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O胡
-
2 # 揮弓探賾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我們知道,曹丕是一個陰險毒辣、睚眥必報、心胸狹隘之人。他目光短淺,且在軍事上毫無造詣,並沒有統一天下的機會。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長子曹昂,只是被張繡殺了;後來中意的是曹衝,卻莫名其妙的夭折了。最後,曹操本來是選擇曹植的,始終沒有考慮過曹丕。
-
3 # 張細水
機會是留給有時間的人的。
曹操死於220年。
曹丕死於226年,享年39歲。
雖然曹丕已經抓緊時間逼獻帝退位,建立曹魏。
可是就6整年不到的皇帝歲月,你能幹嘛呢?
能跟你頭風病的老子一樣壽數。
多活個25年,統一天下的事也就成了。
曹丕文韜武略,本來也能成就一番帝王霸業,可惜了了
-
4 # 老曹老大
中國歷史上最可惜早逝的皇帝大約有三位:曹丕曹睿和柴榮。曹丕曹睿在位有二十年,奈何天忌英才,英年早逝。司馬懿謀國有術,兵變高陵。然得國太易,不值得珍惜,其孫司馬炎傳位於傻子司馬衷,引起內亂,致使五胡亂華,華族幾乎亡滅。 而柴榮文治武功,少年英才。無奈病入膏肓,幼兒不力,讓趙匡湚奪取江山。趙氏誤國,不奮力統一國家,卻是杯酒釋兵權,自毀長城。北遼西夏皆得歲銀,稱兒皇帝也。
歷史沒有給曹丕機會嗎,也不是。歷史給曹丕的機會,絕對比曹操的機會大。而曹丕卻沒有把握。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在關羽失荊州之後,劉備和孫權的機會就開始惡化。之後張飛被殺,兇手逃到江東避禍。而孫權也藏匿兇手。引起劉備大怒,於是起兵討伐孫權。
可以說這一戰,在三國曆史上軍隊投入量,排在赤壁之戰後,在官渡之戰前。這就是夷陵之戰。劉備傾全國之兵來攻打孫權,當然劉備也有自己的考慮,因為荊州已經丟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已經不可能實現了。如果乘此機會將孫權拿下,那麼就有和曹丕抗衡的資本了。想必這就是劉備的算盤。
可以說這場戰爭,孫權和劉備都是傾全國之力來打的。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場大戰,自始至終,都沒有見到曹丕參戰。為什麼不參戰,無非是想,隔岸觀火罷了。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劉備才敢攻打孫權。
當然,曹丕不打劉備是因為,打了劉備,劉備就不打孫權了嗎,就很不划算了。不打孫權的原因是,孫權向他稱臣。
這時就有人向曹丕說:“孫權外有江漢之險,內無稱臣之心。現在向我們稱臣,只是因為劉備去攻打他,他不想兩面受敵而已。絕對不會長久的。現在可以趁著他內外交困,出奇兵偷襲他,就能使他兩面受敵而滅亡。現在如果放過,以後比成禍患。” 可惜的是,曹丕竟然選擇了最安逸的,隔岸觀火。而沒有放手一搏,選擇趁火打劫。確實讓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