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狂Gti
-
2 # 牛哥說車
輪胎寬,與地面接觸面積更大從而摩擦力更大,有更好的抓地能力和附著力,不容易打滑,行駛更平穩!但缺點是如果直徑和扁平比相同情況下,較寬的輪胎,意味著更重,增加了減震系統簧下重量,導致油耗增加和減震系統敏捷性下降!
-
3 # 寧翰二手車
上面的模具線是輪胎生產過程中,輪胎的模具和模具交界處的縫隙,正常現象,所有輪胎都有
溝槽主要用來排水,增加抓地力
正常是2.5個大氣壓
輪胎相當於鞋子,鞋子不舒服,你是很難走遠的
-
4 # 學究又不正經的雜貨鋪
輪胎寬度一般用mm表示,引數直接印在胎壁上,比如235/45 R18,235就表示輪胎寬度235mm,45為扁平比(越低輪胎越薄),R表示子午線輪胎,18為胎內直徑(英寸)。
作為全車唯一接觸地面的部件,輪胎寬度對行駛的影響非常多。輪胎越寬,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就越大,相應地,抓地力、操控極限、剎車效能都會越好。當然缺點也是相輔相成的,滾阻、胎噪大、油耗也越大,價格也越貴。
我認為,一輛車配備的輪胎規格,一定要和車子的定位、用途和機械素質相匹配。比如我的蔚攬2.0T兩驅舒行版配備的原廠胎是215/55 R7,對於這臺220馬力的前驅車來說就太窄了。S擋地板油起步,1擋達到3000轉就會觸發電子限滑和牽引力控制程式強行斷油升到2擋,之後整個2擋仍然會經歷多次限滑斷油。本來前驅車就不如後驅車擅長急加速(因為加速時重心後移,作為驅動輪前輪抓地力下降),還給配215mm這種寬度遠遠招架不住350Nm的窄胎,空有充沛的動力卻跑不出漂亮的加速成績。如果只是刷極限出這問題還能將就,但就連上地庫的坡也動不動就打滑,真是醉了。個人觀點:這個動力水平的前驅車,至少需要235mm的輪胎寬度才能保證日常給油不至於打滑。
-
5 # 在北京學習汽修的小哥
第一個數字表示輪胎的斷面寬度,第二個數字代表扁平比,即斷面高度與斷面寬度之比,第三個是字母,表示輪胎結構,接下來的數字指的是輪輞直徑,最後的一個數字一個字母,分別代表載係數和速度級別,300kpa標識表示極限氣壓。輪胎的側壁上會有四位數字標明輪胎的製造日期,前兩位代表週數,後兩位代表年份。輪胎的使用一般不要超過3年,里程不超過6萬公里
回覆列表
就拿我現在的輪胎來說
235/45R17
其中235代表輪胎充氣後的靜態外緣寬度,就是胎體的最大寬度(不是胎面寬度)
/45代表輪胎高度(輪胎單側高度不含輪輞)是胎寬的45%。
R代表子午線輪胎
17代表輪輞直徑既輪胎內直徑為17英寸
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了
輪胎寬,可以增加抓地力,很簡單的道理,接觸面積增大了,摩擦力增大,加速,提速,剎車距離都有很好的改善,缺點就是,胎噪大,費油,輪胎成本更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