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哥略知曉
-
2 # 往劫虛渡
金聖嘆(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本名金人瑞,又名金採,字聖嘆,自稱是佛教天台宗“泐庵法師”轉世,因齋號泐庵,蘇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
金聖嘆曾評點小說《水滸傳》、戲曲《西廂記》及杜甫諸家唐詩,批點綿密細緻,深入至一字一句,開創中國文學前所未有文學批評的新模式,樹立小說戲曲評點的新體例。他不滿《水滸傳》後半部招安的情節,腰斬百回本為70回本,創造更為明暢緊湊的新版本,流傳最廣,成為身後300年間《水滸傳》的通行定本,其修訂的《西廂記》亦公認為最優美的本子。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字瓊章),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大夫佳話,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聖嘆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小說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金聖嘆最大貢獻在於文學批評。明代李贄曾把司馬遷《史記》、杜甫詩集、蘇軾集、《李獻吉集》和《水滸傳》,定為天下間五大奇書。受李贄影響,金聖嘆把《莊子》、屈原《離騷》、《史記》、杜甫詩集、《水滸傳》、《西廂記》合稱“六才子書”,有意把“六才子書”與儒家六經相對應,把《離騷》比作《易經》,把《水滸傳》比作《春秋》,把《西廂記》比作《詩經》。他亦非常欣賞《左傳》,常把《左傳》與《史記》相提並論,卻不甚欣賞《三國演義》及《西遊記》兩部小說。金聖嘆認為文章最高典範是“精嚴”,深思熟慮,無多餘的一字一句。這可能受八股文影響,八股文正講求結構嚴密,文筆精練,毫無贅詞。不論什麼體裁,他都重視作品的起承轉合,認為文學應表現人內心的真感情,而不應受古人創作模式束縛,主張實寫不如虛寫曲寫,提倡“烘雲托月”的襯托技巧,讀書時,必須思索作品的寫作手法,才能欣賞其真精神。
-
3 # 劉亦辰的爸爸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人。金聖嘆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在於最早提高小說與戲曲的應有地位,開創了細讀文字的文學批評方法,成為中國史上最有創意的文學批評家之一,在小說批評的領域更是首屈一指。
金聖嘆這個人挺有意思的,不光評論別人的作品,他還親自操刀修改別人的作品。他判定《水滸傳》 後50回系羅貫中“狗尾續貂”,故盡行砍去,自稱得“貫華堂古本”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 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 出王實甫之手,故以《驚夢》結尾。
-
4 # 破乞
1608年的明末清初三月初三,金聖嘆出生蘇州城。蘇州盛產才子,明清兩代共出狀元兩百多位,光蘇州就佔了35位。金聖嘆的傳奇,要從他參加科舉考試說起。誰都知道,古代多少人為了功名,寒窗苦讀,對待科舉考試更是尤為認真。即便是現在,對於絕大多數學子來說,高考無異於當年的科考,試問誰又能把這樣的考試當做兒戲?但是金聖嘆就可以!
15歲那年,金聖嘆參加科舉。人家參加科考都苦思冥想,甚至感覺時間不夠用。但金聖嘆考試,不過總在3分鐘就飛快交卷。第一次作文題是:西子來矣。題面是:以西施救國為材料寫不低於800字作文。金聖嘆卻寫了首打油詩:
開東城,西子不來。開南城,西子不來。開北城,西子不來。開西城,則西子來矣,西子來矣。
在明清繁瑣而嚴謹的科舉八股文時代下,這樣的文章,怎麼能不是零分作文。
第二次考試,題面是:以《孟子》裡如“此則動心否乎?”的一則故事寫不低於800字的作文。結果金聖嘆本性難改,又在考卷上寫: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動,一口氣寫了39個動字。
搞事情,批卷老師給你分數才有鬼呢?零分作文!後來別人問金聖嘆:為什麼要寫39個動?金聖嘆還一堆歪理:孟子有名言說“四十不動心”嘛,他只是說40歲不可以動心,那前39歲,照樣還是可以動心嘛,所以我寫了39個動字。
第三次考試,題面是:以“孟子將朝王”為主題寫不低於800字的作文。金聖嘆直接在卷子四角各寫一“籲”字就交卷了,讓批卷老師直接給了負分!
別人問金聖嘆:為什麼寫四個“籲”呢?金聖嘆卻說:考題不是孟子覲見王嗎?怎麼見呢,肯定是騎馬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來來,騎馬不就是“籲”!眾皆無語!
明清科舉考試,只限制考八股文,每一個字都要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裡,文人的思想和才華受到了極大的束縛。
少年金聖嘆,便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衝擊陳舊的弊端,以絕對的自由,對抗迂腐制度,實現自我覺醒。
一連三年,金聖嘆承包了市面上最火的零分作文,一次比一次考得不正經,相信你也和眾人一樣,開始質疑這個金聖嘆是不是個傻子。就在人們期待他的第四篇零分作文時,金聖嘆一反常態直接就拿了鄉試第一,令人瞠目結舌。
戲精本精!高雅的吹牛
古時候沒有戲精一說,要是有,絕對非金聖嘆莫屬。鄉試第一後,大家都以為金聖嘆會繼續一路考下去,他偏偏選擇了古代一個爆冷的職業——扶乩。
其實,扶乩說白了就是主要工作是請仙佛鬼神附體,進行占卜,但是金聖嘆要演啊,他渾身上下都是戲啊,於是他聲稱神仙附體,假託神仙之名錶現詩才。不得不說,這才叫老戲骨。
據錢謙益《牧齋初學集》中記載,崇禎八年,金聖嘆詭稱有女仙慈月夫人附體,並且還為這位仙女編造了一段出身佛門,為天台宗祖師智者門下弟子的經歷。金聖嘆以仙女所附之身,"用洪武韻作長句見贈",以此契機接近當時的額文壇領袖錢謙益,與之進行詩文往來。
這種降神活動的本質不過是以文會友,彰顯詩才,但金聖嘆不願落入俗套,不屑於用普通的貴人投贈揚名於世,而已如此奇特怪誕的方式進行,這就是金聖嘆,他用最玩世不恭的態度過枯燥乏味的生活。
金聖嘆9歲讀私塾,一上課就昏昏欲睡,他覺得學《四書五經》太無聊,整天就知道子曰子曰的,於是他偷偷在課堂上讀《水滸傳》、《西廂記》。
萬曆年間,《水滸傳》被視為犯上之書,《西廂記》被視為淫穢之書。光天化日,翻這兩本書,是大逆不道。但是金聖嘆不僅讀,他還動手寫點評批註,甚至還重寫。
由於感覺108將的結局實在太喪了,金聖嘆大筆一揮把後50回改了個面目全非。重寫的內容,將108個首領都定格在了高光時刻,一本批判的書在他手裡硬是改成好漢造反的文。
但沒想到的是,金聖嘆刪節版《水滸傳》一經問世,便在市場大賣,在中國暢銷了300多年。著名史學家錢穆只有小學學歷,他對《金批水滸》愛不釋手。錢穆說:是《金批水滸》教會了我讀書方法,我一生用《金批水滸》教的讀書方法來閱讀和研究一切著作。
批完《水滸傳》,金聖嘆還不過癮,接著批《西廂記》,出版後又成了爆款,人手一冊。連順治帝都瘋狂愛上了聖嘆版《西廂記》。
除此以外,他還評點了其他文學作品、詩詞甚至曾意圖點評佛經。而金聖嘆給天下書籍排座次,評《離騷》第一,《莊子》第二,《史記》為第三,《杜詩》為第四,《水滸》為第五,《西廂》第六,無疑惹惱了封建傳統思想下的大儒、文士等人,這也是他飽受爭議的最重要一方面。
很多文人就認為是觸犯了自己審美,極為不爽,組團衝到他家大門口大罵:離經叛道,膽大妄為,斯文敗類!罵聲越多,金聖嘆越高興,不在意別人的看法,而是自己忘我的活著。寧可在自己的世界裡孤獨,也絕不去別人的世界裡苟同。要說狂吧,恐怕全天下也再難找到金聖嘆這般。
可他的狂和詼諧是建立在真才學的基礎上的,更多的是一種讀書積累到足夠量之後的頓悟,從而真的把書讀活了,最終看到了別樣的天地。
除了批書,金聖嘆還愛批人。古代各種大V,他批起來都是火辣毒舌。
劉辰翁嘛,是個奴才,蘇軾嘛,沒有大局觀,晏殊的才氣嘛,如痴狗咬塊……
連自己的親舅父文壇領袖錢謙益也不放過。錢謙益八十壽誕,金聖嘆和母命前往祝壽。酒席上,嘉賓們都在政治互吹,對錢謙益溜鬚拍馬。有人起鬨:都說錢大人的外甥是大才子,還不快寫幾句,讓我們見識見識。金聖嘆也不推辭,左手握著雞腿,右手捉筆,寫了幅對聯: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
強大的“動手”能力,恐怕能氣的許多古代先賢從墳裡跳出來,氣的他當時的文人雅士恨不得掐死他。但對於金聖嘆來說,他只是做最真的自己,展現了一個讀書人應有的“體面”。 在志向面前,秉存高潔,不避親我。絕不卑躬屈膝,養浩然正氣,挺一身脊樑。
常言道“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大抵鬼才、怪才易得罪人,所以結局都不是很好,三國機敏的楊修是這樣,蘇州城的金聖嘆也是如此,總之“哭廟案”成為了金聖嘆在歷史舞臺上的謝幕。
金聖嘆有一陣,到蘇州報國寺閒住,深夜失眠,便起來找寺院方丈,開口借幾本佛經來批點。方丈久仰他大名,怕他在佛經上亂塗亂畫,硬是不借。金聖嘆撒潑耍賴,一屁股坐在方丈禪房裡不走。方丈無奈說:“我出一聯,你若能對上,就答應你。若對不上,那就免談。”金聖嘆滿口答應,請方丈說出上聯。此時正值深夜時分,二更已過,三更未到。方丈脫口就說出上聯:半夜二更半。金聖嘆苦苦思索,卻沒能對出下聯,只好悻然而去。但誰也不曾想到,這一遺憾,金聖嘆卻用了一生去解答。
1661年,蘇州吳縣一位新縣令上任。新縣令搜刮無度,打死無辜百姓。這樣的行為引起了吳縣百姓的公憤,於是薛爾張等人召集百名學生,到文廟孔子牌位前痛哭,擊鼓鳴鐘,以示抗議,史稱"哭廟案"。而金聖嘆在此案中撰寫了哭廟時的告文,被認定為鼓動謀反被抓,這場“哭廟案”下來,金聖嘆等18名士人被判處死刑,秋後斬首。
陰森大牢內,金聖嘆面對牆壁發呆,有一夜突然欣喜若狂,要找兒子來有要事相告。兒子來了,以為父親要交代要事,結果只是讓他給報國寺方丈帶五個字:中秋八月中。正好對方丈的上聯:半夜二更半。那天,深秋落葉滿寺,竹林向晚,方丈在青燈下獨坐,半天只說出一句:“妙對!妙對!”只是金聖嘆對出了下聯,卻再也無緣批點佛經。
真的讀書人,寧可捨命,卻不捨風流,寧可深陷牢獄,也不捨妙趣橫生。行刑前夕,金聖嘆依舊放浪形骸,盡情“表演”著自己的人生,他為自己的人生點綴,為自己的人生收場。我的人生不需要別人的評點,我一個人來詮釋,這就足夠了。
他叫住獄卒:“我要寫遺書。”等紙硯拿來,遺書上,令世人驚歎的是,金聖嘆寫的不是分割財產,也不是後事如何安排,而是:花生米和豆腐乾同嚼,有火腿味。他說“此法一傳,吾無遺恨矣。"
金聖嘆從從容容就義
1661年8月7日。法場上,秋風斷腸。劊子手的鬼頭刀已經磨好。行刑之前,金聖嘆的兒子望著即將永訣的父親,哭成淚人。金聖嘆安慰兒子,說:“哭有何用,來,我出個對聯你來對。”隨即吟出上聯:“蓮(憐)子心中苦。”兒子跪在地上肝腸寸斷,哪有心思對對聯。金聖嘆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梨(離)兒腹內酸。”父子情一場,只需十個字,便肝腸寸斷,催人淚下。
金聖嘆在內18個犯人,披枷戴鎖,走向刑場,皆瑟瑟發抖,唯53歲的金聖嘆如打馬過街,閒庭漫步。
行刑將至,劊子手遞上一碗送行酒。金聖嘆仰頭暢飲,大呼:“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酒罷,金聖嘆對劊子手說:“喂,第一個先砍我的頭吧。”
劊子手不屑:“將死之人,談什麼條件?”
金聖嘆說:“我耳中有兩張銀票,你若先砍我就都歸你。”
劊子手往刀上噴一口酒,手起刀落,第一個斬了金聖嘆。待人頭落地,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劊子手急忙開啟。
只見一個寫著“好”,另一個寫著“疼”。
“好疼”,更是成為了一則極具諷刺意義的段子。一個段子手的謝幕,最後竟是如此,不得不說令人唏噓。除了金聖嘆,在中國的歷史上,如此赴死之人,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了!
金聖嘆死後,官府查抄金聖嘆的家,沒什麼財產,只有几案頭未批的古書。書被官兵付之一炬,剩下滿地灰燼。
-
5 # 運煌說易
金聖嘆老先生是明末清初人。金聖嘆於中國文學史上的最大貢獻,在於最早提高小說與戲曲的應有地位,開創了細讀文字的文學批評方法,成為中國史上最有創意的文學批評家之一,在小說批評的領域更是首屈一指。
金聖嘆老先生一生,不光評論別人的作品,他還親自操刀修改別人的作品。他判定《水滸傳》 後50回系羅貫中“狗尾續貂”,故盡行砍去,自稱得“貫華堂古本”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 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 出王實甫之手,故以《驚夢》結尾。
此外,還有一部書籍,也是金聖嘆老先生點評,那便是著名的千古奇書《推背圖》了!金聖嘆老先生過時候,他所點評的疑是一女子混亂京城,日後便是慈禧奪權,皆一一應邀,可見金聖嘆老先生的學識文采眼光了!
-
6 # 禪悟淨慧
自古但凡有才華的人,都有其與眾不同的(任性)。比如李白嗜酒如命以致(酒喝大了)水中撈月。王勃的賦寫絕了,裝大了溺水而歸。那麼金聖嘆(金大俠)如何呢?他一生是玩大了,到了砍頭時還在(玩),不得不說金大俠的性情真是歎為觀止。
金聖嘆從小聰明伶俐,滿腹詩書。但就是不著調。考取秀才時寫歪詩為難考官,什麼東城門,西城門的,給考官弄蒙圈了,一氣之下,你呀開動你的“11”路走吧。
“”沒正遛“”是他的又一次叛逆,什麼(西廂記)(水滸)(推背圖)(奇門遁甲)(周易)了,專門看這些稀奇古怪的書。特別是(西廂記)在當時的人們的思想中,是禁書誰看它大逆不道,人品不端有問題。可金大俠不吃這一套,拿著(西廂記)招搖過市,逢人便講書中的黃金橋段,惹得歪毛淘氣跟著他嘻嘻哈哈,歡天喜地的打趣。
“走邪道”金大俠玩膩了詩書小說,還玩啥呢?不是看過(周易)和(奇門遁甲)嗎!得嘞!我玩玩給人“”看事“”的神棍如何。“”出馬仙“”來也!我金大俠的便是,掐訣唸咒,忽忽悠悠的跳起大神來了。神神呼呼的裝的一本正經,豈不知都唬人的把戲。
“管閒事”這一天遇到了一個說書人,說書人正雲山霧罩的講(三俠劍),金大俠在旁邊洗耳靜聽。當說書人講到雲臺山老道,手拿拂塵高誦法號(無量壽佛)時。金大俠忽然高喊你小子放屁!說書人當時一臉懵逼,心想我說錯了……?金大俠說你懂不懂道教與佛教的規矩。(無量壽佛)是佛家的法號,道家的法號是(上清靈寶天尊)。還在這大言不慚的說書呢!純粹是誤人子弟。說書一看圍著一大圈子人,都看著他哧哧的笑,他的臉一紅一白的掛不住了,氣急敗壞的說你砸了老子的飯碗,(老孃跟你拼了)……,兩人打作一團。
“露一手“話說上次考官讓他開“11”路走人,金大俠回想起來就憋氣。又逢鄉試大比之年,金大俠拍拍身上的灰塵,進省趕考去了。經過兩次筆試居然中了第六名秀才,(那可不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時代了,因為金大俠的實力實在是不允許不行啊!
“詼諧人生”金大俠是個很有正義感的人,由於(哭廟抗糧)案,被判處死刑。臨刑時金大俠塞給兩個劊子手一人一個小紙包,劊子手還挺高興,以為金大俠給他們的是紅包,各自暗暗的藏了起來。金大俠告訴他們兩,我死以後你們再開啟看。行刑完畢二人開啟紙包一看,一個上寫“好”另一個上寫“疼”。都這個時候了還“詼諧”什麼!
金大俠一生不走尋常路,然而走尋常路的人很多。與其道貌岸然不如活一回真我,金大俠用生命來求證一個道理,人活著就該無所謂。
-
7 # 筆削春秋話史家
關於金聖嘆的兩個小故事金聖嘆這個人喜歡喝酒,說實話大家都覺得沒什麼,但是他喝酒有一個怪癖,他經常脫下他夫人的繡花鞋,把酒杯放進鞋子裡,一邊喝酒一邊聞鞋一邊撫摸夫人的小腳,這等癖好,讓人看了肯定感覺不可思議,難以理解
2.說金聖嘆的舅父叫錢謙益,這個人貪圖錢財,而且老奸巨猾,他曾經做到了明朝的禮部尚書,但是後來李自成打入京城,他立馬投靠了南明奸相馬士英,等到清軍打過來,南明就要覆滅的時候,他有當了牆頭草,屈膝投降,當上了清朝的禮部侍郎。這天,錢謙益在家裡宴請賓客,有個文官說,聽說錢老的外甥金聖嘆文采好,能不能讓他展示下才藝,於是金聖嘆在大家的簇擁聲中,勉為其難的上了場,他提筆寫下了一對對聯,第一句“一個文官小花臉”眾人一看,大驚失色,面面相覷,錢謙益心裡也一驚,這小子不會搞什麼花樣出來吧,沒想到金聖嘆下一句就寫出來“三朝元老大奸臣”,寫完就轉身拂袖而去,錢謙益整個人都不好了,這個心啊,拔涼拔涼的。
順治帝時,蘇州發生了“抗糧哭廟”事件,金聖嘆也因為這件事收到了牽連,被處以極刑,行刑那天,劊子手正準備砍他的頭,這時候金聖嘆對他說,我手裡有兩百兩銀票,一會你先砍我,這銀票就是你的了,但是劊子手心想,反正砍了你銀票也是我的,先砍就先砍,金聖嘆還高吟了一首詩
天悲悼我地亦憂,萬里河山帶白頭。明日太陽來弔唁,家家戶戶淚長流。 -
8 # 花武昌魚
但凡搞文學研究,或上過高中的人,對金聖嘆這個名字肯定不陌生。
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很牛逼,批註過很多名著《左傳》《水滸傳》《西廂記》等及李白杜甫諸家唐詩,此人生性狂妄,點評飛揚跋扈,但卻最為世人信服!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出金聖嘆到底多牛!連梁啟超、魯迅、胡適這樣的大學者都對他敬佩有加;毛澤東、曾國藩等政治家也對他推崇備至。
據傳,曹雪芹在寫《紅樓夢》的時候,一邊寫,一邊在脂硯齋批點校對。後人發現胭脂齋的很多批註手法,都是模仿金聖嘆的。
脂批列舉的一些寫作技巧,如“烘雲托月”、“橫雲斷嶺”、“草蛇灰線”等法,都直接源自金批。尤其是對《西廂記》的點評,當時的很多秀才認為《西廂記》是淫書,唯有金聖嘆看出了此書是“天下妙文”。
金聖嘆,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金聖嘆從小聰敏過人,十歲進鄉塾讀書。當老師教授《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科舉考試必讀的聖賢之書時,金聖嘆在課堂裡昏昏欲睡;他對人說:“我不知道學這個東西有什麼用?”而他喜歡讀的都是當時正統所不屑的讀物,諸如《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他當時才十一歲。
年輕時,金聖嘆參加過鄉試。當時考題為“西子來矣”,題意要求以越國西施進吳宮潛伏、曲線救國的史實為材料立論。面對試題,金聖嘆略一沉思,便鋪開紙 寫了一首小詩:“開東城,西子不來;開南城,西子不來;開北城,西子不來;開西城,則西子來矣,西子來矣。”至於考取功名的文章的格式內容等方面的要求,他不管不顧。
考官面對這樣的答卷多少有些哭笑不得,只幽默地批了八個字:“秀才去矣!秀才去矣!”就這樣,金聖嘆連秀才都沒有撈到一個。
還有一個故事,也是在考試的時候。考題是“如此則動心否乎?”此語出自《孟子》。公孫丑問:“如果讓您做齊國卿相,您敢不敢接這活?”孟子答:“不。我四十歲以後,就不再動心了。”
金聖嘆看後冷冷一笑,立賦一文:“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露白葭蒼而外,有美一人。
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一連寫了39個‘動’字)”
考官問:那為什麼寫39個“動”?金聖嘆答:“孟夫子說‘四十不動心’,那前39年當然就可以動心啦。”考官臉白了:“滾!”如此玩世不恭,也就金聖嘆一人了!
最正經的不正經,到底有多不正經,話說金聖嘆連臨死服刑都很不正經。據記載,順治皇帝駕崩時,金聖嘆因“哭廟案”冤案被捕。行刑時,他瞧瞧對劊子手說:“請第一個斬我的頭。”
劊子手說:“憑什麼?”金聖嘆說:“我耳中藏著二百兩銀票,你若第一個殺我,就歸你。”
劊子手立馬手起刀落,第一個斬了金聖嘆的頭。金聖嘆耳朵裡滾出兩個紙團,
劊子手開啟一看,氣得差點吐血,一個寫著“好”,一個寫著“疼”。
這就是金聖嘆!
-
9 # 風光藝境
金聖嘆(1608—1661)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吳縣(與長洲縣同治,今江蘇蘇州市)人。金聖嘆為明朝之諸生(明清時稱府、州、縣學之生員為諸生),原名採,字若採;明亡後,更名人瑞,字聖嘆,以字行於世;一說本姓張。
聖嘆幼奉庭訓,少富才名,聰穎博學,學問淵博,常以佛經詮釋儒、道,尤喜點評古籍,議論多警世駭俗。金聖嘆性情詼諧怪誕,狂放不羈,倜儻不群,好飲酒,言行不同流俗。金聖嘆曾因參加歲試文章怪誕而被革黜;及至科試,乃以金人瑞之名參考,拔第一,補吳縣庠生(考中府州縣學的生員)。聖嘆對仕途毫無興趣,惟喜批書,議論風發,自成一家,以著述為業。
金聖嘆詩文俱佳,極富名氣,而其主要成就在文學批評,尤其在小說戲曲的評點上。聖嘆將《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稱之為“六才子書”,準備逐一評點,並致力評點了《水滸》、《西廂》。
金聖嘆所批改的《水滸》成書於崇禎末期。自稱得《貫華堂古本》,認為《水滸》原本七十一回後系羅貫中續作,故將其後梁山受招安、徵方臘等內容盡行砍掉“腰斬”之,增入盧俊義夢見梁山頭領全部被捕殺的情節以結束全書,成七十回本流行於世。後又刪砍《西廂》,以“驚夢”收尾。
金聖嘆詩文俱佳,頗具名氣,然其成就主要在文學批評上,尤其是在小說、戲曲的評點上。金聖嘆的評點,提高了小說、戲曲的地位,評點中頗多精警獨到之見。
清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世祖順治帝駕崩。二月初一,順治帝的喪報傳至江南,蘇州府縣官員設堂哭靈。兩天後,金聖嘆等百餘諸生舉行“哭臨大典”,聚哭文廟(孔廟),並蜂擁至府堂控告吳縣知縣任維初貪贓枉法。巡撫朱國治與誣陷為“震驚先帝之靈”,下獄治罪;同案十八人皆被處死。此即著名的“哭廟案”。
金聖嘆以聚眾倡亂罪判處斬,妻兒家產入官。臨刑前,聖嘆大呼:“殺頭,至痛也;滅族,至慘也!聖嘆無意得此,嗚呼哀哉!”
金聖嘆是位大才子,著述頗豐,著有《唱經堂才子書匯稿》、《杜詩解》、《沉吟樓詩集》等著作。
-
10 # 福旺財來到
金聖嘆是明末清初人。中國史上最有創意的文學批評家之一,在小說批評的領域更是首屈一指。
金聖嘆這個人不光評論別人的作品,還操刀修改別人的作品。他判定《水滸傳》 後50回系羅貫中“狗尾續貂”,故盡行砍去,自稱得“貫華堂古本”無續作,又偽造施耐庵序於前。 遂成今傳的70回本。又斷言《西廂記》第五本非 出王實甫之手,故以《驚夢》結尾。
金大俠一生不走尋常路,然而走尋常路的人很多。與其道貌岸然不如活一回真我,金大俠用生命來求證一個道理,人活著就該無所謂。
回覆列表
作為中國古代文壇屈指可數的幾位“神人”,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1608年—1661年)的生平事蹟常被人津津樂道,是那個年代為數不多的“有趣”的文人。
自明朝建立,由於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桎梏漸深,加之科舉取士以八股為正統形式,文人們的羽毛被捋得服服帖帖,總給人以古板、教條的客觀印象,很少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特例出現。
金聖嘆為人所知,是因為他所提出的“六才子書”(將《莊子》、《離騷》、《史記》、《杜工部集》、《水滸傳》和《西廂記》六本書視作“六才子書”,並加以評定)之說,他曾專門為《水滸傳》、《西廂記》等通俗文學作評註,並將其與傳統的經傳詩文相提並論,但這一行為被當時的古板文壇所不齒,認為其不務正業、有辱斯文。
然而酒香不怕巷子深,隨著歷史沿革,其在文學評論領域所獲得的成就卻成為了後世之公允,其中尤以金本《水滸傳》最具代表性。金聖嘆自此開創了將小說作為研究物件的文學點評之先河,被譽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
實際上金聖嘆的個性鮮明與怪誕,實在無法用一兩個詞來準確形容。但如要給他的性格做個形象比較,其人如果是生活在當下,可算是個做“網紅”的好材料。
頻繁更名,改善形象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金聖嘆出生於蘇州長洲(今蘇州市吳中區),曾為了參加科舉考試而改名換姓。他本名叫金採,字若採;早年就考中了秀才,之後又因為在歲考中行文怪誕,被革除了考試資格。第二年的科試中,其又以張瑞生的名字參加童試,並獲得第一名,又中了秀才。
原來金聖嘆也曾冒名參加過科舉選拔考試,這讓我想起了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藝人仝卓的學歷造假案,所不同的是,金先生至少還有點真才實學,況且這類更名續考的行為在當時也並不算舞弊。
“(曾晳或曾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描述的是孔老夫子對弟子曾皙所發表的言論表示認同。使用“聖嘆”做名字,一方面體現出其為人的自負,自詡足夠得到孔聖人的讚歎;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其始終是以儒學經典作為個人追求的最高標準,實際上並未脫離古代文人以儒學經典作為信條的思維導向,無法免俗。
此外,金聖嘆還喜歡在自己的提文、落款中使用別號,“唱經先生”、“大易學人”、“涅槃學人”等都是他曾經使用過的名號。
可以窺見,金聖嘆屢次更換字號,是存在特定歷史原因和明確目的的,無非是為了改善自己的形象或避免不利影響而為之,實屬為求名聲所做的刻意嘗試,與其桀驁不羈的性格相得益彰。
遊戲科場,借勢炒作金聖嘆是個聰明人,卻常常不願將才智用在“正道”之上。上面說了,他曾經因為歲考中的怪誕行文而被罷黜了秀才的身份,不得已改名換姓,重新赴考。《清代七百名人傳》一書中對金聖嘆遊戲科場的行為有著詳細敘述:
說金聖嘆在當年歲試考卷的第一篇中連寫了39個“動”字,寓意是“四十不動心”,用以影射孔孟儒家學說中的“四十而不動心(與四十不惑同解)”的典故,由於這文法實在“新穎”,被認為是玩世不恭、辱沒斯文的動作。
到了第二篇,題目是“孟子將朝王”,實際上出自《孟子》的記載,講的是孟子自持高潔而不願被齊王朝見的故事。而金聖嘆卻在此借題發揮,借鑑了戲劇表演中四個侍衛站在舞臺上發出“籲!”的聲音以預示上朝的橋段,直接在考卷四周各寫了一個“籲”字。這樣做更是偏離了科考所要考察的主題,不僅題偏的離譜,還給人以戲謔的輕浮之感。
無論以上紀事是否真的屬實,金聖嘆的確從少年時期,就顯示出了自己的與眾不同。有人說這體現了金聖嘆不願入仕,不屑於考功名的心態,實則不然。
恰恰相反,金聖嘆不僅想入仕,更想被破格取仕,這種心態在他之後的文學作品中多有體現,在作品中他常將自己比作司馬相如、諸葛亮等一眾蒙受君恩而得以大展巨集圖的名臣,恃才傲物的同時卻又極其渴望被賞識,實在糾結至極。
金聖嘆的遊戲科場,一方面源自其內心孤傲不羈的性格;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其想通過此舉來引起世人注意的基本動機。
這有點類似現在某些明星藝人以“搏出位”作為成名捷徑的炒作手段。可惜的是金先生有些生不逢時,沒有獲得應有的宣傳效果,反被那個時期的正統文人視作了異類。
裝神弄鬼,力求出圈“出圈”是最近流行起來的網路熱詞,用來形容某個人或某件事的走紅不僅在自己固有的粉絲圈中,同時又被其他圈外人所熟知。然而,這些手段統統是金聖嘆幾百年前玩剩下的。
不知是由於受到了科考失敗的刺激,還是故意想要給自己造勢。從二十歲起(明天啟七年1627),金聖嘆就開始扶乩降神活動,自詡鬼神附體,為別人進行法事活動。他稱自己是佛教天台宗祖師智顗(538— 597)弟子的化身,在吳中一代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泐庵法師”。
憑藉著古人對封建迷信的篤信,金聖嘆硬是憑藉強勢“出圈”,實現了“名利雙收”。就連葉紹袁、錢謙益、姚希孟、戴汝義等士大夫,都曾請“泐庵法師”到自己家中扶乩;當時的東林黨的領袖之一,禮部侍郎錢謙益更是親筆撰寫了《天台泐法師靈異記》一文,使得金聖嘆名利雙收。
客觀來說,金聖嘆實在是個有才且可愛的人。其憑藉獨特的處世之風和花樣層出的造勢手段,卻也達到了名噪一時的目的,如此跳脫的真性情著實讓身處摩登時代的我等羨慕不已。
但金聖嘆終究還是生錯了時代,終究無法融入彼時的主流意識形態之中,因為儒家學說“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是深深紮根在彼時的文人心中的信仰,是一種內化為社會風尚的集體潛意識。這使得金聖嘆無論表面多麼光鮮,終無法做到真正的灑脫。加之其晚年又陰差陽錯的捲入哭廟冤案之中,結局之淒涼實在令人唏噓。
相比於沽名釣譽的炒作,迴歸本心的金聖嘆最需要的還是世人對他才華的認可。這也是為什麼,當順治帝對他所批的“六才子書”大加稱讚,稱“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文眼看他”的時候,一向自視清高的金聖嘆卻忘記了自己舊朝士人的身份,拋掉了自身的孤高氣節,激動地感恩涕零、望空而拜、叩首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