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林克不是塞爾達

    其實不是年味淡了 而是我們自己的年齡慢慢大了 很多事情已經習以為常 才會這樣覺得 過年就變得普通很多 最重要還是一家人在一起。

  • 2 # 蒼梧800

    年味,也就剩下那些在異地闖蕩的遊子們在回家途中的那點心情了。年味也許慢慢會變成非遺而需挖掘才能重現年味的味道。

  • 3 # 漾溪

    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鞭炮、玩具槍和豆腐了。

    鞭炮承載了幼時太多的記憶,只要聽到了鞭炮聲,彷彿就到了過年。記憶中,在過年期間,會給父母要上一兩塊錢,買上一封鞭炮,拆開一個一個地點燃,鞭炮聲夾雜著歡笑聲。

    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最希望的就是能有屬於自己的玩具,平時沒有錢買,到過年的時候父母就會給壓歲錢,自己就會跑到小賣部去買玩具槍。

    豆腐雖然只是簡單的食材,但也算是屬於我們這裡的習俗了吧。每到過年的前幾天,母親就會到磨坊裡面忙活幾天,最後製作出了新嫩可口的豆腐。父母是自己最大的依靠,經過簡單的處理之後,母親便揹著一部分豆腐,送給姥姥家。即使豆腐不值多少錢可其中缺蘊含了太多的愛!

  • 4 # 彩雲追泡泡

    印象中最深刻的年味場景就是逛廟會了,我們老家在運河邊,有一座幾百年歷史的古廟(為了供奉河神,祈求風調雨順,此地以前常年水患),名叫龍王廟,因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宿頓,也被稱為乾隆行宮,是全國乾隆行宮中規格最高、規模最大、唯一留存於世、且最具代表性的宮殿式古建築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點。皂河廟會(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期三天,初八焰火日、初九正祭日、初十朝山日。皂河龍王廟會是傳承了500多年的民間祭祀活動,發源於明朝中後期,清代以來得以發展,延續至今。參加廟會活動,人們稱之為“趕會”,這種“趕會”,幾百年來,約定俗成,從未間斷,堪稱神奇。規模宏大,歷史悠久,居徐淮海地區53大廟會之首,據報道2018年趕廟會人數在40萬左右。趕廟會一定要去龍王廟古戲臺聽柳琴戲(江蘇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宿遷柳琴戲是起源於江蘇宿遷的傳統戲曲劇種。因宿遷柳琴戲與泗洲戲、淮海戲同源於清代中葉的“拉魂腔”,後經不斷改良,演變發展而來,故常稱其“拉魂腔”,也有的地方稱“拉呼腔”、“拉後腔”等。當地有句俗話“不聽拉魂腔,吃飯也不香。”“一聽柳葉琴聲響,繡樓小姐要跳牆”。“木刀木劍紅纓槍,桃猴玉兔青竹蟒,剪紙雕刻撥浪鼓,糖人泥哨小花棒”,這些小玩意,在廟會上可謂應有盡有。運氣好的還會遇見“乾隆爺”的伴鑾隨駕。還有蘇北大鼓,琴書。筆者小時候最喜歡逛廟會,大清早就起來了,天麻花亮就看見手藝人穿著黃球鞋,挑著扁擔籮筐,裡面裝滿了各種寶貝,行色匆匆去趕廟會,天放亮之後,大人小孩,親戚朋友,三三兩兩都往廟會地點趕,好不熱鬧。我就裝著壓歲錢(其實也沒多少),奔到洶湧的人群中一趟又一趟,把戰利品“好吃的”“好玩的”一趟一趟抱回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平精英與之前內測的刺激戰場相比,哪款服飾系統更讓你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