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蒜末半

    這是生存,如果說的動聽點,那就是生活。

    “萬能青年旅店”寫過一首歌,名叫《殺死那個石家莊人》,歌詞寫到:

    傍晚6點下班,換掉藥廠的衣裳,

    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

    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廈崩塌。

    ……

    我認為這首歌表達了你想說的。

    “多數人25歲就死了,一直到75歲才埋。可我不願意這樣。”

    雖然這有點悲哀,但現實確實如此。魯大師曾經寫過的閏土不也是這樣嗎?這麼多年來,現實總是如此殘酷,又有什麼改變?

    當然,任何時代總是不缺時代弄潮兒。遙想當年,年輕的毛澤東寫下“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這樣的詩句,那是怎樣的堅持,又有怎樣的理想,後來的事實說明了一切。

    時至今日,弄潮兒依然不缺,任何時代都不會缺。華為任正非40歲離婚去創業,帶給中華一個科技巨無霸。董明珠36歲毅然下海跳槽格力,如今也成為商界女強人。他們都是有著巨大信念和堅持的人,能為自己的理想披荊斬棘,雖百死而不悔。也許只有這樣才可能成功。

  • 2 # 和平鴿29224

    也能理解,現實是睜開眼睛就要用錢,房貸,車貸,孩子,信用卡……

    只得曲從於現實,大多數的青年中年都在這樣的無奈忙碌中度過。

    真正再捫心直面自己心中曾經理想㐞本是中年事業有成,子女成人後的事了。

    這很正常,也很無奈,又值青春又能按理想生活的人是少數。

    只是現在恐怖的房價,多數人得大半生得象餓狼一樣四處覓食,理想連一息都難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益生產如何實現拉動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