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時候讀一本書,都是被別人的評價給吸引過來了,或者某句話覺得寫的真好。可真正翻開這本書時,卻發現沒一點興趣,還有必要繼續看下去嗎?
5
回覆列表
  • 1 # 文化的理想國

    其實題主問的問題我們很多人都會遇到,就是譬如一本世界名著,被各路大神說得天花亂墜,但自己讀來卻是艱澀無比,甚至很難理解,如同嚼蠟。其實這種情況也屬正常,因為一部名著,通常會有它的時代背景和主旨意義,再加上作者本人的寫作風格,所以,我們閱讀一部作品,也要有方法。

    瞭解作品創作背景

    一部偉大的作品,一定有其特殊的創作背景。如果我們不瞭解這個創作的背景,那麼讀起來自然就不明就裡,不清楚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譬如馬爾克斯《百年孤獨》,其實到現在,我也不敢說我就完全看懂了這部作品,但在閱讀之前,我們至少要知道,這部作品的創作主旨是要拉丁美洲在近代的殖民歷史,只是馬爾克斯透過他魔幻的筆觸,將故事著落到布恩亞迪家族身上,描寫了人性的孤獨和空虛;又譬如海明威《太陽照常升起》,主要描寫了幾個美國的年輕人在歐洲尋歡作樂的故事,好像除了喝酒還是喝酒,但如果我們知道它的創作背景,就知道它是描寫一戰後人們的絕望與無助,就知道這部作品寫得是“迷惘的一代”,這就會讓我們更好的理解這部書。

    理解作者的寫作風格

    我們還是用馬爾克斯的作品來舉例,我至今讀過最艱澀最難懂的一部書,這部作品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所有的句子,除了每個大的章節之間有停頓和間隔之外,句子和句子之間完全沒有停頓,如水銀瀉地一氣呵成,這無疑會對讀者的閱讀造成很大困難;此外,又如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福克納是一個意識流寫作的高手,所以,這部作品的特點是,句與句之間,甚至字和字之間,都存在不同人物、不同年代的文字。這兩個作家都是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家,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把握和了解這種風格。

    反覆研究目錄

    一部經典作品,定然有其完整的內在結構和完整系統,在我們開始閱讀這部作品之前,如果我們能夠認真研究這部作品的目錄,那麼我們就能提前知道這部作品的內在邏輯,在閱讀的時候,也就可以做到成竹在胸,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認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些人看一輩子也不會記住,有些人看一眼,就知道這輩子都離不開。你們有過這種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