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物皆可排
-
2 # 森炎君
節目組能不能給他頒個榮譽歌王,到時候直接空降總決賽領獎環節就好了嘛(哪怕獲獎感言尬上一段也不是不行)
奶奶 Tia 樑博 趙雷 張碧晨 彭佳慧 側田 光良 還有失蹤的兩位裡面的任何一人,要麼更適合,要麼更需要這個舞臺。
節目組能不能給他頒個榮譽歌王,到時候直接空降總決賽領獎環節就好了嘛(哪怕獲獎感言尬上一段也不是不行)
奶奶 Tia 樑博 趙雷 張碧晨 彭佳慧 側田 光良 還有失蹤的兩位裡面的任何一人,要麼更適合,要麼更需要這個舞臺。
這一場突圍賽,我居然沒有特別差評的歌曲,五光十色,琳琅滿目。歌手的最大魅力,其實唱功、改編、舞臺效果都在其次,多元化才是最吸引人的啊。
而多元化,只能靠每個歌手認識自我、忠於自我、堅持自我來展現。就像題目所言,就算是平凡的白蘋,生長在芍藥側畔,往往不但不會被比下去,反而會相互映襯。隨著歌手進行到第十一期,所有的歌手,包括已被淘汰的,都已經對舞臺完成了磨合,從而能夠漸入佳境的唱自己所想。即便是張傑這次又祭出rap、還毀竇唯,都不讓我討厭了。
光良《勇氣》
好聽,《我是歌手》之前,我們對一個優秀華語現場的要求,其實也不過如此。就醬。
樑博《日落大道》
思路和前兩場類似,完全不把比賽放在眼裡,精緻的編曲,從容的演奏,淡然的表達自己。加州Sunny不僅僅是字面上的,也是在不停蔓延的音樂感覺上的,彷彿坐上了老司機的車,沿著連線天際的highway,感受著顛簸,度過一個懨懨欲睡又如此愉快舒適的下午。我反正聽得很享受,也覺得它突圍不了。但是樑博的三首歌,成功激起了我買他新專輯的慾望。
張碧晨《你給我聽好》
張碧晨第一場就說要唱這首歌,一直憋到現在才唱。其實我是對這首歌很牴觸的,因為聽到了太多失敗的版本。
這是一首包著情歌外殼的反情歌歌曲,甚至有一種柔情版《開門見山》的味道,只要往煽情、痛苦的方向去唱,一定就會失敗。但這“你給我聽好”,也不宜唱得太哲思、太看破紅塵,因為這首歌與其說人生智慧,不如說整首歌都在猛烈吐槽啊。
事實上,比起陳奕迅的演繹,我內心依然一直在期待有一個女聲的版本出現。為什麼呢?因為林夕的這首詞,語氣極其的女性化,有一種女性特有的刻薄,彷彿閨蜜之間的耳語,三分是開導,七分都是腹黑和譏誚。
“為愛情折腰 難道不是你 一直以來戒不掉的癖好”
“我親愛的這樣浪漫的煎熬,不是想要就能要,別炫耀”
“別讓我知道其實你在揹著我們偷笑“
這樣的歌詞,在生活中是很難想象從男性的口中說出的。當然,陳奕迅唱來,有一種自言自語的感覺,彷彿是另一個自己,在對消沉的自己的鞭笞。正是醫生這種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表達,才讓每個聽到的人都覺得是在說自己,又沒有被侵犯的感覺,彷彿來自自我的反省和冥想。
那麼,從女性的角度來演繹這首歌,束縛其實就小的多,也可以生動得多。鑑於這首歌的底子是純正的情歌,如果不大改,很難有“荒誕”和“戲謔”的感覺,因此這首歌的關鍵詞,就是兩個,一個是“淡”,一個是“狠”。淡,是置身事外、玩世不恭的淡;狠,是刀刀扎肉、句句本質的狠。這兩點做好,一個毒舌閨蜜的形象便躍然紙上,簡直就是一盆兜頭涼水,一劑苦到臉綠的苦藥,包治一切悲秋傷春、情傷失意。
這次張碧晨做得最好的,便是這一個“淡”字。她沒有落於情歌化的陷阱,既以一個開導者、棒喝者的面目出現,在冷色調的伴奏中,她展現出一種午夜談心般的敘述感,潤物無聲的將人帶入這一種反省之中。這一曲中,張碧晨眼神表情也十分到位,平淡中帶著幾分不屑、不耐,又帶著真正關懷的柔情。
這次在編曲上也延續了上一場成功的思路,在細膩處通過減法,來烘托她音色的美麗,並且不再飆高音,全曲最強音落在並不高但充滿力量的C5長音,並且在升調後,伴奏的立刻剎車,再次用擊碎人心的,產生跌宕的效果,再後面最高音處的D5也只是短促有力的碰一下,既顧全了當頭棒喝、罵醒迷者的語氣,又降低了高音的難度,掩飾了她的弱點。
最後的收尾部分,又漸漸地從外放而內斂,剛才所有說的話,不管對人還是對己,終都回響為自己的警句。是啊,每個人都知道道理如此,但每個人還是逃不出自己的貪嗔痴,就算理智看來再荒唐、在矯情,還是往往甘之若飴、奮不顧身。人類就是這樣永遠不會滿足的動物,吃到一塊肉,便會為第二塊肉發愁,這才是我們的本質。我們或許無法背叛我們的本質,但時刻有個聲音提醒自己看清自己,至少也會讓人多出幾分豁達,幾分對別人的理解——大家都是如此掙扎自擾,何必就你一個人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憂傷呢?合群的笑笑吧。
一丁點缺憾是高潮前那個B4的“想哭就要笑”的“笑”字,在換聲點轉了假聲,這本不是問題,但問題在於這個假聲的質量太差,短促而無力,幾乎被伴奏淹沒,可以看出,失去了留白烘托的張碧晨,發聲還是有一定的短板。混聲質量是完全可以練出來的,如果這塊能有提高,她的表現力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袁婭維《開往春天的地鐵+Kiss from a rose》
開往春天的地鐵,其實並不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故事。既曰開往春天,那此刻應是冬天,而春天彷彿那個遙遠的終點站,不知要經歷幾站,換過幾批乘客,與多少故事擦肩而過。一個個站掠過,是否應該下車?春天是否真的能夠到來?它是沒有結論的。春天只是一個寄託和希望,而迷惘、不安,以及地鐵轟鳴的節奏帶來的焦慮,才是貫穿原電影以及這首歌曲的情緒。
這種彆扭、壓抑的氣質,並不符合袁婭維,而這首都市情歌似乎也缺少袁婭維最需要散發的個性。所以當一開始,連那個二胡都完全復刻的時候,當袁婭維按部就班、毫不出彩的唱完一遍主歌副歌時(特別是副歌段本來的“我已經等你找你追你用盡所有方法”和“不過是愛了恨了分了合了變化”,羽泉的節奏,“你”和“了”都是短促的十六分音符,跟在有附點的動詞後面,產生與全曲非常契合行進感,而袁婭維居然用情歌化的方法全唱平均了,這讓我完全無法接受),我滿心的失望,為什麼她要唱這首歌。但Key定得如此之低(C#,只比男聲原調高1Key),讓我我隱隱覺得後面一定會有爆發。
果然,在第二遍主歌之後,直拉C5長音,升Key,直接飆了個C6#的海豚音,並拉到F6,Kiss from a rose彷彿煙花一樣炸開夜空。本來這首歌,我也就當影視歌曲聽,不過是一個聽覺的爽快而已,奇妙的是,居然在意境上無縫接續了《開往春天的地鐵》在晦暗中尋覓求索的意境,有一種守得雲開、勇往直前的頓悟和衝動;以愛為光,一切阻礙都可衝破,一切迷霧都可走出。更妙的是,玫瑰開放的意象又點了春天的題(野生的玫瑰都是春天開花的),於是整個歌頓時昇華,在怒音和轉音的烘托下,再度切回《開往春天的地鐵》時,“我已經等你找你追你用盡所有方法”和“不過是愛了恨了分了合了變化”不再是一種精疲力竭、窮途末路後的順其自然,而是試盡所有可能、披上道道傷痕後,更加堅定和成熟,相信最後一定會有春回一天的樂觀和釋然。不知不覺間,袁婭維就靠著音樂的改變,把這首歌從原電影中抽離了出來,而彷彿通過這短短几分鐘,又為它拍攝了全新的一部電影,一部她所主演的電影。這一刻的袁婭維,顛覆了女性在感情裡弱者的形象,勇敢,堅持,有主見,不顧一切,又不失溫柔,為了所愛,她可以迷茫彷徨,也可以蝙蝠俠那般的強大。最後氣聲呵出的“別躲我了 好嗎”中那本來似乎脆弱無助的乞求,彷彿有了上下文一般,有了真實的血肉,從而又生出一種“有些積雪會自己融化”式的希冀和安慰。
這是一個多麼好的電影結局。
PS Tony Parker,你不好好打球跑來打鼓幹嘛?
彭佳慧《大齡女子+走在紅毯那一天》
《大齡女子》這首歌得了金曲獎?
完全沒有觸動到我,感覺這首歌唯一打動我的地方,是確實是一個有故事的大齡女子在唱歌,但這歌詞,一看就是大齡男子寫的呀,滿滿直男感,繼承了臺灣台語怨婦歌的光榮傳統,對比《沒那麼簡單》,高下立判。以至於插進來的《走在紅毯那一天》彷彿是在救場一樣。
切歌。
杜麗莎《Someone like you + Rumor has it》
杜老師又來給大家上課了。
大家這一季都在抱怨,太多vocal系,太多文藝範,沒有唱跳歌手好遺憾。誰能想到十一期以來,第一個帶來唱跳錶演的居然是杜麗莎呢?
其實rumor has it拼someone like you也不是拍腦袋的創舉,杜麗莎這個版本,很大程度上是參考了glee的版本(http://v.yinyuetai.com/video/299564 ) 只是開頭增加了一段深情的someone like you,以及中間配合現場演出效果增加了互動橋段。
這樣的拼合,好處當然是把adele 21中兩首經典作品拼到了一起,用Rumor has it充滿野性的鼓點給Someone like you帶來全新的感覺,並且Rumor和Someone like you開篇的I heard在文學上也產生了勾連,一方面是聽到你的種種傳聞,心生漣漪,悲從中來;另一方面又嘲笑傳聞,進而嘲笑自己,把歌曲導向一個更積極更正能量的方向。當然,壞處是,許多人聽到心中的悲傷經典被拗成這樣,也會本能的排斥吧。
因此,這首歌在編排上顯得段落層次很多,卻沒有很強的割裂感,兩首歌由於統一的調性,千變萬化,互相穿越不已。整體順一遍:1清唱部分僅用鋼琴敲個bass,展現了生動的語氣。2 鼓點管樂進來,速度提升一倍,燈光舞群全開,轉Rumor has it,唱完主歌后,用強聲的someone like you副歌串聯,再次轉入someone like you的主歌。3此時鼓點管樂停止,和聲以及絃樂加鋼琴三種樂器給歌曲鋪陳了一種新的觸感,鼓點再加入,繼續推動情緒提升。4再次切回Rumor has it,舞蹈、伴唱都變得更為野性,直接引出高潮,someone like you的副歌無縫切到了rumor has it中。5飆出F5最高音後,全場氣氛達到高潮,鼓點接管一切,進入互動環節,掀起全場大合唱。6管樂進來串聯以後,再度唱起someone like you,鼓點止息,漸漸降速,呼應開頭抒情段,千手觀音作結。
杜麗莎這個版本,用的G#大調,比原曲低1key,為了使得rumor has it這句配合someone like you的副歌,從d小調升3key到了f小調(正好與G#關係大小調),因此許多rumor has it和someone like you完全交織在一起,毫無違和。
如果光論演唱,那麼杜奶奶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I beg的D5#已經分叉, F5更是明顯發啞、勉強行之了。即便中音部分,也有許多沒有唱穩的。而且這首歌所謂的“靈魂”感,其實也根本很淡泊。但是我要說的不是這些。依然是颱風。我已經無數次的誇讚她在舞臺上光彩懾人的精氣神。你無法想象一個六十歲的老人能夠有這麼有神的眼睛,這麼澎湃的能量。以至於這種能量常常超越了她的聲音,完全把這首歌撐了起來,把她整個人撐了起來,恍若上一季李玟只要一唱快歌就無人能敵的狀態。那種享受舞臺、享受演唱的自然的歡樂從始至終在她身上流瀉,所產生的感染力,並不是訓練有素的熱舞、積極的互動喊叫能夠比擬的。這首歌,反應的並不全是所謂的“綜合素養”,而是一個真正全面的歌手,面對不同的歌曲,都能以驚人的投入度與歌曲完全融合、把自己變成這首歌的能力。唱跳,就是這麼簡單,也就是這麼難。
無論從誠意上,從新意上,從感官上,都讓人驚歎,當得起全場第一。
這一場突圍賽,我居然沒有特別差評的歌曲,五光十色,琳琅滿目。歌手的最大魅力,其實唱功、改編、舞臺效果都在其次,多元化才是最吸引人的啊。
而多元化,只能靠每個歌手認識自我、忠於自我、堅持自我來展現。就像題目所言,就算是平凡的白蘋,生長在芍藥側畔,往往不但不會被比下去,反而會相互映襯。隨著歌手進行到第十一期,所有的歌手,包括已被淘汰的,都已經對舞臺完成了磨合,從而能夠漸入佳境的唱自己所想。即便是張傑這次又祭出rap、還毀竇唯,都不讓我討厭了。
光良《勇氣》
好聽,《我是歌手》之前,我們對一個優秀華語現場的要求,其實也不過如此。就醬。
樑博《日落大道》
思路和前兩場類似,完全不把比賽放在眼裡,精緻的編曲,從容的演奏,淡然的表達自己。加州Sunny不僅僅是字面上的,也是在不停蔓延的音樂感覺上的,彷彿坐上了老司機的車,沿著連線天際的highway,感受著顛簸,度過一個懨懨欲睡又如此愉快舒適的下午。我反正聽得很享受,也覺得它突圍不了。但是樑博的三首歌,成功激起了我買他新專輯的慾望。
張碧晨《你給我聽好》
張碧晨第一場就說要唱這首歌,一直憋到現在才唱。其實我是對這首歌很牴觸的,因為聽到了太多失敗的版本。
這是一首包著情歌外殼的反情歌歌曲,甚至有一種柔情版《開門見山》的味道,只要往煽情、痛苦的方向去唱,一定就會失敗。但這“你給我聽好”,也不宜唱得太哲思、太看破紅塵,因為這首歌與其說人生智慧,不如說整首歌都在猛烈吐槽啊。
事實上,比起陳奕迅的演繹,我內心依然一直在期待有一個女聲的版本出現。為什麼呢?因為林夕的這首詞,語氣極其的女性化,有一種女性特有的刻薄,彷彿閨蜜之間的耳語,三分是開導,七分都是腹黑和譏誚。
“為愛情折腰 難道不是你 一直以來戒不掉的癖好”
“我親愛的這樣浪漫的煎熬,不是想要就能要,別炫耀”
“別讓我知道其實你在揹著我們偷笑“
這樣的歌詞,在生活中是很難想象從男性的口中說出的。當然,陳奕迅唱來,有一種自言自語的感覺,彷彿是另一個自己,在對消沉的自己的鞭笞。正是醫生這種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表達,才讓每個聽到的人都覺得是在說自己,又沒有被侵犯的感覺,彷彿來自自我的反省和冥想。
那麼,從女性的角度來演繹這首歌,束縛其實就小的多,也可以生動得多。鑑於這首歌的底子是純正的情歌,如果不大改,很難有“荒誕”和“戲謔”的感覺,因此這首歌的關鍵詞,就是兩個,一個是“淡”,一個是“狠”。淡,是置身事外、玩世不恭的淡;狠,是刀刀扎肉、句句本質的狠。這兩點做好,一個毒舌閨蜜的形象便躍然紙上,簡直就是一盆兜頭涼水,一劑苦到臉綠的苦藥,包治一切悲秋傷春、情傷失意。
這次張碧晨做得最好的,便是這一個“淡”字。她沒有落於情歌化的陷阱,既以一個開導者、棒喝者的面目出現,在冷色調的伴奏中,她展現出一種午夜談心般的敘述感,潤物無聲的將人帶入這一種反省之中。這一曲中,張碧晨眼神表情也十分到位,平淡中帶著幾分不屑、不耐,又帶著真正關懷的柔情。
這次在編曲上也延續了上一場成功的思路,在細膩處通過減法,來烘托她音色的美麗,並且不再飆高音,全曲最強音落在並不高但充滿力量的C5長音,並且在升調後,伴奏的立刻剎車,再次用擊碎人心的,產生跌宕的效果,再後面最高音處的D5也只是短促有力的碰一下,既顧全了當頭棒喝、罵醒迷者的語氣,又降低了高音的難度,掩飾了她的弱點。
最後的收尾部分,又漸漸地從外放而內斂,剛才所有說的話,不管對人還是對己,終都回響為自己的警句。是啊,每個人都知道道理如此,但每個人還是逃不出自己的貪嗔痴,就算理智看來再荒唐、在矯情,還是往往甘之若飴、奮不顧身。人類就是這樣永遠不會滿足的動物,吃到一塊肉,便會為第二塊肉發愁,這才是我們的本質。我們或許無法背叛我們的本質,但時刻有個聲音提醒自己看清自己,至少也會讓人多出幾分豁達,幾分對別人的理解——大家都是如此掙扎自擾,何必就你一個人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憂傷呢?合群的笑笑吧。
一丁點缺憾是高潮前那個B4的“想哭就要笑”的“笑”字,在換聲點轉了假聲,這本不是問題,但問題在於這個假聲的質量太差,短促而無力,幾乎被伴奏淹沒,可以看出,失去了留白烘托的張碧晨,發聲還是有一定的短板。混聲質量是完全可以練出來的,如果這塊能有提高,她的表現力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袁婭維《開往春天的地鐵+Kiss from a rose》
開往春天的地鐵,其實並不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故事。既曰開往春天,那此刻應是冬天,而春天彷彿那個遙遠的終點站,不知要經歷幾站,換過幾批乘客,與多少故事擦肩而過。一個個站掠過,是否應該下車?春天是否真的能夠到來?它是沒有結論的。春天只是一個寄託和希望,而迷惘、不安,以及地鐵轟鳴的節奏帶來的焦慮,才是貫穿原電影以及這首歌曲的情緒。
這種彆扭、壓抑的氣質,並不符合袁婭維,而這首都市情歌似乎也缺少袁婭維最需要散發的個性。所以當一開始,連那個二胡都完全復刻的時候,當袁婭維按部就班、毫不出彩的唱完一遍主歌副歌時(特別是副歌段本來的“我已經等你找你追你用盡所有方法”和“不過是愛了恨了分了合了變化”,羽泉的節奏,“你”和“了”都是短促的十六分音符,跟在有附點的動詞後面,產生與全曲非常契合行進感,而袁婭維居然用情歌化的方法全唱平均了,這讓我完全無法接受),我滿心的失望,為什麼她要唱這首歌。但Key定得如此之低(C#,只比男聲原調高1Key),讓我我隱隱覺得後面一定會有爆發。
果然,在第二遍主歌之後,直拉C5長音,升Key,直接飆了個C6#的海豚音,並拉到F6,Kiss from a rose彷彿煙花一樣炸開夜空。本來這首歌,我也就當影視歌曲聽,不過是一個聽覺的爽快而已,奇妙的是,居然在意境上無縫接續了《開往春天的地鐵》在晦暗中尋覓求索的意境,有一種守得雲開、勇往直前的頓悟和衝動;以愛為光,一切阻礙都可衝破,一切迷霧都可走出。更妙的是,玫瑰開放的意象又點了春天的題(野生的玫瑰都是春天開花的),於是整個歌頓時昇華,在怒音和轉音的烘托下,再度切回《開往春天的地鐵》時,“我已經等你找你追你用盡所有方法”和“不過是愛了恨了分了合了變化”不再是一種精疲力竭、窮途末路後的順其自然,而是試盡所有可能、披上道道傷痕後,更加堅定和成熟,相信最後一定會有春回一天的樂觀和釋然。不知不覺間,袁婭維就靠著音樂的改變,把這首歌從原電影中抽離了出來,而彷彿通過這短短几分鐘,又為它拍攝了全新的一部電影,一部她所主演的電影。這一刻的袁婭維,顛覆了女性在感情裡弱者的形象,勇敢,堅持,有主見,不顧一切,又不失溫柔,為了所愛,她可以迷茫彷徨,也可以蝙蝠俠那般的強大。最後氣聲呵出的“別躲我了 好嗎”中那本來似乎脆弱無助的乞求,彷彿有了上下文一般,有了真實的血肉,從而又生出一種“有些積雪會自己融化”式的希冀和安慰。
這是一個多麼好的電影結局。
PS Tony Parker,你不好好打球跑來打鼓幹嘛?
彭佳慧《大齡女子+走在紅毯那一天》
《大齡女子》這首歌得了金曲獎?
完全沒有觸動到我,感覺這首歌唯一打動我的地方,是確實是一個有故事的大齡女子在唱歌,但這歌詞,一看就是大齡男子寫的呀,滿滿直男感,繼承了臺灣台語怨婦歌的光榮傳統,對比《沒那麼簡單》,高下立判。以至於插進來的《走在紅毯那一天》彷彿是在救場一樣。
切歌。
杜麗莎《Someone like you + Rumor has it》
杜老師又來給大家上課了。
大家這一季都在抱怨,太多vocal系,太多文藝範,沒有唱跳歌手好遺憾。誰能想到十一期以來,第一個帶來唱跳錶演的居然是杜麗莎呢?
其實rumor has it拼someone like you也不是拍腦袋的創舉,杜麗莎這個版本,很大程度上是參考了glee的版本(http://v.yinyuetai.com/video/299564 ) 只是開頭增加了一段深情的someone like you,以及中間配合現場演出效果增加了互動橋段。
這樣的拼合,好處當然是把adele 21中兩首經典作品拼到了一起,用Rumor has it充滿野性的鼓點給Someone like you帶來全新的感覺,並且Rumor和Someone like you開篇的I heard在文學上也產生了勾連,一方面是聽到你的種種傳聞,心生漣漪,悲從中來;另一方面又嘲笑傳聞,進而嘲笑自己,把歌曲導向一個更積極更正能量的方向。當然,壞處是,許多人聽到心中的悲傷經典被拗成這樣,也會本能的排斥吧。
因此,這首歌在編排上顯得段落層次很多,卻沒有很強的割裂感,兩首歌由於統一的調性,千變萬化,互相穿越不已。整體順一遍:1清唱部分僅用鋼琴敲個bass,展現了生動的語氣。2 鼓點管樂進來,速度提升一倍,燈光舞群全開,轉Rumor has it,唱完主歌后,用強聲的someone like you副歌串聯,再次轉入someone like you的主歌。3此時鼓點管樂停止,和聲以及絃樂加鋼琴三種樂器給歌曲鋪陳了一種新的觸感,鼓點再加入,繼續推動情緒提升。4再次切回Rumor has it,舞蹈、伴唱都變得更為野性,直接引出高潮,someone like you的副歌無縫切到了rumor has it中。5飆出F5最高音後,全場氣氛達到高潮,鼓點接管一切,進入互動環節,掀起全場大合唱。6管樂進來串聯以後,再度唱起someone like you,鼓點止息,漸漸降速,呼應開頭抒情段,千手觀音作結。
杜麗莎這個版本,用的G#大調,比原曲低1key,為了使得rumor has it這句配合someone like you的副歌,從d小調升3key到了f小調(正好與G#關係大小調),因此許多rumor has it和someone like you完全交織在一起,毫無違和。
如果光論演唱,那麼杜奶奶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I beg的D5#已經分叉, F5更是明顯發啞、勉強行之了。即便中音部分,也有許多沒有唱穩的。而且這首歌所謂的“靈魂”感,其實也根本很淡泊。但是我要說的不是這些。依然是颱風。我已經無數次的誇讚她在舞臺上光彩懾人的精氣神。你無法想象一個六十歲的老人能夠有這麼有神的眼睛,這麼澎湃的能量。以至於這種能量常常超越了她的聲音,完全把這首歌撐了起來,把她整個人撐了起來,恍若上一季李玟只要一唱快歌就無人能敵的狀態。那種享受舞臺、享受演唱的自然的歡樂從始至終在她身上流瀉,所產生的感染力,並不是訓練有素的熱舞、積極的互動喊叫能夠比擬的。這首歌,反應的並不全是所謂的“綜合素養”,而是一個真正全面的歌手,面對不同的歌曲,都能以驚人的投入度與歌曲完全融合、把自己變成這首歌的能力。唱跳,就是這麼簡單,也就是這麼難。
無論從誠意上,從新意上,從感官上,都讓人驚歎,當得起全場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