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水謠Q
-
2 # 愛喵愛讀書的桑美
根據正常的成長軌跡。18歲的時候,大多還在高考或是剛上大一,而26歲在沒有繼續深造的情況下,已到了自己工作並小有積蓄階段,於我,我更情願留在26歲。
01.
18歲的階段,雖然剛成年,如花般的年紀,但對未來幾乎是迷茫的狀態。不知道別人怎麼樣,但18歲的我確實是迷茫的,周圍除了我幾乎沒有過來人能給我好的建議,而父母對我的規劃是單一的——上大學,畢業後當醫生或當教師,而自己非常明白不想走父母規劃的路,但是具體要走什麼路自己也想不清楚,因此其實心情是灰色的。
02.
而到了26歲,這個階段的自己已經在職場上走了幾年,雖然年紀稍大了,但歲月帶來的不僅是年紀增長,還有閱歷的豐富以及內心的自我肯定。且26歲的自己已經可以養活自己,不會對父母有虧欠心理,時不時還可以給家人包個紅包送個禮物,這種心情很舒暢。
02.
除了經濟獨立帶來自我認同感。26歲的年紀還在一個女孩子最好自我增值期,擁有很多的選擇性,不管是職場還是戀愛上,走過了依舊可以有本錢重新再來。26歲很多女孩都處於未婚的狀態,心態上是半熟的狀態,有18歲女孩的天真,也懂得自立的好處,是人生階段裡一個非常可人的狀態,同時由於現代年輕人大多晚婚,26歲的女孩大多處於未婚的狀態,這樣可以更好地區投入自己所愛的工作或者喜好,如果可以做到精準發力,可以在走進婚姻前打下不錯的經濟基礎。
實際上,人生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煩惱和美好,時光易逝,最好的活著,就是好好活在當下,別留遺憾。
-
3 # 孤獨旅行者星塵
我當然會選擇26歲,因為26歲的我很幸福,很快樂,在我23歲那年,我遇到了她,從此改變了我。讓我一個性格內向的人,變成了一個性格開朗的人。26歲,剛好是我們結婚的那一年。如果選擇18歲,我怕我會錯過她,失去她,我不敢想象沒有他的日子,我該怎麼辦?
18歲以後,我認識了很多好朋友,都是可以交心的那種。我們在一起,想聊什麼就聊什麼,有說不完的話題。有人說,一輩子有一個交心的朋友便已經知足。而我卻這麼多,更應該知足了。
18歲以後,我成熟了很多,對這個社會了解的更多了,更懂得了作為人父的艱辛。讓我能夠更好地報答我的父母,能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而18歲以前 ,我還在混高中,每個月拿著父母給的生活費,在外面大手大腳。從來都沒想過父母掙錢的辛苦,說真的,那時的我都不配做一個兒子。
我真的很害怕在回到18年前,所以我選擇現在的26。
回覆列表
18歲時,太青澀,讀書讀書再讀書,日子單調,沒時間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喜歡26歲的自己,那時一邊讀書一遍做兼職寫手,碼字賺生活費,是麵包愛情都有的時光。後來,看到了愛情的真相,才發現,不知道真相,傻傻的幸福,也挺好。
其實,我更喜歡現在的自己,告別了傻白甜,享受生活的點滴,沒有大起大落,沒有海誓山盟,卻踏實溫馨,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安全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