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怨王孫》 宋·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妖氣

    題中所提即李清照的《雙調憶王孫.賞荷》,詞人以細緻宛轉之筆描繪出一幅秋日美景圖,風光、景物、情致、心性......無不樸素而美好、真實而動人。全詞如下: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這首詞的詞牌典籍中記為《怨王孫》,實際上詞人是將三十一字單調的詞牌《憶王孫》擴充成了雙調,因此應為《雙調憶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秋風吹過湖面,煙波浩渺,眼看秋日漸深,滿目的荷花凋零將盡,紅瓣稀少,花香也隨之清淡幽微。李清照愛用“紅”,“綠肥紅瘦”“紅藕香殘玉簟秋”等,皆以紅之正色渲染畫面,使之凸出讀者腦海,一時凝固的文字明媚鮮活起來。“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湖光山色就在眼前,如唐代詩人孟浩然之詩“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它們與我們如此親近,而此刻的我,卻詞窮意拙、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樣的美麗靜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上闋主寫景,下闋主抒情。詞章轉入下闋,水中枯萎掉的荷花剩下蓮子諸多,可惜蓮子成熟的時候荷葉早已老去凋敝,全餘那晶瑩的露水來洗滌湖中的江花和水草了。“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原本棲息在一旁溼地中的水鳥一去不回頭,彷彿在惱恨人們離去得太早。秋涼荷謝,一切美景即將成空,連沙鷗都能體會到遊人將去的孑然寂寥,又何況詞人自己呢。詞人將自己的心致對映到水鳥身上,這樣的擬人化之筆還有很多,如歐陽修《採桑子》有“鷗鷺閒眠,應慣尋常聽管絃”、秦觀《還自廣陵》有“天寒水鳥自相依,十百為群戲落暉,過盡行人都不起,忽聞冰響一齊飛”等,而詞人妙齡女兒之筆,更顯細膩流麗。

    清代文學家彭孫通在《金粟詞話》中言此詞“用淺俗之語,發清新之思”,白描手法正是詞人極為擅長的,隨著閱歷增深而詞境愈精。這首詞是李清照於二十歲前後寫成,其時出身世家、尚未經歷家國變故,全然一派明麗旖旎的小女子雋美詞風,卻仍舊詞約意濃,直叫人讀罷稱絕、唇齒生香。

  • 2 # 文學名句

    怨王孫

    宋·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文末有白話翻譯)

    【賞析】

    李清照的詞,常以清新樸素的語言細膩地表現出她對周圍事物的感觸,抒發她的情感。這首《怨王孫》詞便是“以淺欲之語,發清新之思”的佳作。詞以深秋景色為描寫物件,透過對秋景的描繪,表達了作者陶醉於山水風光之中的歡欣心情。

    “湖上風來波浩渺”,但見秋風起處,碧波萬頃,一望無際。氣象開闊,令人頓覺秋高氣爽,神情為之振奮。同樣是寫秋風、水波,南唐中主李璟詞曰:“西風愁起綠波間”,便給人以低沉衰颯之感,只覺秋意襲人,愁情滿懷。而此詞的首句雖也寫秋風、水波,但自有一種高爽之氣,令人感到作者寫此詞時自是別有一番胸襟,絕無絲毫悲秋傷時之意。

    “秋已暮、紅稀香少”,點出時節已至深秋。天氣轉涼,西風漸緊,自然界早已過了繁花似錦、花香馥郁的季節。“紅稀香少”,正抓住了“秋已暮”這一時節的景物特徵,給人以切實的暮秋之感。自然界雖然花落香消,但仍然有令人賞心悅目之處。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沒有悲愁,卻有一種輕快愉悅的情緒在感染著你,作者在這裡用“說不盡、無窮好”這樣淺近的口語直接表達了她對山水自然的喜愛,令人感到親切自然。然而直中有曲,不說人對自然的喜愛,卻說“水光山色與人親”,這就使自然景物帶上了人的情感,物我兩接,越發顯示了人與自然的融洽和諧,作者的陶醉心情於此可見。

    下片仍是寫湖中秋景,角度卻與上片有所不同,上片是從總體上概括地寫,下片則選取了眼前所見的有代表性的一二景物著意點染,使暮秋景象更為具體,也更顯示出上片所云“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蓮子長成,荷葉已老,沒有衰敗之感,卻有秋於特有的成熟之美;露洗蘋花汀草,又使這一切染上了清幽的色彩,也暗示了時間是在清晨。秋日美景,使人優遊賞玩,產生無限依戀之情。時光流移,不覺暮色漸濃,寒意頓起,在郊外遊玩了一天的遊人們這才依依不捨地紛紛歸去。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棲息在汀渚上的水鳥對陸續歸去的人們不屑一顧,彷彿是在怨恨人們歸去太早。這樣結尾,妙趣橫生。分明是人不得不離去因而怨恨歸早,卻偏偏說水鳥恨人歸早,用擬人化的手法,將人之情感投射到水鳥身上,寫來生動曲折,別有情趣。此外,古人常用與鷗鳥交遊來形容置身於天地之間、不用心機、無憂無慮的隱居生活,此處寫鷗鷺的通人意,似乎也暗含了人與自然渾然一體、親密無間之意,因而更顯得作者陶醉於山水之中時心境的恬淡寧靜、怡然自得。

    李清照詞多用白描手法,描寫細緻生動,不追求辭藻的濃麗,且善用口語、俗詞,而又顯得超凡脫俗,別具一格,使人從中得到充分的美的享受,欣賞此詞便能體味出這些特點。

    【白話】

    微風輕拂著湖水,更覺得波光浩渺,正是深秋的時候,紅花葉凋,芳香淡薄。水光山色與人親近,唉!我也說不清這無比的美好。蓮子已經成熟,蓮葉也已衰老,清晨的露水,洗滌著水中蘋花,汀上水草。眠伏沙灘的水鳥也不回頭,似乎怨恨人們歸去的太早。

  • 3 # 盤文玩

    我來說一些大家不知道的!讀詩詞不能只讀詩詞的表面,更要根據詩詞創作的時代背景去讀才能明白詞人的當時心境。

    《怨王孫》 宋·李清照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時代創作背景不是很詳細,據說是:此詞寫的是晨遊之景,與《如夢令·酒興》當是前後銜接的。前一次是荷花開放之時,這一次是“蓮子已成”之日,兩次時間相隔未久。雖然這一首從字面上不能確定創作時間,但從追憶溪亭之遊的情形看,當是詞人結婚前後至二十三四歲居住汴京時所作。但我覺得應該是婚後書寫,此詞再也看不出寫《如夢令·酒興》少女時的調皮,開心,活潑。更多是秋色幽怨,說白點像香閨怨恨之作,確切的說:“這個應該是戶外少婦之幽怨”。

    1,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首句寫出秋色山水戶外景色,深秋時節,紅花凋零,花的芳香也非常的少,湖面上寒風吹著,卻波光粼粼。主要點明,地點與時節。

    2,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從第二句就開始幽怨了,此時的山水和我非常的親近,我也說不清這無限的美好。當一個人說山水和我親近時,不正說明與人之間不親近嗎?看看那些山水詩人就知道了,還那些隱士。不都是與人之間出了問題,才選擇了山水為伴的。

    3,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第三句就更加幽怨了,蓮子成了荷葉卻老了,明顯是在說:得到了一樣東西卻又失去一樣的東西,就像結婚後,發現不是那麼的美好。生活卻像寒露一樣改變著蘋花汀草。看來李清照的婚後生活也是磕磕碰碰,需要改變的。

    4.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最後把少婦的幽怨推向了高潮。鷗鷺頭也不回嗎?是不能回頭吧!古代結婚後,想離婚更是難上加難,遭人鄙視,遭受倫理道德的譴責。似乎怨恨什麼呢?怨恨結婚太早,失去原本的自我!

    總之:別人都說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是幸福的,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從他們婚後不久後之間就有了矛盾,生活上的和性格上的,還有名氣上的等等。她後來的很多詩詞也證明了這一點。

  • 4 # 龍華中

    這些美而順心的詩詞,看了讓人輕鬆易解,說了些大實話,讓人們感覺到,好象是和自己家的老人,談心說話似的親熱,這些讓人通而易的詩詞,才是她的高貴之處,顯現了貴而不傲,淡而請雅。

    不過有些人,把歷史上的東西,說神乎其神的,把他清雅接地氣的味.吹走了,讓人產生一種貴不可近的地步。,,,?

  • 5 # 益龍民

    首先謝謝邀請答題!說實話,本人不是研究宋詞的大家,也是一名普通的唐詩宋詞習研者。對於李清照該詞真的還沒有讀過。《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己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己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當讀了幾遍後感覺是很清麗的一首寫秋詞,但唯一覺得驚詫的是,與一般的寫秋而傷秋、悲秋的詞顯然不問同。上闕開句點明詩人遊玩湖光秋色的境地,起勢雄渾,放眼秋風碧波,雲煙浩渺,給人一種寬闊的景象呈現。並清楚地交待了時令,深秋時節,紅花豔香稀少的特徵。後二句,轉筆鋒,雖然紅香豔少,但是粼粼的波光似乎泛著迷人的眼神,滿山的橘紅色樹葉也顯露著柔情的嬌姿,欲與賞秋的人們親切地招呼。這種比擬的手法,不僅烘托了賞秋的氣氛,且是一種反常態的寫法,是詩者匠心獨具的感情產物。所以有說不盡的浪漫情懷,有一種人與自然共呼吸的輕鬆而愉快的心情。沒有因自然的凋零而感到悲愁或傷感。而是從更深的思維角度來看待自然的變化,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這裡,將詩人在此景況下的恬淡情感表露無遺。

    下闋,詩人進一步補敘了深秋中的自然物象,蓮子成實,荷葉枯萎。但還依舊滋潤著濃濃的清露,賦予了生物日經月華的生理情感。包括還細緻入微地描寫泥濘中的蘋類花草,還在傲霜飲露,充盈著一些生機。這裡也寄託著詩人在蕭瑟中的一線期許。"眠沙鷗鷺不回頭",這裡再添一景,不僅為結句埋伏筆,且透過雀鳥棲歇玩耍的姿態,勾勒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畫面。"不回頭"三字,著力渲染了一種人畜通靈感的幽雅情調。突出了詩者熱愛自然生命的高尚情操。結句:"似也恨,人歸早"。緊承"不回頭"的感觀姿態而揣摩,這麼好的秋景良機,多賞玩一會吧?別過早地離去啊!"似也恨"的"也"字用得何等之妙!本來詩人的賞玩在心理上沒有達到滿足,也許是由於時光的關係了,該要返程而不能盡興,所留有餘憾。難道鷗鷺們的想法與自己一樣,你不能多陪我們一會麼?此時,給人們留下的是無盡的回味!也照應了上闕的"無窮好"!

    算我的讀後感吧。水平有限,莫要嫌棄唷!

  • 6 # 月下起舞弄清影

    《怨王孫》是詞牌名,李清照以《怨王孫》為詞牌寫了兩首詞,一首是《怨王孫·春暮》,另一首便是《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這首詞全詞如下: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這是一首寫秋景的詞,創作於李清照南渡前早期。自宋玉悲秋一來,古代文人寫秋景多是蕭瑟悲涼藉以感慨時光流逝和坎坷的人生遭遇。劉禹錫的一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更是明確指出了古代文人這種頹廢色彩的情結。然而李清照的《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中展現的秋景是唯美且暖意融融的,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秋高氣爽,天高雲淡,水光山色下萬物和諧相處的畫面。同時也表現了作者閒適、恬淡的心境。

    上闋“湖上風來波浩渺”寫出了開闊的湖面因秋風的吹拂暈開了層層波紋,表現了秋風細膩柔和的一面。“秋已暮,紅稀香少”直接描寫秋天已經接近尾聲了,許多花都凋零了,沒有直接寫花,反而以花的顏色和味道“紅”和“香”代替,用的巧妙而靈動。前兩句直接寫景,最後一句“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作者把對大自然的喜愛融入了水光山色中,彷彿也得到了他們的迴應似的。“說不盡、無窮好”雖有誇張之嫌,卻是作者內心真誠的讚頌。

    下闋“蓮子已成荷葉老”寫出了一個收穫的秋天和生命的傳承。“清露洗,萍花汀草”既與上半闕中的“秋已暮,紅稀香少”相呼應,又寫出了萍花汀草雖然也不可避免隨秋季的結束而衰敗,卻在‘’清露洗‘’下生動再現了那含翠凝碧的生命力。“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作者把鷗鷺擬人化、感情化了,在岸邊休息的鷗鷺不願讓遊人拋下它們離去,因為遊人提早離去,生氣的它們頭也不回,招呼也不打。也婉轉的寫出了作者對秋景的留戀不捨之情。

  • 7 # 文文mm4545

    謝邀,李清照的詩詞《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蓮子已成荷葉老,清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詩人李清照很愛筏舟去湖裡遊玩,她這首詩的意思,湖上起風了,煙波浩蕩,秋天已入尾聲,花紅柳綠,花豔香濃的東西開始變少了,但依然湖光十色,風景怡人,讓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賞心悅目,說不盡的愉快,心情無限好。——————蓮子熟了,可以釆摘了,但荷葉卻老去了,秋天的清露將荷花來清洗,更有一番滋味,蘋花汀草,比喻漂亮的花朵與青草一去不復返了,被寒露打得一幅秋風蕭蕭的慘相,眠沙鷗鷺都開始往南飛了。似乎恨也沒用,人歸早,還是早早的回去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格力在618時段舉報對手,是什麼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