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水隨風w

    人這輩子都要嚐遍各種各樣的味道,鹹味兒的眼淚、甜味兒的幸福、酸味兒的記憶、苦味兒的失敗、尤其在和人相處會碰到這樣的人,你幫他百次不記恩,一次不幫就會記恨。

    千方百計去幫助人,卻往往絆倒在這一根稻草上,這就是人性。也就如人們常說的只有“救急不救窮”。也就不難理解“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句古訓的話了。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了一則小故事,韓信年輕時家貧,還品行不端,沒本事做官、經商又不得法,一事無成,沒有經濟來源,當地有位亭長見韓信孤苦,對他很是照顧,韓信就在亭長家蹭吃蹭喝好幾個月。時間久了,亭長的娘子氣不過,就不再給他白食吃。韓信一怒之下從此再也沒去過亭長家。

    韓信沒東西吃,不得不去河邊釣魚。河邊洗衣的婆婆看他可憐,十分同情韓信的遭遇,給了他一碗飯吃。等韓信發達之後,為了這一頓飯,回報給這位婆婆一千兩黃金。而對照顧他數月之久的亭長家,只給了一百文。最後還說:“你做好事有始無終,不過是個小人罷了” 。

    “人心不足蛇吞象”,如果你一味對一個人好去幫助他,也許不僅不會讓人感恩,一旦你停止施恩,反而會反目成仇。

    所以說“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的古訓是有一定道理的。

  • 2 # 樹德漢碩

    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這話說出了人間的一個怪象,如此的事例真不少,許多人都深有體會。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婦孺能詳,而有關韓信報恩說,便不是家喻戶曉的了。透過韓信發達後報恩的事例,就足以說明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了。想知詳情,可以看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就清楚了。俗話有講:碗米養貴人,鬥米養仇人,其理一樣。人也常說,救急莫救窮,其理相同,這關係人的一個心理心態問題。

    父母生養兒女,辛辛苦苦幾十年,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思情,可有的做兒女的卻不知念恩報恩,以為父母生養兒女是應該的,本份的,有的三四十歲了還在“啃老“,還要求父母這樣那樣,一點不如己意,就怨氣不斷,牢騷滿腹,把父母當成仇人者不是個別。父母辛苦養兒幾十年不知去報恩反招仇怨,而外人給予的小小關懷幫助,卻當大貴人,當大恩人來報。這關係家庭教育,學校社會教育,人生品質道德教育等問題,起碼說明一些有做人的道德品質教育是缺失的,這應引起注意與重視。

    人有惰性,有依賴心理。做人要去掉惰性,棄掉依賴心理,自信自立自強。有的人惰性思想嚴重,總想依賴人,不自信,不自立自強,長期求靠。在家求靠父母親人慣了,一旦不幫不讓靠了就生怨積仇,把大恩的父母親人變成了仇人。在外求靠人慣了,一旦不幫不讓靠了也把這些曾長期幫助讓靠的人當成了仇人。所以,做人救急不救窮,長貧難濟,一時救助可以,不可長期救助,特別是不可因此而生惰而生依賴心理,不知自立自強。

  • 3 # 濃茶淡話

    恩大無以回報,又不想欠再生之情,便反目成仇。

    如此,不用還清。

    若無這般心黑臉厚,何成大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去哪國留學比較好?需要做哪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