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首先,東洋就不比去了。按照明朝官方史料,鄭和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是“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和“通四夷”。

    對於日本,這兩點明朝早就做到了。在明朝以前,日本就已經很崇拜中國了。唐朝時期,日本就多次派遣使臣到中國。元朝時候,要不是日本“神風”相助,要成為元朝的一個行省了。所以,明朝沒必要再去一次。

    其次,鄭和下西洋,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尋找建文帝下落。而明朝和波斯明教有千絲萬縷關係。

    朱元璋最初就是投到“紅巾軍”的旗下,而紅巾軍正是利用“明王出世,普度眾生”來作宣傳的白蓮教組織,白蓮教最初的稱呼就是摩尼教,摩尼教其實就是明教的另一種說法。韓山童吹噓自己是“明王轉世”,劉福通立他為帝以後,稱他為小明王。

    正因為由此關係,所以,有人猜測朱允炆去了明教發源地波斯。所以,朱棣派鄭和去西洋。

  • 2 # 中原一哥

    鄭和得到皇帝密旨,下西洋找朱允文,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鄭和下西洋是帶著目的,為什麼沒去東洋,東洋(日本)國內很熟悉,日本還來中國學技術,很熟悉,沒必要去的。為什麼沒去南洋(澳洲方向)呢?

    一、為了找到明朝朱允文,所以航海只在周邊海域,不會去太遠的地方,比如澳洲方向,一個逃跑的皇帝不可能跑太遠的地方。二、官方組織的大型航海探險,航線也是保守的,決定不會澳洲方向。每次出航,幾十搜船,船上物品就有很多,主要還是為了溝通原本由絲綢之路溝通的那些地區,因此航線跨越馬六甲海峽後基本上是一路向西的,是為了找到“華人民的老朋友”。

    三、強大的補給也決定不會去澳洲方向。龐大的船隊,需要補給量很大,也只能貼著海岸線找補給。明朝朝廷很多人反對大規模航海,認為勞民傷財。那時候航海很難產生正面社會效應,以至於當時的社會輿論也評價不高。四、洋流和風向決定也不會去澳洲方向。官方的船,體形龐大,承載量很大。造船技術很先進,只能靠洋流和風向。航海路線鄭和主要是印度洋,印度洋環流是可以隨季節變換方向,這是天然的動力。洋流在赤道兩側的方向是相反的,對鄭和的船隊來說是很要命的。

    綜上所述,鄭和下西洋不會去澳洲方向。

  • 3 # 月亮灣18412640

    中國古代和近代意義的南洋是東南亞諸國,西洋是指從阿拉伯至東非沿海(可能包括斯里蘭卡和印度),這個西洋是指鄭和走的最遠的地方,所以鄭和航海以最遠的地方為代表。

    鄭和的目的根據朱棣旨意暗中尋找建文帝,雖然七下西洋,他去的方向是傳統海上絲綢之路,建文帝可能前往的地方,有傳說他從首都南京下洋沿長江或在福建廣東出海遠走。要知道唐宋元的海上交流非常頻繁,西洋的商人主要是阿拉伯和猶太人在中國大量定居,如廣州、泉州、開封等主要交易港口定居者都在20萬以上。

    鄭和下西洋的根據地就在太倉瀏河,也是當時的重要對外港口。

    至於澳洲在中國的傳統認知裡,根本無人居住也不屬於南洋,日本鄭和的部屬是去過的但沒有建文帝蹤跡,所以尋找方向依然是針對西洋(阿拉伯沿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買個烤肉的鍋,是陶晶的好,還是麥飯石的好啊,有知道的沒,線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