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鄉
-
2 # 學長影視
我們這裡的鄉街趕集是農曆每月的初四,初八,十四,十八,二十四,二十八。這傳統已經延續了不知道多少代了。一年到頭每次趕集不管颳風下雨,就沒見過人少的時候。
買肥料,雞鴨苗,飼料,除草劑,農用工具,都是在鄉街上買,不過有時回去城裡買。
以前交通沒現在發達,而且街道上賣東西的人基本也是以務農為主,如果天天在賣東西,那農活就得放在邊上,所以就產生鄉街,四天、五天、七天趕集一次,就看當地的政策了。
那農村趕集會不會慢慢消失呢?
我個人覺得不可能,貨物交易不可能斷,只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交易那就回到原始社會了(原始社會都會交易一點東西)
我們那裡隨便一天去,基本的東西都有賣,只是沒有到趕集的那天東西多。為什麼不像城裡哪樣天天賣呢,這個原因主要是農村的消費遠遠沒有城市多,而且農村裡對這傳統已習慣了,定期趕集才是最適合農村鄉鎮最好的方法,農務交易兩不誤。
過去農業經濟以小農經濟為主,它是以家庭為單位的封閉性的、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也就是說靠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就能生活下去,但小規模的以家庭為單位的生產並不能提供所有的生活用品,例如種糧食的不一定能生產鐵器,所以小範圍的以交換物品為主的集市就出現了。
農村集市是過去農民交換物品、娛樂、社交的主要場所,有些古老的集市延續到現在已經幾百年的歷史了,可見這些集市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曾經紅火的農村集市越來越蕭條了,趕集的習俗比過去減少了許多。
首先,過去農村的活動範圍不大,買賣物品往往在就近的農村集市上進行,遠距離的城鎮集市雖然有更多的選擇性,但由於出行效率不高,人們只能向農村集市來聚集。但現在城鄉交通便利了,私家車也越來越多了,很多商品的買賣開始轉移到城鎮地區。
第二,農村集市往往是定時定點的,少的隔一天一個集,多的四五天一個集,給人們平時的消費帶來不便。現在農村的一些超市開始有了更豐富的商品,過去在集市上買的東西,現在出門就可以買到了,並且不受時間限制。所以集市的商品交換功能被削弱了。
第三,過去農村以種地為主,外出人口較少,但現在年輕人上班或外出打工的較多,沒有多少時間去趕集了。集市上的人越來越少了,也就沒有了過去熱鬧的氛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