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回望一萬年

    (兩國都處在中原的北境,直接面對胡人威脅)

    趙 燕兩國在三晉分家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盟友,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國力都很弱,要應對北方大面積的胡人類如匈奴、林胡等威脅,聯合起來互相可以有個照應。

    二還是因為國力弱,面對兩國南部的中原諸雄,尤其是當時的魏國、齊國的威脅起,同進退,也多少可以讓對方有一些忌憚。

    總之言之,在大爭之世生存下來,是兩國聯合的初衷。

    (趙將廉頗曾連續擊敗過燕軍)

    但在兩國國力漸漲後,想擴張,但又打不過別國,自然就盯上了近鄰。另外,當其中一國國力上升時,想要有所作為,那肯定首先要打的就是弱鄰,總不可能挑強國和不接壤的去打吧。再加上個別國君的犯二式頭腦,導致兩國越來越仇視,直至成了最嫌棄的“仇鄰”。

    (趙武靈王推行的胡服騎射大大增強了趙的國力,但趙雍的晚年很不幸,直接被餓死了,唉……)

    關於兩國的仇怨舉幾個例子:

    一、戰國初,趙國稍強後,想擴張,南北西有打不過的,就向東擴張,恰巧燕國國力積弱,因此,就有了伐燕的理由了,但是,由於燕國的兇悍民風以及作為一個老諸侯國的威望,在各國的聲援下,趙國久攻不下,這是由於趙國初期重文輕武導致。然而,趙國的兒郎們的內心也是尚武,自然是不會認輸,所以屢敗屢戰,打得多了,“家仇國恨”自然就多了。

    二、到了戰國中期,趙燕之間的戰爭就更加激烈基本是三五年打,三五年休息,反反覆覆。國力積弱,四面強敵,也造成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

    三、最後就是戰國末期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國的軍事實力暴漲,於是就不停徵伐燕國,燕國也是靠著燕人的血性才保留了一個老諸侯國的尊嚴。

    四、趙國還有一個手段,非常的精明,每當西邊被秦國佔了城,第二年就去佔燕國的城。所以燕國的人民恨透了趙國。長平之戰後,燕王喜趁火打劫,60萬燕軍強攻趙國,不料被13萬趙國娃娃軍打敗。

  • 2 # 路遙lgy

    趙國與燕國兩國接壤的邊界很長,所以邊界爭端不斷。趙國與秦國長平之戰時,各國都時坐山觀虎鬥。平時的盟國,也沒有出現幫助。所以戰國時期,群雄混戰,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趙國在長平之戰中失利,燕國看出了機會。本來邊境經常有擾民掠奪的事情發生,而且,燕國吃虧較多。燕國看趙國大敗,傷了元氣,就趁機起兵攻打趙國,想報一箭之仇。

    趙國儘管長平之戰失敗,可是當時趙國的實力也是唯一能與秦國一戰的國家,底子還是有的,再有就是,趙國在老將廉頗的帶領下,趙國的戰士同仇敵愾,打敗了燕國。從此,趙國和燕國反目成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梗引起的手指不靈活怎麼鍛鍊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