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錳看教育

    對於從公立學校轉入國際學校的孩子,語言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都要求極高。當然校方也在探索各種各樣的方式解決國內同學的適應問題。不同的學習目標,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考試製度,國際化教育側重人格的塑造,這樣的教育成效不會在短期內就顯露得那麼清晰,只有在將來的生活和學習中,家長才能夠看到和感覺到。

    以下分別從家長和學生的角度來回答:

    關於家長

    很多家長往往認為國際學校高階洋氣,學業輕鬆,讀這種學校家長也可以鬆口氣了。不得不說的是國際學校不但不會“減負”,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

    作為家長要做思想上的轉變,既然就讀國際教育體系的學生被定義為一條“非主流成長道路”,那麼家長首先也要先變得“非主流”一些。幫同學輔導作業的日子恐怕要結束了,哪怕英文很好的家長對很多學生的綜合性家庭作業也束手無策。

    家長有必要提高英語水平,國際學校的班主任都是老外。可以流利講中文的外國老師確實有,但是很少。家長會和校園開放活動的頻率是超過公辦學校的。希望從任課老師或班主任那裡獲得最直接的反饋,以前可能是簡訊或者微信,現在則需要用英文登陸專用的資料庫系統檢視孩子日常表現和成績,或者用郵件方式與老師進行溝通,英語好的家長肯定是有優勢的。

    需要對嚴格的校規校紀有所準備。幾十個國家的人在一個校園裡,開放自由,高容忍度才對吧?但這種寬鬆並不是很多家長理想中的鬆懈,任何型別的學校都是講規矩的地方,國際學校更是講究社交禮儀的小社會。在沒有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前提下,不提倡批判和反抗,更不會容忍散漫無禮。

    中國家長有異議和看法是正常的。國際學校投訴和對話的通道相對傳統學校是足夠暢通的。當然,新生家長配合完成孩子正常融入新的環境和團體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關於新生

    首先是語言上的準備,英文能力永遠是重中之重。儘管錄取環節都經歷了英文水平的考核,但是同學之間的水平還是存在差異,相對於那些長期就讀英文課程或者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同齡人,插班生還是會感覺壓力很大。當然有經驗的老師會跟據同學水平調整方法和分層教學。

    學會包容和理解,學會解決問題。和傳統學校不同,國際學校的學生儘管多數以亞裔同學為主,華人孩子比例很高,但也會由於文化背景和成長環境的不同,在同學間會有文化差異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同,要提前有個心理準備,遇到無法理解和不習慣的事情要學會包容和溝通。

    新生會面臨不少的困難,更要面臨觀念的轉變。一定要保持樂觀的態度,當你克服一切困難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自身能力有了很大的飛躍。開始會有些困難,但未來一定是非常美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路姓氏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