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安媽聊育兒
-
2 # 勝普創業經歷
良好的習慣在幼兒時期就開始形成了。因此,家長應從小就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初步的時間和紀律觀念。讓幼兒按時起床、吃飯,如果孩子不配合,也不要遷就他。適當的約束可以避免幼兒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意識。
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方式對培養幼兒的健康人格有巨大的作用。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幼兒形成積極主動的態度,讓孩子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父母對長輩的體貼、尊重、照顧;父母對幼兒嚴愛適度,有要求,有疼愛,能夠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親切、有責任感等積極情感。然而,如果幼兒生活在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環境中,例如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不和,經常吵架,就會使幼兒缺乏安全感,對別人不信任,有的甚至會有攻擊性行為或暴力傾向。
父母首先要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去影響幼兒。再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現代社會中,家長不僅努力地為生活而忙碌、工作,畫家之後還要面對活潑、好間、好動的幼兒,這時請家長一定要打起精神,隨時隨地做幼兒的表率,要以耐心的態度引導孩子,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態度去對待孩子,讓幼兒在自由、寬鬆、平等的家庭氛圍中盡情地表現自己。
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保護自尊心
幼兒雖然年齡還小,卻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願望和愛好。家長要學會洞察幼兒的內心世界,要用商量、引導、激勵的語氣和孩子交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幼兒。不能因為幼兒還小而隨意斥責或辱罵,特別注意不要去嘲弄或諷刺孩子,這些都不利於幼兒個性的健康成長。對於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父母都應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增加其自信心,保護其自尊心。
培養幼兒的生活獨立性
現在的幼兒多數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父母給幼兒提供的吃、喝、玩的條件都是家中最好的。由於父母對幼兒的過度保護,很多事情都替孩子包辦,導致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根本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會使幼兒產生過分的依賴性,長大了容易形成依賴性人格障礙。
-
3 # 華山的快樂生活
三歲一以下的幼兒,沒有養成習慣,大多都在模仿,作為家長就可以以身作則,慢慢的孩子會跟你學。大一點的幼兒,要建立規則意識,例如玩具應該放在哪裡,圖書放哪裡,慢慢的引導。
-
4 # 小丸子日誌
孩子亂丟東西是習慣問題,如果年齡比較少,他亂丟東西,就馬上讓孩子撿起來,然後獎勵他;如果孩子比較大,就給他講道理,並立下每次東西自己收好的規矩,做的好有獎勵,做不好有懲罰
回覆列表
這個要看多大的寶寶了,兩歲左右的寶寶會有扔東西的現象,就算你給他講道理也是講不通的,只能一遍遍不耐其煩的自己整理了。如果年齡稍大還有這種情況的話應該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了,首先要擺事實講道理,觀察結果,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試試將亂丟的東西藏起來,等孩子需要的時候告訴他,必須要自己承擔後果,東西是自己丟的,找不到了自己就沒機會在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