不算,張勳留給張夢潮的遺產都被他揮霍完了。
張夢潮甚至把張勳在江西老家的祖產都給賣了,換了錢立馬接著花,直到山窮水盡。
張夢潮是個花花公子,還很流氣,頗有些流氓無產階級的樣子。
他沒錢以後,就公然找張勳曾經的老部下們借。這些老部下因為張勳的面子,開始還都是借的。但借的錢是有去無回,而且張夢潮還一再上門。
張夢潮吃喝嫖賭到了這個地步,連同樣吃喝嫖賭的大舅子張學良都看不下去。因為張夢潮除了揮金如土,不學無術,還曾毆打過張學良的妹妹張懷卿。張懷卿因為嫁了個這種玩意,長期哭啼,眼睛都哭出問題了。
張學良也不是好惹的,知道妹妹被如此虐待,他惱羞成怒。
張學良派人將妹妹帶回家,然後來讓張夢潮立即離婚,不然要他的命。
張夢潮被迫離婚,雙方在1932年解除婚姻關係。
張夢潮離異後更是迅速再婚,迎娶19歲名妓柯慧雲。不料,婚後僅僅2個月,柯慧雲就向天津法院起訴離婚,理由是被丈夫“謾罵責打、並限制行動”。
-
15 # 拍案再驚奇
張勳是中國近代史中一個很特別的人物,他念念不忘效忠皇帝曾率領5000辮子軍入京,擁戴溥儀復辟,眾所周知,張勳復辟以失敗告終,那麼一場曇花一現的復辟鬧劇結束後,張勳的下場如何呢?
張勳復辟失敗後,北洋政府立即釋出告示追捕張勳,結果張勳迅速逃到了荷蘭使館,北洋政府立即向荷蘭方面提出交涉,但被荷蘭公使拒絕了,與此同時張勳與段祺瑞,馮國璋等人都有著交情,通緝困難重重。
1918年10月北洋政府免除了對張勳的通緝,理由是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獲得自由,身後,張勳拒絕了徐世昌,張作霖提供的高官厚祿,離開北京來到天津生活,到了天津之後,張勳的生活奢靡無比,尤其對吃飯講特別講究。
據張勳身邊的衛士回憶,張勳每到午餐時間時,廚師用揚州的手藝摻雜了江西與北京做法,為他烹飪食品,燕窩魚翅熊掌都是別人送的精品,與市場街上賣的不同,不僅如此,張勳還特別好客,經常食客營門,甚至每月還向食客提供生活費用。
在天津,張勳在德租界和英租界都有豪華府邸,而且家中木匠,廚師,司機,僕人,丫鬟等一應俱全,甚至在門口還有租界警察局派來的警察站崗。
據保守估計,當時張勳財富達到了五六千萬元,張勳早年在開灤煤礦,濟南魯豐紗廠等企業都有大量的投資等,除了自己生活比較講究,出身貧寒的張勳對江西原籍的貧苦人員給予特別照顧,還經常在老家賑災。
張勳的這一系列舉動,得到了有識之士的讚許,孫中山就曾這樣稱讚張勳,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也。
唯一讓人意外的是,張勳一直保持著晚清的打扮留著長辮子,時人稱他一人“辮帥”。張勳對自己腦後的辮子很看重,拒絕他人勸說剪掉,我張勳的辮子,等於我張勳的腦袋,腦袋掉了辮子才能掉。
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天津病逝,終年69歲張勳死後,溥儀賜予諡號“忠武”加以褒獎,張勳的葬禮極其盛大,每天都有大量和尚,道士為他誦經,張勳靈柩從天津運回江西奉新老家時,沿途無數人祭拜,張勳殯儀之奢,極一時之盛。
-
16 # 小約翰
1917年7月1日,辮帥張勳以打著調解“府院之爭”(黎元洪、段祺瑞)的旗號帶兵開進北京城,並在7月1日擁護將被廢的清朝皇帝溥儀扶上龍椅,史稱“張勳復辟”。
張勳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憤怒,這場復辟醜劇前後歷時12天就草草收場,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場鬧劇和始作俑者張勳的下場。
一、張勳為什麼要復辟?張勳是江西人,大清舊臣。1854年出生,搞復辟的時候已經61歲,當時北洋軍閥段祺瑞、曹錕、張作霖等人都是清朝舊臣,為什麼只有張勳對大清忠心耿耿,念念不忘讓溥儀復辟?
首先張勳出生在農村,自幼父母雙亡,沒有上過幾天學,跟文盲沒有什麼兩樣,所以此人非常愚昧,對新事物難以接受。
其次此人30歲才參加清軍,靠著鎮壓義和團有功得以步步升遷,在45歲那年官至總兵。
由於此人是一根筋,對大清忠心耿耿,在八國聯軍進京時倉皇出逃的慈禧、光緒回京的時候,張勳奉命護駕。
由於表現出色,慈禧把他留在京城擔任御前護衛,負責自己和光緒皇帝的安保工作。
溥儀登基後,張勳再次得到提拔,調任江南提督。
在張勳看來,自己一個孤兒,能加官進爵、封妻廕子、富貴榮華,全都是皇帝的恩澤,對皇帝感恩戴德、肝腦塗地是理所當然的。
因此在張勳在辛亥革命爆發後瘋狂鎮壓革命黨人起義,在南京帶領部下拼死抵擋革命黨人進攻,甚至在宣統退位後還留著大辮子,只認溥儀是自己的主子,念念不忘大清的恩澤,幻想著讓大清復辟。
二、粉墨登場上演復辟鬧劇眾所周知大清滅亡後,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成果,成為大總統。後來老袁因為在1916年稱帝遭到全中國人民反對而下臺,鬱鬱而終。袁世凱死後,中國陷入了群龍無首,軍閥割據的局面。
在袁世凱死後,手握兵權的段祺瑞控制了政局,自己擔任總理,把大總統之位給了沒有實權的黎元洪。
但是黎元洪是也不是省油的燈,不甘心受段祺瑞擺佈,二人一直面和心不合,為了決策權進行明爭暗鬥,這就是民國曆史上有名的“府院之爭”。
在中國是否參加一戰的問題上,兩人互不相讓,各執己見,矛盾公開化。
這時候盤踞在徐州的張勳一看機會來了,就毛遂自薦對雙方說願意出面調停他們的矛盾。
1917年6月,張勳以調停人的身份,帶著5000名怪物一樣的辮子兵,浩浩蕩蕩向京城進發。
張勳的軍隊在6月14日甩著大辮子開進北京,入京後,張勳凶相畢露,急招全國各地的清朝遺老進京,密謀復辟大計。
7月1日,在清朝遺老的支援下,在日軍參謀次長田中義一和黑龍會成員的策劃下,溥儀穿上龍袍,宣佈登基,向全中國人民發號施令。張勳也因為復辟有功,被封為忠勇親王。
但是民主共和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張勳的倒行逆施立刻遭到全中國人民的憤怒聲討,在千夫所指中,復辟鬧劇只上演了12天就草草收場,段祺瑞的“討逆軍”將張勳的辮子軍打得潰不成軍,溥儀狼狽退位,落荒而逃到了天津,張勳也如喪家之犬一般逃入荷蘭使館,惶惶不可終日。
三、張勳下場如何?張勳是個雙手沾滿革命黨人鮮血的劊子手,是個逆流而動的反對派,是復辟鬧劇的始作俑者,按說應該被清算、受到嚴懲的。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張勳安然無恙。1918年3月,段祺瑞控制的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宣佈對以張勳為首惡的復辟案犯全部實行特赦。
張勳跟沒事人一樣,居住在天津的德租界6號寓所,享受自由的生活。
非但如此,張勳還利用自己當年搜刮來的民脂民膏投資經營銀行、金店、當鋪等幾十家產業,整天花天酒地日子過得悠哉悠哉。
更叫人大跌眼鏡的是,在1920年5月,土匪出身的大軍閥張作霖還向當時的大總統徐世昌提出恢復張勳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
徐世昌甚至還非常誠懇地請張勳出山,擔任全國林業督辦。
1923年9月12日,張勳於天津死去,終年69歲。 張勳逝世後,北洋政要致電哀輓,如喪考妣。
張勳一個劊子手、一個主張復辟的跳樑小醜為什麼會被從輕發落,而且還如此吃香?說實話,北洋軍閥段祺瑞也好,張作霖也罷,他們眼裡只有權力沒有善惡,更沒有信仰和底線,跟大清政府沒有什麼本質區別,正如孫中山說的那樣“南北如一丘之貉”。
他們跟張勳是同流合汙、狼狽為奸的一路貨色,因此才會對作惡多端的張勳網開一面,對這個臭名昭著的復辟小丑不吝讚美之詞。
所以說辛亥革命只是打倒了名義上的皇帝,並沒有真正掃除殘存於人們思想裡的皇帝觀念,以至於段祺瑞、張作霖之流還在心裡做著皇帝夢。因此,孫中山才會說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那樣語重心長的話。
-
17 # 黑句本
借這個問題,聊聊晚清民初的一大奇人,張勳。
張勳在軍中發跡,靠的是護駕慈禧有功,這也是他“愚忠”的源頭。
民初著名報人陶菊隱記述說:“西狩時,(張勳)護駕口外,夜不交睫,為西太后激賞,許以不次遷擢。張感鐫心骨,叩首不已,其忠於清室之念,蓋胚孕於是時。”
1901年,張勳調入京城,宿衛端門御前侍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扈從。宣統元年(1909年)溥儀即位後,張勳外放地方,升任江南提督,為清廷鎮守南京。
辛亥革命,南北議和期間,張勳一味效忠清廷,反對議和,作風死硬,為此,唐紹儀、段祺瑞都曾祕密建議袁世凱誘殺張勳。
張勳的盟兄弟,袁世凱身邊紅人阮忠樞聞知此事,出手相助。
阮忠樞對袁世凱說,張勳為人,說實話,不騙人,雖魯莽粗率,但是個血性漢子,和三國時的張飛一樣,宮保(袁世凱)不欲成大事則已,欲成大事,不能少這個人,還得重用。
袁世凱深以為然。
徐世昌因為與張勳有舊交,也在這個時候到徐州勸說點撥,若以一朝之忿而亂大謀,無以對宮保,即以保清室。
一根筋被解開後,張勳隨即通電錶示擁護知己恩人袁世凱,但腦袋後面的辮子依舊不肯剪,對清室依舊念念不忘。
二次革命時,張勳效命袁世凱打下南京,就任江蘇都督,都督府的大柱、棟樑一律上一道硃紅漆,舊兩江總督時代的吹鼓手、炮手全都找了回來,每天開吹三次,開炮三次。
之後,張勳不但恢復了釐捐總辦、糧臺總辦、督銷總辦、道臺、知府、知縣等等,而且一切都是“扎委”。大小官員都拖著辮子,打轎子上院,謁見時要先遞手本,見了“大帥”要行跪拜大禮,要自稱卑職。
針對此種怪狀迭出,那時就有人說,這是“半復辟”。
進京前,張勳大放厥詞:“我姓張的一不做總統,二不做總理,三不做總長。”當時許多人沒聽懂他這三不做,他這不是高風亮節,而是心繫清廷的官,一心要做復辟的第一顯赫功臣。
7月1日凌晨,張勳帶兵入宮,親自將酣睡未醒的溥儀從龍床上攬起,讓其登極。
瑾妃等執意不可。
張勳大聲說:“今日之事,不能聽你們作主,有不從者,莫怪老夫無情。”
溥倫責備說:“你這番舉動,不是學曹操逼宮故事麼!”
張勳答道:“曹操逼宮,是殺後驚主,我今日逼宮,是擁君即位,那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張勳之所以敢復辟,能復辟,不是他有多強悍,而是那一些督軍大佬們都在利用他,把他當傻X,其中尤以皖系的段祺瑞、徐樹錚為最,皖系以暗地贊復辟的方式慫恿張勳進京,其實是把他當槍時,以達到驅逐時任大總統黎元洪的目的。
復辟獲得肥皂泡式的短暫成功後,張勳恨不得一口氣把顯赫的頭銜全給自己加上,又是忠勇親王,又是內閣議政王大臣,又是直隸總督什麼的,其他一切人等則紛紛靠邊站。
接到討逆軍的檄文,張勳拍案大罵:臣子向故主稱兵,非逆而何;他反說咱老張是叛逆,真不通已極。
罵完,張勳命人叫討逆軍的“討”字挖去,以解其氣。
但挖去“討”字,卻瓦解不了討逆軍摧枯拉朽的攻勢。1917年7月9日,討伐張勳各部約六萬大軍,已對京城形成了合圍之勢。
張勳的辮子定武軍在天壇不及百人,在南河沿張勳宅中不過三百餘人,可謂是不堪一擊。
辜鴻銘為揭段祺瑞等人老底,跑來問張勳索要此前各省督軍贊成復辟的祕密通電以及徐州會議的名單,但此時的張勳卻頗為狡猾老道,他說:“復辟是我向來的主張,至於關係檔案,我早已燒燬了。”
關鍵時刻,愚忠的張勳腦子還是很好使的,書呆子哪裡懂得這樣的道理,把窗戶紙捅破了,就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自己也就沒有退路了。而把段祺瑞等人“出爾反爾”的祕密揣在兜裡就不一樣了,如此,對方不僅要有所顧忌,不敢下死手,而且看在張勳只叫罵不揭穿的份上,怎麼也要講一些袍澤之誼,放他一馬。
所以,討逆軍雖然氣勢洶洶,其實所謂的討逆不過是走走過場,把辮子軍驅散就完事了。
各國公使請其率部出城,張勳又說,來從何處來,去向何處去。當日是黎元洪將我由徐州請來的,今日只有仍請他送我到徐州去,我當與姓黎的開個談判,評一評道理。
眾人說,黎總統現居日使館,大帥如何能夠去會他。
張勳說,他此番騙了我,大約不好意思和我見面,所以躲在外國使館內不出來。
淋漓盡致地表演完,張勳隨即趾高氣揚地躲進荷蘭使館,總之,實在的虧他是一點不會去吃。
復辟的鬧劇結束後,把張勳耍殘的段祺瑞必須站出來做做樣子,虛張聲勢地將之通緝一下。
不通緝還好,這一通緝反倒激起眾人對張勳的良好評價來。以阮忠樞為代表的老朋友紛紛站出來說,張勳雖頭腦簡單,魯莽急躁,思想守舊,卻為人忠誠慷慨,坦率直白,憨厚重義,性情開朗,敢作敢為,頗能知恩圖報,不隱瞞自己的觀點,不出爾反爾,不賣友求榮,不像有些人陰險狡詐耍心機。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荒誕,明明一個倒行逆施的莽夫,偏偏是北洋眾軍閥中最可愛的人。
1918年冬天,北洋政府釋出對張勳的特赦令。特赦令由總統府蓋印發交內閣,不料卻被總理錢能訓壓了下來。
何以至此呢?
錢某人不為別的,就為趁火打劫,從張勳那裡弄些錢,在京城置一處宅子。
張勳有的是錢,只好又被迫又不在乎地掏三萬大洋買了這一紙特赦令。
因為官場名聲已經臭了,張勳從此不問外事,專心做他的富豪寓翁,沒事搞點投資,聽聽京劇,行行善舉之類的。
簡而言之,晚年的張勳,豪爽極了,快活極了。京城的京劇名角都念他的好,因為他出手大方,向來是幾百大洋幾百大洋地向名角們撒錢;江西的父老鄉親更是念他的好,不為別的,就為張勳是個大善人,凡奉新老家的鄉親,一律送大瓦房一座,凡來京求學的江西老鄉,只要求到他名下,鹹有不給錢的,吃穿度用,一切包圓。
能如此豪爽重義,那是因為張勳有資本。張勳雖然做了許多妄人愚忠之舉,但下野之後做生意那是一點不含糊,家產少說也有五六千萬大洋之巨。
這樣的人,得一善終不難。
1923年9月12日,張勳在家中病逝,終年69歲,到死也沒有剪掉那一條象徵“愚忠”的辮子。
張勳死後,靈柩經幾番周折,從天津租界運回老家江西奉新,落葉歸根。
值得一說的,張勳的故友、政敵,多數都送來了輓聯詩文,孫中山送上的輓詞,很能反映張勳在世人心中的樣子——
“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最後提一筆,1941年3月,張勳墓被國軍第七十軍第十二師三十六團下屬一個前衛排盜毀,大概是覺得老張地下肯定講排場。
1917年,辮帥張勳趁黎段之爭愈演愈烈,坐收漁利,率辮子軍進入北京,宣佈復辟清廷,但不久便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逃入荷蘭使館避難。
北洋政府先是對張勳釋出了通緝令,之後又向荷蘭使館提出引渡,但僅僅是做表面文章,加之又有不少督軍出面說情,時間一長,對張勳的通緝便不了了之了。於是在1918年,北洋政府決定對張勳實行特赦。
1920年,張作霖曾建議徐世昌,恢復其長江巡閱使兼安徽督軍之職,但張勳拒絕了。後來徐世昌還出面邀請他擔任全國林業督辦,他仍是加以拒絕,而且還始終留著辮子,任是誰來勸說,總不肯剪掉,時時仍以前清舊臣自居。
比如孫中山就說:
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熊希齡亦有輓聯曰:
國無論君民,惟以忠心為大本;人何分新舊,不移宗旨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