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文正”是諡之極美,古代中國的文人士子們,終其一生所追求,不過是在死後能得諡“文正”。

    自宋朝到清末千年,得諡文正的大臣們總共只有二十八人。而耶律楚材雖然不是漢人,卻牢牢佔據這二十八席之一,而且從未被人質疑過。

    耶律楚材是遼國宗室後裔,是金國尚書右丞耶律履之子。金國是一個高度漢化的國家,耶律楚才從小就受儒家文化薰陶,飽覽詩書,文采斐然。

    金國有個規定,宰相的兒子可以直接當官,按規定,耶律楚材無須考科舉就可以進入廟堂,但是耶律楚材還是選擇了透過自己的真才實學來證明自己,他參加了那年的科舉,並且拔得頭籌。

    後成吉思汗攻打金國,宣宗南遷,耶律楚材跟著當時的宰相留守燕京,成吉思汗打下燕京後,耶律楚材得到成吉思汗重用,被任命為輔臣。

    在這個位子上,耶律楚材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他就像後金時期的范文程,按照中原的典章制度先後幫助成吉思汗、窩闊臺建立完善了封建體系,幫助他們強化皇權,同時也在蒙古貴族之間大力傳播宣揚漢文化,為儲存漢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窩闊臺時期蒙古貴族中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呼聲,說是把漢人全部殺光,將漢地(主要指前金國統治的地方)改為牧場。幸虧耶律楚材和一幫儒臣冒死力諫,窩闊臺才沒有採納這種消滅文明建議,漢文化得以儲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開幕時總會開幕,該散場終要散場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