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角大將軍

    法國二戰後可以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原因如下:

    一、二戰時期法國有兩個政府,一個投降德國的維西政府,另一個堅決抵抗德國,流亡英國的戴高樂政府。二戰勝利後,反法西斯的法國戴高樂流亡政府“入主”巴黎,法國順勢成為二戰戰勝國。法國成為二戰戰勝國,這是法國可以在二戰後成為聯合國常任事理國的首要條件。

    二、歐洲反法西斯戰爭結束後,蘇聯雄據東歐進入中歐地區。蘇聯和美國及其其他中西歐國家的意識形態不一樣,所以美國和其他中西歐國家必然排斥蘇聯,這就需要有歐洲國家來對抗蘇聯了。德國肯定不會選的,不提德國原來是法西斯國家,二戰結束後德國一分為四,蘇聯控制了東部德國地區,這德國就成為不了美國扶持在歐洲對抗蘇聯的主力。英國二戰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損失慘重,但英國依然有廣大的殖民地可以來發展,實力還是很強大的。美國想要控制歐洲,這英國也肯定要小心的。中西歐地區,也只有二戰未損失很大,又同樣有很大殖民地的法國可以扶持了。扶持法國,同樣可以讓法國向西德地區施加壓力,向北遏制英國,這樣美國可以很自然的擴大在中西歐的影響力。法國二戰迅速投降的影響可是很大,讓法國在歐洲顏面盡失,法國也需要美國的力量。

    三、法國在世界廣大的殖民地都有很大影響力,尤其是非洲地區。法國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不能因為法國二戰很快投降就忽視法國其實擁有很大的力量這一點。法國在歐洲地區哪怕經歷了二戰投降事件,依然還有很大的影響力。在二戰爆發前,法語在歐洲的宮廷是共同語言,哪怕經過投降事件法國影響力大減,但還是可以的。

    法國的影響力和實力,支撐起了二戰後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

  • 2 # 俞遠通

    法國是歐洲的一個大國,在二戰中,面對兇惡的法西斯,法國扺擋不住,當局被迫投降,但法國還有一個流亡政府,國內對法西斯的反抗,也沒有停止。二戰後,聯合國成立,國際上劃分勢力範圍,國際秩序,重新佈局。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是美國和英國支援的結果,那時候,美國權利大,辦事能起主導作用,美國希望多一個幫手,在聯合國中,增加影響力,美、英法,都是資本主義國家,美英同病相憐,一拍即合,英國也是極力支援法國的。聯合國中,一共有五個常任理事國,擔任常任理事國,需要有實力,後來也包括核能力,當時遍觀世界,西方有美、英、法,東方除了蘇聯和中國,竟找不出第三個合適的,於是,便產生了西三東二的格局,一直保持到現在,沒有改變。在進入聯合國前,法國的態度,是比較中立的,法國拒絕美國駐軍,就是個例子,正因為如此,蘇聯和中國,便默認了這件事,法國入常,有原因有運氣呢!

  • 3 # 都市南鄉子

    現有的回答都沒觸及要害。諸如法國的歷史影響力,或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等等皆為次要因素。換句話說,就是戰後能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主因不在法華人自己,而是外部大環境的作用,即同盟國戰時政治、外交大博弈的結果。提議方是,發明權歸屬首相邱吉爾。然後,羅斯福總統附議與支援,以及斯大林沒公開反對(默許)。從德黑蘭會議到雅爾塔體系初定,以及波茨坦會議確認,此事就此塵埃落定。所以,決定權根本不在法華人這邊,當時事先英美蘇也沒徵求高盧人的意見。為此戴高樂不僅大發雷霆,還耿耿於懷,還記下了英美這筆賬。後來,自己創立了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之後,用退出北約組織,趕走英美駐軍和獨立發展核武器,以及緩和與蘇聯及新中國的關係來報復了他們。至於丘吉爾之所以主動提議,純粹是出於維護自己和歐洲民主國家的戰後地位和國際話語權,以平衡冷戰期的勢力均衡。這也是大英帝國一貫保持歐洲大陸勢力均衡的國家戰略。美國和羅斯福(包括接任者杜魯門)自然樂觀其成。而斯大林為啥不反對?那是因為蘇聯有自己的算盤!英美蘇醞釀戰後成立聯合國之時,斯大林一開始要價極高,他提出組成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都必須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如此,未來的聯合國裡,僅蘇聯一家就有16票(蘇聯自己+15個加盟國)。英美自然不會同意。邱吉爾就反提議,稱如此大不列顛聯合王國也應該有5票,英國+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等。這樣談下去連美國佬都感覺太過分了!最終,大家相互妥協,英國拉法國進常任理事會,蘇聯可以增加三個加盟共和國為成員(包括投票權)。於是,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和白俄羅斯(都不是現在這些)也成為了聯合國創始成員國。所以,法國成為了英美蘇二戰中外交折衝的籌碼。如此境遇也難怪戴高樂和法華人耿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對個人而言,假如做一個五年的目標感覺很遙遠且不太現實,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