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孩子喜歡一個玩具一直要求媽媽給買,不買就又哭又鬧,死纏爛打,最後還掐著媽媽脖子逼媽媽同意,媽媽不買的原因是擔心玩具的材質不安全還有一個就是這個孩子之前好幾次想買東西都給買了,媽媽希望不要給孩子想要什麼就一定要給的習慣,再來就是孩子要玩具的方式,媽媽希望不是這樣的極端方式。媽媽嘗試過用好好溝通的方式,無果。遇到這樣的問題,大家會怎麼解決呢?
回覆列表
-
1 # Annie媽媽育兒
孩子的方式不可取
首先,孩子又哭又鬧的表現方式,其實就是為了讓家長妥協,可以看出,孩子一定使用哭鬧的方式成功地達到過自己的目的,這次不過是故技重施。
其次,孩子掐著媽媽脖子這一行為,已經是暴力,需要堅決制止。
哭鬧、掐脖子,都是孩子為了達成目的,而這個真實的目的,到底是“買玩具”,還是“控制家長,讓媽媽必須聽我的”,需要家長仔細感受區分。
只有區分出真正的原因,才能幫助孩子,並從根源上杜絕。
如何解決一,如果孩子的目的是“買玩具”,因為得不到而憤怒。那麼可以為孩子制定好規則。
比如
1、孩子是否有零花錢,能否透過花孩子自己的錢來購買,錢不夠就需要孩子繼續存錢?
2、如果孩子沒有零花錢,可以規定孩子多久可以買一個新玩具,玩具的價值大概多少等等。
3、家庭是否一致?媽媽不給買,是否孩子哭鬧之後,奶奶或者爸爸會買?如果制定了規則,那麼家長必須保持一致。
4、給孩子預告,預先告知孩子規則的執行與要求,得到孩子認可。
5、堅定地執行,無論孩子是否哭鬧或者行使暴力,都拒絕孩子,並且保持態度溫和、不發火,可以告知孩子:“我愛你,但是不能買”。同時,注意保護好自己的安全。
二,如果孩子只是想控制家長,那麼原因就不單單是購買的問題,而是因為家庭關係中,孩子沒有得到充分的關懷與愛,孩子希望透過購買玩具,來感受到媽媽是愛我的。如果媽媽拒絕了,孩子就會覺得“媽媽果然不愛我”,因此充滿悲傷甚至憤恨。
對於這種情況,家長要注意孩子的心理,8歲的孩子雖然已經能夠獨立思考,但是如果幼兒時期缺乏關愛,沒有跟撫養人建立好安全型依戀關係,媽媽的陪伴和關心總是浮於表面,那麼孩子就特別希望“控制家長”。
從根本上對症下藥,就要求家長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傾聽並接納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正被愛著。
情緒教練;美國正面管教講師;高階兒童情商指導師;兒童財商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