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oHuang188
-
2 # 羅漢果1998
作為醫學的學生,不得不說太累了,你僅僅本科畢業是遠遠不夠的,既然你選擇了這條路,那就一路走下去吧,努力學習去考研,去提升自己的競爭力,考上一個985或者211高校的研究生,改變自己的出身,那你以後也就是985、211了,到時候你會對本行業有了更深刻的瞭解,是參加工作,還是繼續考博士,還是工作以後再考博士,這個就看你自己的選擇了!
身處二本院校,如何縮小與958、211學生之間的差距?
一、知識深度的不同我舉個例子,你們肯定都上過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之類的科目,但是你們的考核方式是什麼?寫論文?作報告?來到這裡之後,我也上這種課。上學期上了一門,考試的作業之一是寫《鄧小平時代》的讀後感,只佔成績的20%。這就意味著,你一定得讀過這本書。這本書有700多頁,一本牛津詞典那麼厚。我一個同學曾經花了三個月才讀完這本書。我是一個較真的人,所以發誓一定要讀完它,一個星期幾乎沒有睡覺,不分晝夜的讀。其實很多同學都是隨便看兩章就去寫論文了,但是你知道在讀完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什麼嗎?——我終於把建國以後國內政治發展的歷史弄清楚了,成就感滿滿。這在以前本科學校,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在學習中,我經常會意識到這樣的差距。我上過高數,他們也上過高數。為什麼他們就可以學到把傅立葉級數靈活運用,當初我們直接跳過不講?這就是知識深度的差別。在你的本科學校,你可能比別人多做一點點努力,你就可以得到老師的認可,但在這個環境中,你可能需要拼盡全力。
二、師生關係在高校裡,師生的關係更純粹,更有學校的感覺,而二本學校更像一個社會。所以我在這裡真的想奉勸你仔細想一想,是不是想走學術道路。如果是,那麼請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主動去找機會做科研,不要給自己太多放縱的機會。如果不是,那麼請多多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你可以實習,多去外面跑一跑,多經歷多體驗,中國大學教育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是很缺失的,如果想要工作,在這方面,你一定要跑在別人前面。
三、學習氛圍的差別說來有些慚愧,我是一箇中度拖延症患者+懶癌晚期患者。但是之前在本科學校,頗為懶散的我卻並不顯得特別。但是來到了這裡以後,一切都有些不一樣了。八點以後起床,我就會覺得非常恐慌,因為舍友們都是在8點前就出門去實驗室了;再也不能在期末考試之前通宵搞突擊,因為大家平時都非常用功努力;只要自己沒能及時跟老師溝通,我就會非常焦慮,因為大家都是排隊上趕著跟老師討論交流……從前,我憑藉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明取得好成績,拿獎拿到手軟。但在這裡我明白了,那句話是真的——這世上有太多比你聰明的人,而更可怕的是,很多時候,他們比你還要努力。
注意:老師上課講5分,你要學到10分。自己下來多思考,多涉獵,完善所學知識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