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央17套三農人物錢大山
-
2 # 沒那麼浪漫
一個國家的對外政策完全隨著當政者的個人意志而制定,全然沒有國家利益的顧全。
乾隆時期英國公使訪華時期——傲慢
到鴉片戰爭時期主戰主和——搖擺,恐懼
再到庚子拳亂時期的反外——排外
到甲午時期想保住北韓的宗主權——恥辱
到戊戌變法時期的學習日本——無可救藥
國家實力不一樣,外交狀態自然不同,由於清的閉關鎖國,用近代史學者蔣廷黻的話說,“在鴉片戰爭以前,我們不肯給外國平等待遇;在以後,他們不肯給我們平等待遇。”這就提現了清朝實力由強到弱的過程。
晚晴政府,從乾隆末期的時候,其實已經開始出現頹廢之象,後來又經歷了嘉慶、道光、咸豐三朝,逐漸沒落;此時,英國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列強用槍炮打開了中國大門,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就淪為西方列強瓜分蠶食的肥肉,非常的悲涼。
華人在此時,也在不斷的抗爭,除了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外,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發起了洋務運動,華人終於睜眼看世界,此時,也引進了西方的一些先進觀點。
但是,腐朽的晚晴,體制敗壞,腐敗橫行,統治階級觀念陳舊,不敢放手大膽改革,不敢引進西方吸引文化,引進的只是皮毛,何以改變國家呢?
晚晴陸續簽訂了數十個不平等條約,給華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割讓了大量的屬於中國的國土,屈辱至極!
量中華之物力……也是無奈之舉,落後就要捱打,當時落後的國力、思想、科技……只能任人宰割,除非進行一場徹底的、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無產階級革命,否則還會繼續忍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