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睡前讀書
-
2 # 公平正義女
武惠妃,生於699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武則天的侄孫女,因其父恆安王武攸止早逝,得到武則天庇廕自幼於宮中長大。唐玄宗即位後,武氏得寵,封為惠妃,737年死後諡號貞順皇后,葬於敬陵。
安史之亂是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
安史之亂爆發時,武惠妃已逝十八年之久,因此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
-
3 # 天下無雙666888
安史之亂和武惠妃有沒有關係, 從表面上看沒有任何關係。但看歷史我們就不能只看表面,要看到安史之亂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侄孫女,因父親早逝,得到武則天庇廕,自幼於宮中長大,宮中的經歷也養成了她察言觀色,乖巧逢迎的性情,很討唐玄宗的歡心,欲封其為皇后。不過,武惠妃雖得到唐玄宗的專寵,但當時朝廷上下卻正處在一致反武的高潮下,武氏身為武三思的侄女,多少受到牽連,直到開元十二年(724),賜號惠妃。雖只將她封為妃,但宮中對她的禮節卻等同皇后,可見當時是多麼受寵。如果武惠妃能有唐初長孫皇后七分賢淑,也許就能改變大唐的歷史。可是她為一己之私積極參與”陷害三王” (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間接導致名相張九齡罷官,權臣李林甫上位。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坐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再回過頭來說武惠妃, 自從陷害了太子等人之後,武惠妃害了疑心病,屢次看到他們的鬼魂,竟一病不起。請巫師在夜裡作法、為他們改葬,甚至用處死的人來陪葬,各種辦法都用盡了,可全都沒用。最後,還是被自己嚇死了,年僅38歲。武惠妃的死,導致唐玄宗性情大變,引出其後的楊玉環上位,楊國忠亂政。從以上史實可以看出, 安史之亂和武惠妃雖沒有直接關係,但從某種程度來講,她也是導致安史之亂的根源之一。
回覆列表
安史之亂和武惠妃沒半毛錢關係。安史之亂最大的罪人就是唐玄宗,安史之亂是他一手造成的。當然李林甫,楊國忠也難辭其咎。
安祿山當時還在張守珪手下任職,因打仗失敗被押解京城,按律應斬首,時任宰相的張九齡就覺得這個人是個禍根,會帶來災難。可玄宗最後還是沒殺他。安祿山油嘴滑舌博得了玄宗的喜歡。
後來就一直封官,還封了王。(要知道李世民的那些開過功臣都沒封王)這期間李林甫是知道安祿山是有陰謀的,可沒跟玄宗說,安祿山的一舉一動都被李林甫抓著在。(據說安祿山就是在冬天聽見李林甫的名字也會汗流浹背)後來啊,楊國忠打敗了李林甫,其實樣國忠哪裡是李林甫的對手,只是玄宗支援加之李林甫也快要死了而已。
安祿山當時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大節度使。玄宗把老家太原都交給安祿山了,至此全國軍隊最多也最重要的土地都在安祿山手中了。手握雄兵近四十萬,差不多是唐朝的一半,而且這些部隊還挺能打。其實早有武將告訴玄宗安祿山在范陽(北京)有異,可玄宗不聽也不信。
後來楊國忠嫉妒安祿山屢次在玄宗面前說安祿山要造反,安祿山本想著玄宗對自己不錯,等玄宗死了後再造反的。可楊國忠卻是在逼安祿山造反。
到了這個時候連天下的百姓都知道安祿山要造反了,可玄宗仍然不信,因為玄宗覺得他對安祿山那麼好,而安祿山有是忠心耿耿。
玄宗有一次聽了楊國忠的話,把安祿山招到京城來。按理說玄宗直接拿下他也就沒有後來的安史之亂了,可玄宗相信了安祿山的花言巧語。不僅如此安祿山有趁著玄宗對自己懊悔,趁機打劫。把唐朝的馬匹,官職委任狀(拿著這個封賞他手下跟他早飯的人)都拿到了。
再轉回正題,武惠妃就是跟李林甫一起汙衊玄宗的三個兒子。安史之亂跟武惠妃根本不沾邊。一切都是唐玄宗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