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簡史資深宅
-
2 # 林夕傑巖
古代婚禮文化淵源流暢,正好剛學完這塊只是,婚禮一般流程是納采,向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6個程式,古代婚禮都在傍晚舉行。迎親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由新郎家女眷親自開啟轎門請下新娘 再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也多為女性)將一打成同心結的紅繩帶交給新郎新娘 二人之間互牽著紅繩走進禮堂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著門面,新娘一定要從門檻上跨過去。並由女童手持銅鏡照在新郎新娘身上,以求幸福圓滿。拜堂是婚禮的正式部分。在堂前,由儀賓主持,新郎新娘站列拜天地、父母、夫妻對拜,樂起,禮成。禮後第二日早晨,新郎新娘一同拜見公婆,新郎也要將家裡的所有親屬介紹給新娘 然後 新郎新娘向長輩奉茶,第三日,新娘和新郎同去合祭祖先,新娘便正式成為了這家人,婚禮正式結束。婚後 新郎還要準備謝媒人的錢 叫做謝媒禮 也可以鬧媒人等表示感謝。
-
3 # 速遞歷史
據史料《白虎通》記載,
“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
也就是說,晚上舉行婚禮才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古代一直有“上午接親,晚上拜堂”的說法,中國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黃昏以後。“結婚與黃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結婚的例證,說明女人在黃昏結婚後改變了自己的姓氏。而且傍晚結婚比較接近洞房花燭夜,特別是在清朝,古人洞房花燭夜之前,男人要向賓客敬酒就要耗費一些時間,而且接新娘、行大禮也都要耗費時間,所以傍晚是最好的時間,晚了不行,早也不好
為什麼古人都在晚上舉行婚禮?
據史料《白虎通》記載,
“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
也就是說,晚上舉行婚禮才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
古代一直有“上午接親,晚上拜堂”的說法,中國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黃昏以後。“結婚與黃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結婚的例證,說明女人在黃昏結婚後改變了自己的姓氏。
而且傍晚結婚比較接近洞房花燭夜,特別是在清朝,古人洞房花燭夜之前,男人要向賓客敬酒就要耗費一些時間,而且接新娘、行大禮也都要耗費時間,所以傍晚是最好的時間,晚了不行,早也不好。
但是,我們看歷史、讀歷史,不能只知其然,還需要知其所以然,上面說法在網路中是可以比較容易的查到。
但不知道,細心的你有沒有覺得上面的答案還缺點什麼?
上文說,史料《白虎通》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說晚上舉行婚禮是一種習俗。
那麼,問題就出現了,為什麼會有晚上舉行婚禮的習俗呢?
要完全解釋這個問題,得需要長篇敘述,這裡萌主就簡單解釋給大家一下。
婚姻問題,其實涉及到“家庭的起源”。據呂思勉先生所著《中國通史》中說,遠古時期,人們都是過著遊牧生活的,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有搶掠事件發生。
而同時,隨著同一部落內部通婚禁例的出現,使得去別的部落尋找結婚物件成了必須。
因此,部落間搶掠的物件就包括了女性。白天搶掠,傍晚歸來,“成親”自然要在晚上了,當然啦,在文明還未開化的時候,是沒有成親(婚禮)這麼一說的。
後來,一個部落從另一部落搶走女性之後,怕遭到報復,於是就會留下些東西,作為補償,一般是狩獵所獲得的動物皮毛,所以,古人提親之物有一件就是“雁”,這正是狩獵所得。
久而久之,這種生活或者叫做經濟行為就演變成了習俗,習俗再經過後來禮的規範,就成了大家知道的“婚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