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喃喃喃
-
2 # 我是豆豆媽a
為什麼人會嗆水呢?我想先從食道和氣管的關係來說明一下為什麼會嗆水。我們的食道和氣管是在一個咽喉部是相通的,當我們吃東西,要吞嚥時,氣管處的會厭軟骨會把氣管封住避免食物進入氣管。當我們呼吸時會厭軟骨就會開啟(詳見圖1)。因此在我們吞嚥食物時氣管是暫時關閉的,所以我們在吃飯時儘量不一邊吃飯一邊說話避免會厭來不及關閉,食物進入氣管造成成嗆咳。我們知道大人在喝水過猛,流速過大時也是會有嗆水的現象的。
小寶寶的吞嚥功能還不完善,且喝水時,水的流速較快,會自動向後流動和擴散,會厭軟骨來不及關閉就會引起嗆水。氣管誤吸進水會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所以要更加註意。水溫不合適和寶寶咽喉不適也容易引起嗆水。因為水太涼會麻痺咽部的粘膜,會使吞嚥動作更不靈活。咽喉不適也會引起吞嚥延遲,吞嚥困難。
圖1,源於網路
那為什麼奶和米糊就不會嗆呢?因為奶比較濃,流速較慢,會厭軟骨來得及關閉就不容易嗆了。我們還可以想到當我們漲奶時,有奶陣時,奶的流速較大,奶量較多,幾乎噴湧出來形成小噴泉時寶寶也會很容易嗆著呢。還記得我們是怎麼做的嗎?就是食指和中指夾住奶頭控制奶量和流速。
所以防止嗆水可以從流量,流速兩方面去預防:
1,減少流量:
當你發現寶寶喝奶都容易嗆著時說明可能奶嘴的孔大小不合適了。應該再偏小一些,等寶寶長大適應了,再逐漸增大孔。對應月齡來採用奶嘴孔,一般最小是圓孔,到十字孔,再到一字孔等。或可以採用勺子喂的方式,一次少一點,少次多量。
2,減小流速:
A.奶瓶使用。我們可能經常看到奶瓶剛衝好的奶或水,會在呈噴射狀態,因為奶瓶內與外氣壓不同導致的壓力差。因此,寶寶奶瓶泡好奶粉或放好水後,要先放一會讓內外氣壓保持一致再給寶寶喝水或奶,避免氣流衝出來喂孩子。還可以奶瓶去掉蓋倒著,把氣流放出直到為滴水狀態,再喂寶寶。而且冷卻水或搖勻奶最好是平行的左右搖晃,上下搖晃會使水中帶入更多空氣。
B.寶寶喝水或喝奶姿勢要正確,一般呈45度角傾斜,不要讓寶寶仰頭喝。這樣水可以慢慢到達咽喉部,不容易嗆水。奶嘴還可以稍微放嘴巴偏一些。
C.喝水時間。不要在寶寶情緒不佳、著急、哭鬧時喝水,會引起更嚴重的嗆水。寶寶在喝水時不要跟寶寶說話不要逗寶寶,讓他集中注意力安靜地來喝水。
如果寶寶嗆水了,應該讓寶寶趴下和臉側一邊,大人拍打背部,讓他咳出水。大人用手帕纏手上深入寶寶口腔中幫助他快速清理嘔吐物。咳嗽不停就是氣管還是誤吸了水應該立即就醫。
回覆列表
現在一般的奶瓶的奶嘴都有分大小口徑,寶媽可以根據寶寶的月齡大小來選擇適合的,只要是合適的奶嘴一般就不會嗆水,另外一方面就是喝水的時候要注意寶寶的狀態,如果走神或者想睡覺了也容易嗆水,這個需要寶媽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