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四界
-
2 # 河東三叔
剛好前些天有個伊朗造的航母模型被拍到,長的很像美國大平板航母,有稜有角看起來也很大。如果從遠景看還真以為是艘在建準航母,可是這個東東實際就是模型,很簡單道理打造模型外殼誰都會,只是像不像而已。
回到二戰,航母使用大國除了日本就是美國,雙方海空大戰之下航母越造越多。以日本為例戰前10艘航母,戰後又改裝了15艘,總計25艘很考驗國力但以這麼小的一個島國居然也能承受。鳳翔、翔鶴、天城、加賀等多型艦隊航母,滿載排水量在2-4萬噸級左右,艦載機包括零戰、97艦攻、99艦等,雖然數量不了實際情況是當時的航母造價並沒有想象中巨大。
一個航母編隊外加配套護航艦艇以及艦載機,以美國“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計算,如果服役30年。需要花費航母110億美元,艦載機200億美元,護航艦隊約70億美元,總計440億美元。平均到年度就是15億美元左右,這還只是錢沒算技術,能研製艦載機的國家也就那麼幾家,能養的起一艘航母的國家已經算不錯了。
-
3 # 不忘初心1998
首先我們先回顧一下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區主要參戰國擁有的航母數量:美國155艘、英國32艘、日本29艘。在當時全球經濟並不發達的情況下,可以擁有如此眾多的航母,為什麼到了今天航母數量卻越來越少了呢?
戰爭狀態下的必然產物在二戰爆發前,日本軍國主義極度膨脹,集全國之力全面擴充武備。在太平洋爆發前,日本海軍已經擁有6艘大型航母和4艘輕型航母,大家耳熟能詳的赤城號、加賀號等都是日本航母的“老前輩”。但是隨著戰事的不斷髮展,戰損嚴重的日本海軍已經無法得到有效的艦艇補充,新服役的航母也是一再簡化設計方案,以加快建造速度。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資源嚴重匱乏的國家,戰爭初期把從東南亞及中國戰場掠奪的各種資源不斷運回本土。但是二戰全面爆發後,日本在各個戰場均受到嚴重打擊,已經無法再像之前那樣輕鬆的將資源運回本土,直接導致了日本的軍工製造能力受到嚴重影響。沒有了國力和資源支撐的日本海軍,最終難逃覆滅的命運。
再來看看美國海軍。作為當時世界強國的美國,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也只有8艘航空母艦。日軍偷襲珍珠港給了美國海軍當頭一棍,也打醒了這個沉睡的“巨人”。當美國這個戰爭機器開足馬力時,後果是相當可怕的。無論是建造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還是改建的各型輕型航母、護航航母,數量多到令人髮指,曾經有人戲稱到“每天都有一艘美國航母下水”。
但是隨著戰爭的介紹,無論美國還是英國,都無法繼續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包括海軍在內的各兵種均開始大幅裁撤。讓其他國家垂涎三尺的美國航母也難逃這個命運:退役封存的、出售的、改行當靶艦的。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美國始終保持著十幾艘航母的編制,沒有再做大規模發展。
因此,二戰時期航母的大量服役,僅僅是大國間軍事對抗的產物,也只有幾個大國才玩得起。
為何小國玩不起航母?戰後,隨著美英等國“打折”處理庫存航母,許多親西方的小國家都想過一把“航母癮”。加拿大、澳洲、阿根廷、巴西、荷蘭、印度等國都是利用外購的方式使自己擁有了航空母艦。
但是,這種看似“高大上”的軍艦,真的是那麼好養嗎?擁有一艘航空母艦,就至少需要配置一個航母編隊的護航艦艇,以及數個艦載機聯隊輪流駐艦戰備訓練,這對於個僅擁有數十艘作戰艦艇而言的國家來講,是一個極大的負擔。因此這些二手航母在這些國家並不吃香,要麼常年停靠港口,要麼退役了就不再發展航母,擁有航母的國家也是越來越少。
現代航母是國力與科技的象徵舉個例子,就好比我們現在買私家車一樣,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量力而行。但是有些人沒那個能力,卻想打腫臉充胖子,貸款買輛豪車,結果買後發現不僅還貸壓力大,養車壓力大,出了故障動不動就是幾萬的維修費,而且別人也並沒有因為你有一輛豪車就真當你是土豪。
航母也是如此,當你的國力和科研能力發展到一定高度,擁有她只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像我們中國一樣,沒錢的時候我就搞研究,買幾艘國外退役的航母研究一下,積累一些經驗。等國家經濟具備這個能力時,需要造幾艘那只是建造時間的問題。
但是偏偏有一個國家他不信這個“邪”,這個國家就是印度。起初印度也只是買買英國的二手貨,結果有了航母的印度有些膨脹了,動不動就想拿隔壁的小兄弟練練手。在這幾艘老爺艦再用就要散架的時候,老毛子拋來了“免費的”橄欖枝:不要錢送你一艘。印度人腦袋一熱就收下了,結果付出了十幾億美金的改造費用,也只得到了一艘作戰效能有限的中型航母。
印度人並不就此甘心,他們決定不依靠別人了,自己搞,結果一搞就是15年。2005年,印度國防部長在科欽造船廠宣佈,印度中國產航母製造工程正式啟動。原計劃2011年下水,結果下水的是個啥?就是個船身!此後又經歷了兩次下水,現在的印度中國產航母才剛剛有個航母的外殼,以印度中國產軍艦以往發生的各種“糗事”,估計這艘維克蘭特號航母今後的日子也不會平坦。
因此,擁有具備作戰能力的航空母艦戰鬥群,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發達的象徵。只有具備這種強大的實力,航母戰鬥群的作用才可以得到有效施展,反之航母戰鬥群也會為國家持續的高速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
4 # 大嘴爵爺侃球
首先不可否認,二戰時候的軍事已經發展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準,如果不是因為時間稍微倉促了一些,德中國人估計都要用火箭來打仗了。哪怕是現在,不少國家仍然在沿用二戰的一些武器。
但是,時代在發展,二戰結束已經半個多世紀了,科技水平也已經突飛猛進,就拿航母這個重器來說更是如此。
在二戰的時候,航母被投入使用,人們終於知道了這個海上巨無霸的威力,但是有些航母是打著航母的幌子而已,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當時他們為了跟美國爭奪海上霸權,在太平洋上投放了大量的航母,但是這些航母的戰鬥力並不高,打當時海軍羸弱的中國可以,但是對付美國就差遠了。
尤其在二戰後期,為了趕工期,日本的一些航母草草完工就投入使用,輕鬆就被美國給擊沉,這樣的航母也叫航母?
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是和平年代,各國都有足夠的時間去製造航母,既然不趕工期,那就要把握好每個細節,做到最好,就像中國,不斷完善著航母的各個細節,製造出來的第一艘中國產航母,要做到下水既能戰,而且戰鬥力要強。
要知道,航母你造的起,但是保養起來可就要花大力氣了,這簡直就是吞金獸,所以既然要造,就要造好,匆匆趕出來的航母保養費也不會節約太多,而且老是出問題、戰鬥力弱,犯不著。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而戰時候的飛機和現在的飛機,都是飛機,你覺得兩種飛機能一樣嗎?
-
5 # 鍋蓋頭司令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各國的航母加起來數以百計,而現在有些國家花很大的精力才有一艘航母,而且多數還都是輕型的,甚至有人問過這樣的問題,是不是現在的生產製造水平不如那個年代了,其實現在的工業製造水平肯定是高於那個時代了,至於為什麼沒有那麼多航母了,箇中原因也是很多,下面我說一些自己的一些理解。
-
6 # 秋雨魯北說歷史
二戰時期擁有航母的國家也不是很多,亞洲擁有航母最多的國家是日本。
二戰前期日本注重海軍的建設,航母數量亞洲第一一戰結束後,列強在1922年簽署了《華盛頓條約》。
二戰時代的日本海軍實力處於世界前三的水平,因此日本才敢在1941年12月偷襲美國珍珠港。沒有強大的海軍做支援,想偷襲也不能實現。英國海軍是世界最強海軍,在東南亞和印度洋被日軍輕鬆打敗英國海軍當時是世界最強大的海軍,美軍直到二戰結束才接管這個世界第一到現在。
由於日軍偷襲珍珠港給美國太平洋艦隊以重創,導致美軍在亞洲太平洋區域的海軍實力嚴重不足。而歐洲戰事的吃緊也讓英國和美國把戰略的中心轉移至大西洋,所以亞洲範圍內的美英兩國海軍實力遠不及日軍。
美國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國家的實力過於強大1941年的美海軍實力和日本還有差距,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積極參戰並建立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美國依託自身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實力,不僅海軍實力擴充套件迅速,空軍和陸軍裝備也是飛速發展。至1945年美國海軍發展成為了擁有147艘航母和總噸位高達1200萬噸的超級海軍。
現在的航母非二戰時代能比,現代的航母是國家絕對實力的體現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雖然與二戰時代100多艘數量上無法相比,但此時航母在質量上是二戰時代不能比的。
一、噸位:
當時的航母大多數排水量在3萬噸以下,3萬噸以上的航母數量極為有限。
現在的福特級航母排水量高達11.2萬噸,尼米茲級多數排水量也在10萬噸以上,中國的常規動力航母遼寧艦排水量也在6萬噸以上,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二、質量:
二戰為了突出航母的作用,製造了數量眾多的航母。除了承載艦載機作戰外,多數航母是用來運輸戰略物資的,其功能過於單一作用也不是很突出。
現在的航母不僅可以搞運輸還有很強的戰略投送能力,是當時世界除了核彈之外最具威懾力的武器。當今的世界上僅有9個國家有航母,多數國家也僅僅有1艘。美國數量最多,其次是義大利、英國;而中國、泰國、巴西、法國、俄羅斯、印度只有一艘航母。
三、航母技術複雜製造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航母可謂是集合了現在最高水平科技的超級武器之一,航母生產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撐,能獨立建造航母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義大利、中國和日本這幾個國家,而有實力建造的更少,除了美國也就是中國了。
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援是建造不出航母的,它還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印度雖然在中國產航母專案上投資巨大但是效果不佳,因技術不夠成熟,導致航母中國產化失敗。四、維修和保養費用巨大,建造成本投入也不小
美國的尼米茲航母的建造費用是45億美元大概是接近300億人民幣,而日常的維護保養費用也是非常的龐大,每年在15億美元/艘,摺合人民幣100億以上。
這樣龐大的費用是一般國家承擔不起的,這也僅僅是一艘航母的費用,而美國有11艘,其費用可想而知。因此很多國家不是不想造航母而是技術達不到要求,其次沒有強大的實力和資金做保證也生產不出航母,即使有航母也用不起。 -
7 # 小戰神3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下二戰時期航母與現代航母有何不同,先以二戰末期比較有代表性的“信濃號”航母為例。該航母飛行甲板有裝甲板,厚達95毫米,能承受500公斤炸彈攻擊。飛行甲板全長256米,最大寬度40米。水線上的舷側裝甲為200毫米,以12座主鍋爐和4臺蒸汽輪機為主要動力推進系統,最大航速28節,續航力18節時10000海里,實際可裝載47架各型戰機。
現代航母則選取美國“羅斯福”號,其飛行甲板長332.9米,寬76.8米,可載員5500人。正常配置戰機總數約為80架,緊急情況下可載100架。動力方面,“羅斯福”號使用A4W/AIG壓水反應堆和4臺蒸汽輪機,總功率達26萬馬力,最高航速33節,續航力可達80~100萬海里。
從這兩艘比較有代表性的航母主要引數比較不難看出,現代航母之所以難於建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技術含量更高。海軍大國建造現代化航母更多傾向於直接建造核動力航母,即使是常規動力航母也會使用大量先進技術。此外,隨著電子技術進步,現代航母通常需要裝備大量先進電子系統,這進一步加大製造難度,遠非二戰期間航母可以比。
第二,人員培訓費用增加。二戰期間航母人員使用較為單一,基本是一般水兵加飛行員。然而,現代化航母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多兵種作戰平臺,需要大量技術人員,如通訊人員,指揮人員及技術維護人員等,即便能將航母造出來,想讓人員配置齊全也需要很長時間進行培訓。
第三,航母戰鬥群和戰術升級。二戰期間航母戰鬥群配置非常簡單,而且戰術也較為單一。可現代化航母戰鬥群配置非常複雜,既需要考慮不同艦種之間配合還需要適應現代化戰爭條件。與之相應,航母戰術也有很大進步,已不再簡單依靠戰機進行攻擊。
-
8 # 一介草寇
說戰爭是推動軍備科技發展的動力一點都不假。航空母艦作為一種大型水面艦艇,涵蓋了後勤供給、遠端打擊、空中掩護等諸多功能,一直以來受世界各國青睞。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各國的航母數量如下:
美國151艘,其中重型艦隊航母25艘、輕型航母10艘、護航航母115艘。
日本25艘,其中20艘沒有“壽終正寢”,全部在戰時被擊沉。
英國31艘,10艘大中型航母、21艘輕型航母。
德國1艘,而且並沒有下水試航。
法國在戰後建成5艘。
而到了科技日益承受的現在,世界上服役的航母數量僅有25艘,除了美國獨自擁有11艘外,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有航母國家最多3艘、最少僅此1艘。這樣一個數字的對比讓人大跌眼鏡,航空母艦在戰場的作用巨大,為什麼很多國家僅擁有極少數呢?是國力不允許還是另有隱情?
其實從資料上不難發現一些端倪,二戰時期佔據鰲頭的國家放現在仍然走在世界前列,航空母艦的製造技術仍然把持在那些大國手中,雖然中間也有幾個國家掌握了這項技術。
所以說,技術方面就是一大難題,擁有技術的國家不肯分享,其他國家費盡心力研究幾十載都不見得能夠成功。
而且現如今的航母要求比起二戰時又不能同日而語,二戰時只要體積、排水量等指標達到了就可以稱之為航母,而現在對航母的要求變得更高了,主要表現在動力和噸位上,打造出大型的核動力航母才是如今各國的追求,曾經的輕型航母早已不值一提。
再說這個“擁有”的方式還不一樣,有的國家是自主研發、有的國家是改造、有的國家乾脆購買。這就暴露了一個問題:只能憑購買擁有航母的國家始終受到自主研發國家的制約,後期的維護、保養非常麻煩,所以這正是中國為什麼一定要自研自產“山東號”航母的原因。
-
9 # 歷史深度揭祕
綜合性的科學門類需求更多了,材料,冶金,電磁相容,無線電傳輸,資料鏈,雷達,火控雷達,動力總成,結構設計,損管設計,船體佈局等等,二戰的航母需要啥?一個平甲板2臺升降機,好點的拿巡洋艦戰列艦改裝 差點的拿商船改,像什麼埃塞克斯級這種標準航母也只是在損管和防禦性上增強了一些,還有就是飛機價格攀升了上百倍。二戰美國各種航母上百艘是因為國家處於戰爭狀態,舉全國之力不計成本進行的一場戰爭,其工業實力幾乎是全部釋放。二戰結束美國進行的多是區域性戰爭,各生產企業迴歸市場,市場當然是以賺錢為目的,國家也是一樣,只要保持足夠強大的軍事實力前提下會減少開支,畢竟區域性戰爭的損耗不能和大戰相比。同時將減少數量上的開支用於科研,提高技術優勢何樂不為。
能否航母戰鬥機用螺旋槳起飛降落,起飛後將螺旋槳收起用噴氣式發動機,這樣對航母的要求就降低了很多,隨便一個甲板平臺就能降落起飛。雖然起飛降落比較慢但這樣節省了蒸汽或電磁彈射的準備時間和場地要求。
二戰時期美帝爆兵!100多艘航母除開商船改造的護航航母,還有二十幾艘艦隊航母,而且大部分對日海戰都是用的艦隊航母,從1942年參戰到埃塞克斯成型下水也到了1944年,所以艦隊航母的建設週期基本也是兩年,就當時的建造水平也只有美帝能承擔,所以就現在而言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造航母!
科技方面我們歷史差距很大,二戰時期列強航母已經稱霸海上、大概五幾年空中加油成熟應用、探月69年,包括火柴都叫洋火,自行車叫洋車,洋槍洋炮洋釘不一而足,落後不可恥,知恥而後勇,沾沾自喜妄自尊大才可怕。
在戰爭期間說白了整個國家是和開了掛一樣,軍備製造是放在第一位的,向其他的民生,教育,醫療,城市的基礎建設都可以放在一邊,舉國的資源製造軍事裝備。可在和平年代國家就在軍事裝備上預算縮減的很少。讓人覺得怎麼現在自造費錢的航母讓世界一流國家都捉襟見肘,因為國家著重要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把有限的錢全都用到製造武器裝備上。
能把螺旋槳做成外掛拋離式的嗎,以便飛機起飛到一定高度後拋離,這樣就不用滑道,而且艦載機數量增多,不影響飛機超音速效能。比如無人機似的四螺旋槳到一定高度飛機離開螺旋槳靠滑行和引擎加速順利飛行,螺旋槳則可被回收。
現在美軍一支航母戰鬥群能控制半徑800公里,200萬平方公里地盤,一般每天出動150架次飛機,能摧毀1000個目標,配合預警機先敵發現,先敵摧毀,電子戰飛機遮蔽戰場,反潛機和潛艇控制海面一下,護航的巡洋艦,驅逐艦,一次能發射300美枚巡航導彈洗地,補給艦能快速補充消耗。現代美軍一支航母編隊戰力相當於現代一箇中等國家。二戰時期航母編隊真的來多少都是送人頭,一招電子戰遮蔽戰場對面就全是瞎子,發現敵人全靠眼。現代戰爭拼的是超視距發現並摧毀敵人,二戰時期的貨真的沒一點機會,就是送命題。
俄羅斯的潛在敵人北約,北約核心美國,都在射程以內,擁有核武器就可以和敵人決戰或者同歸於盡,俄羅斯的利息在中東,用不上航母,國力也沒有太多壓力,國內民生才是主導,有撒旦就夠了。美國是主張全球打擊,國力雄厚不差錢,打打小國家,,用的著航母,就像帶著惡犬遛狗一樣的噁心人。
航母只是其中一個部分,航母要建立一個戰鬥群才有作用,如果你的潛艇,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效能落後,那航母就是一個活靶子,幾枚反艦導彈就把你上百億美元的航母擊沉的話那損失太大了,所以航母必須建立在強大的水面艦艇之上。
美國在二戰前後單單是基林級驅逐艦就建造了105艘,更不用說二戰時的那175艘弗萊徹級驅逐艦了。但目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各級加起來不足70艘,難道這就說明美國的海軍退步了嗎?如果是這樣認為的話,那麼當年ijn能建造出赤城加賀,能建造出翔鶴飛龍祥鳳各級航母,豈不是比現在海自的現代化軍艦厲害多了?這不是在說笑話嗎?你總不能用本茨的三輪汽車跟現在的賓士轎車比吧?
航母對於我們國家來說目前一不需要舉全國之力了,還有一項那就是核堆,現在造船廠檔期已排滿,各種戰艦對於海軍來說都很重要不只是航母,因為海軍之前虧欠的太多了,現在要開足馬力去彌補,國家現在不缺錢和技術,需要的是時間,儘可能的把時間縮到最短。
只要不是近距離格鬥,只要現在的航母有補給艦補給彈藥,別說100艘就算更多也打的輕鬆,,就拿中國殲15戰機作戰半徑差不多1000公里,現在的航母可在1000公里外攻擊二戰時期的航母,二戰的航母在現在的資訊化面前就是瞎子。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就會被點殺。
總結一句話,二戰的航母只是海戰戰術工具,現在的航母是一個遠端戰略打擊平臺。從定位上就不同。其次就是效能、艦載機功能的天差地別。航母能夠崛起,和美國東西遠隔重洋的地理位置也有很大關係。像英國主要威脅來自於Continental,其地理位置、資源支配、海戰戰略方向決定了要不了多少航母。
-
10 # 藤樹先生
在二戰期間,不論是日本還是美國,都有許多艘航母——甚至美國一度擁有上百艘航母。但是在21世紀的今天,建造一艘航母,其難度係數居然需要耗費舉國之力,這其中,原因何在?
個人認為:
代差問題在當下,提起“戰車”,很多人都會想起坦克和裝甲車。而其實,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戰車記錄是出現在《尚書》裡面。《尚書》在提到夏后氏的君主啟在討伐有扈氏的時候,夏后氏的軍隊中,存在戰車。不過,即便是《尚書》中說的戰車確實出現在西曆公元前的21世紀,其配置,無非也就是馬車加上青銅武器的組合,和現代的戰車,幾乎兩個物種;
同樣,二戰期間美日等國的航母,和現代意義上的航母,也是兩個物種。
材質方面讀過碩博的朋友都知道“生化環材,四大天坑”這個說法。這裡面的“材”,指的就是材料學。材料學這門學科的進展,需要舉國之力支援,而後若干代研究者經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才能將學科不斷推動。
而材料學的進步,對工業的推動,也是極為明顯的。二戰期間美日航母的鋼鐵材質,和現代航母的鋼鐵材質,具備天淵之別。
比如說在應對艦載機在降落時候所帶來的衝擊力方面,因為材質的升級,現代航母的抗衝擊能力,和二戰期間航母幾乎不可同日而語。
動力系統方面二戰期間,美日的航母,其動力系統都屬於常規動力系統。其技術含量相對(注意:是相對)要低一些。而當代的航母,其動力系統,基本上以核動力為主。而核動力系統的研發,在當下屬於尖端科技,因此對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來說,不論是核動力系統的技術問題還是經費問題,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因此,在當下,製造航母的技術難度和財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舉國之力才能擁有一艘航母的現象依舊不稀奇。
-
11 # 一盤拉條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航空母艦和現在的航空母艦可不是一回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航空母艦的廣泛運用改變了海洋戰爭的方式。
二戰期間的戰鬥機,和現在全金屬構造的第三代、第四代戰鬥機相比差的可不是一星半點。比如日本的零式戰鬥機,也就只有f14戰鬥機的一半大小而已。
和二戰時期的戰鬥機相比現代戰鬥機需要的起落條件顯然也要更高科技。尤其是現在的噴氣式戰鬥機噴射的尾焰,對於航母甲板的破壞是不可逆性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航空母艦為了應對戰爭消耗的需要,十分粗製濫造。還有許多事商船拆掉甲板上亂七八糟的東西,直接就當航母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船隻在大西洋上的消耗巨大,對於德中國人的狼群戰術疲於應對。所以這時候腦洞大開的英中國人就有過用冰來製造船,減少戰略物資消耗都計劃。
一開始是一位情報人員向英國政府提出建議,可以使用北極海域的冰山改造成人工的冰島,然後拖到大西洋上直接當航空母艦使用。但是由於冰塊太過脆弱,遇上浪花就碎,所以這一計劃未能成行。
發現可行性之後,專家和工程師們連夜開始設計用冰做航母,還把初號機起名叫“哈巴庫克”號。
但是,沒錯,還是有但是的。。
由於航母上需要安置大型的動力裝置,而這些動力裝置的使用是會散發大量的熱能的,所以發動機一開,冰就開始融化。
盟軍花費了大量資金的冰航母計劃就因為這泡湯了。。
-
12 # 一葉楓流
二戰時期擁有航母的國家也不多,只有英美日。法國的象徵性存在,義大利一直試驗,德在船臺上。
戰爭時期與和平時期還是不一樣的。戰時要竭盡全力,使出吃奶的勁。和平時期把錢用在民生上,減少軍費支出。法國如果削減民生福利、社會救濟,也能造好幾艘航母。
戰爭時期美國有25艘大型艦隊航母,加上輕型獨立級航母,超過30艘。現在只有10艘。因為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在冷戰時期,美國保持將近20艘航母。這是不同時期的要求不一樣。
另外就是航母本身的效能大大提高了。二戰時期的航母可以搭載一百多架飛機,現在的才80架,減少了40%。但是作戰效能大大提高。每次出擊的載彈量是二戰時期的好幾倍。作戰距離也超過二戰時期。現在一艘美國航母抵得上一個中小國家的空軍。國際上有50架第三代、第四代先進戰鬥機的國家也不太多。像北韓這樣的,都是落後飛機,根本打不過美國航母上的艦載戰鬥機。
艦載機也有了進步。飛機造價高,技術複雜。能造戰鬥機的國家越來越少。即使建造航母,也沒有飛機可用,比如印度。美國海軍一艘航母上的F35,基本就可以碾壓大部分國家的空軍了。
最後就是造價。現在的航母造價是二戰時期的上千倍。扣除通脹因素也有幾十倍了。
-
13 # 西餐劉顯琨
整個二戰時代,輕型航母,重型航母,護衛航母總共280餘艘,主力航母75艘。
其中,日本有15艘都是改裝航母。俗稱:貨船削平的貨。
很明顯,現代航母身上,體現了一個大國的綜合國力,這是全民族智慧的結晶。技術含量與戰略意義,遠不是二戰中簡易航母可以比擬的。
強韌的特質鋼,加上數不勝數的隔水倉,保障了航母的安全性。而這些繁瑣的設計與規劃,更是對大國綜合國力的考量。
近幾年,我軍在航母技術上有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產航母已經不是夢。人民海軍終將會走向深藍,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
-
14 # 浮屠0706
技術標準提高了,資金准入門檻更是駭人。而且不僅僅航母本身,配套艦隊的資金密度甚至是遠超空軍。就像養孩子,以前糊糊饃饃可以養大十個,現在一個都養不起,要求不一樣了
-
15 # 樑勇10866
二戰的航母大多數是大型貨船鋪上通體甲板改裝的(改裝一艘航母比建造一艘戰艦簡單的多),那時候的航母(標準型)沒有大型升降機和彈射裝置。艦島上只有簡單的雷達和通訊單元,其它的就啥也沒有了(放空、反潛都不用它,它只要能起降戰機就行)!與現代航母相比絕對是天壤之別!所以比較好建造。
-
16 # 小月兒0
二戰時期有那麼多的航母主要因為是在戰時情況下,大家用很大的GDP比重去支援打仗的結果。現在是和平時期,沒有那個國家會去支援打仗的,
-
17 # 看圖做菜
二戰時期,美國的航母是投入使用的,建造的標準不同。
現代的航母是一個高階的作戰平臺。咋把這些技術都整出來是關鍵。
-
18 # 認得清自己付的起代價
因為二戰時期雷達的應用還比不上現代 所以二戰時期的航母配置很多都是簡單的貨船改裝 在二戰前日本多艘航母都是改裝而來,現代航母的技術要比過去難太多
回覆列表
拋開很多人會說的技術含量、擁有成本、配套裝備等方面來說,更關鍵的還是需求。二戰前和過程中,大國之間劍拔弩張,安全域性勢極不穩定。對於擴充軍力的需求和投入是當代不能同日而語的。現在不管你喜歡不喜歡,美國都是全球安全方面具有絕對統治力的國家。在美國主導的安全格局下,大國如果要改變安全域性勢,必須挑戰美國絕對的軍事能力。這√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巨大的風險。二戰和冷戰之後,全球發展的大格局是以經濟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競爭。哪個國家如果大幅的進行軍備發展,直接就會引起國際社會關注以及美國的關心。結果就是沒有一個大國有條件合理的表達對軍事發展的決心,甚至在軍備上挑戰美國的意願。區域性衝突不需要大批量的航母,同時全球海洋也被美國把持,大造航母就是挑戰美國,正所謂沒有需求就沒有動力。但是隨著美國在政治和經濟上的霸權主義越來越惡劣,部分國家已經不得不在軍事方面做更多準備,一旦連鎖反應被啟用,未來世界上的航母數量很有可能進入一個高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