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冰雹藍天
-
2 # 飛翔42762711
那是肩墊,是用來抗機槍不磨破衣服與肩膀的,不是過去,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挖河抬筐,人人都備有的否則扁擔會把你肩膀磨破的,當然了,我們由於長期幹這個,後來肩膀練出來了,也就不用了!
-
3 # 神話喵喵
在近年來熱播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中國軍隊的機槍手會在自己的脖子上套著一件布套,而反觀日軍,卻極其少見乃至根本沒有。一直以來,這個布套都是觀眾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抗戰軍品之一。
(八路軍機槍手所裝備的肩墊)
實際上,這個布套在一定程度上講,還真是中國所特有的,而其出現也不僅僅只在抗戰乃至解放戰爭中,其到了現代某些偏遠農村依然很常見,其俗名叫“肩墊”。“肩墊”,其誕生主要是農村人民幹活方便所創造出來的勞動衣具。其擁有耐磨,保護衣物的作用,在當時十分流行。
(65式肩墊)
而近現代的中國軍隊,由於機械化,機車化水平低,機槍的搬運,無論距離長短,大多為人工搬運。考慮到機槍重量,乃至戰爭期間軍裝的寶貴,機槍戰士們裝備肩墊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了。事實上,到了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肩墊仍然在我軍有所裝備,甚至研發生產出了制式裝具——即65式機槍手墊肩。
(機槍手用墊肩搬運重機槍)
同時,肩墊的另外一個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那就是起到隔熱作用,避免燙傷。機槍在高密度火力射擊後,即使是彈出的彈殼,其表面溫度也是很高的。一不小心掉到戰士的肌膚裸露部分,有被燙傷的危險。而裝備了墊肩,就可以避免這一危險。同時又能在機動轉移時,把滾燙的槍管放在肩墊上移動,提高了機動性。
(裝備有肩墊的防彈衣)
而正是基於這最後一條好處,在中國逐步淘汰肩墊的同時,歐美等國的機槍手開始配備肩墊,乃至有肩墊部分的防彈衣。
-
4 # 漩渦鳴人yy
肩墊,是這個東西的名稱,這個玩意兒,說實話你要真的要簡單說的話三句話的事情,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可是我卻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東西。
這個玩意兒以前是中國獨有的一個東西,陸續退出了人們的視線,無論是生活裡還是軍艦,這個東西現如今,一些外國的作戰序列開始陸續裝備了這個東西,這又是一種什麼情況呢?在這其中有代表出來什麼意思?
實際上這個玩意兒一開始的時候是出現在中國當時的苦勞工裡面,也就是承擔重物的基本上是靠自己肩膀的人,他們會裝備這個東西,比如說挑夫,比如說縴夫,繩子,扁擔等一系列承載重物的那些東西在自己的肩膀上很可能對你的肩膀或者是對你的衣服產生損傷,因此選用那種硬度比較大的耐磨損的那種布料,製成了這種類似於坎肩一樣的東西,放在自己肩膀上當這些重物對你的肩膀或者是衣服產生損耗的時候,有一個緩衝。
但是當時很多中國的機槍手就選擇用這個東西。為什麼?
我們知道機槍射擊的時候主要設計師是設計成兩種方式一種是在他機槍的中間會有一個提把,也就是在的這個提把,拿著機槍往前跑,抱在胸前,無論是哪種持有機槍的姿勢,當過兵的人都知道,這兩種姿勢不可能保持太久的時間,累得慌,對於西方人來講,像機槍這種偏重的裝備都是扔給坦克機動車輛或者是條件差點兒扔給馬車,拉著走,但是對於東方來講,也就是當時的中國來講,很少有車輛或者是機動力來運送這些裝備,不是考還是靠肩提手扛,步槍他有護木,而且重量偏輕,並且設計師在設計步槍的時候有考慮到會拿肩膀扛著步槍長行軍。但機槍,尤其是輕機槍沒有考慮到這點。
所以多了一個肩墊對機槍手來說,沒有任何壞處,反而有很多好處,後來隨著中國基礎軍事建設在加上部隊基層的機動力增加,這個東西陸續退出了我們的視線,但是無獨有偶,國外竟然出現了類似的軍事服裝的設計?這是個什麼鬼?這是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跟現如今國外所要執行的那一系列作戰任務有關,現如今,對於國外的那些國家來說,反恐作戰成為了一種日常所必須要面臨的作戰任務,恐怖分子打仗可不可以跟你挑那些有的沒的找一個偏僻一點的山區然後跟你玩游擊戰這一點是很現實的事情你沒有那麼多車子車子開不進去飛機又飛不進來訊號又打不進去,所有東西全部靠肩扛手提,而且裝備還不輕,你能怎麼辦?肩膀扛著還是比較舒服一點兒,所以這個東西再次復活在了這些軍隊上面。
-
5 # 兵說
在很多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中國軍隊的機槍手脖子上套著一個布套。而在當時外國軍隊中卻沒有這種東西,其實這種布套叫做墊肩。不僅是機槍手,中國軍隊的其他士兵也會套著墊肩,那麼這個墊肩是幹什麼用的呢?以至於在中國軍隊中如此受歡迎。
墊肩一般是用幾層帆布疊在一起縫製而成,機槍手揹著它是為了防止扛機槍時磨破衣服。除此之外,墊上墊肩還可以起到保護肩膀的作用。在當時中國軍隊的機械化、機車化水平非常低,士兵支援前線都是徒步行走。
如抗戰初滇軍徒步出滇支援淞滬戰場,走了幾個月戰役都已經結束了。重炮等重型武器大多都是靠騾馬拉運,而輕重機槍、迫擊炮等武器就得靠士兵用肩膀扛著走了。所以不僅是機槍手,其他一些裝備重計程車兵行軍時也會套上墊肩。
一般來說,機槍手套墊肩的機率要比其他士兵大的多,因為墊肩還有一個用途,機槍手在射擊一段時間後,往往會暴露位置,引起敵人的注意,如果不及時扛槍轉移,就會有生命危險,而此時機槍射擊一段時間後槍管會發熱,直接扛上去可能會燙傷面板,有了墊肩就可以避免燙傷了。
在上個世紀中,不僅是士兵使用墊肩,就是普通農民幹農活,如挑擔子、扛柴等都會套上墊肩,畢竟墊肩構造簡單,又很實用。而隨著中國軍隊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墊肩也退出了歷史舞臺。
-
6 # 文鋒寫道
這個肩墊功能:一、行軍的時候肩託機槍時,可以保護軍裝和肩膀。二、減輕射擊時後助力對肩部的壓強,同時也減少對軍裝。
-
7 # 水番三郎
這個東西在老家叫隔拉,顧名思義就是墊到肩部防止衣服被磨壞。原來老家幹農活的時候,比如推小車要在肩上掛一根帶子連在車把兩邊用肩膀的力量增加動力,為了減輕帶子磨壞衣服就要墊一個“隔拉”。後來在電影上看到高大的機槍手都墊上隔拉主要也是為了沉重的機槍磨破衣服,還有一個功能就是墊上隔拉抗機槍肩膀更舒服。
-
8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墊肩,小時候見過,不過,不是機槍手戴的,而是農民幹農活時戴的。
用幾層袼褙疊在一起,表面再附上一層棉布,然後縫製在一起。作用也不難想象,那時候,去幹農活,來回的路上,農具都是用肩膀扛著,抬重物時,要用肩膀抬,還有拉車時,要將肩帶套在肩膀上。這樣,農具和肩帶都會對肩膀施加壓力和摩擦力。特別是拉重車的時候,壓力和摩擦力會給人的肩膀帶來不適,嚴重的甚至會損傷肩部,磨破衣服。
在肩部套上墊肩,農具和肩帶只摩擦墊肩,減輕了對肩部和衣服的磨損。同時,增大了農具和肩帶與人體的接觸面積,同樣的壓力下,減小了對肩部的壓強,有效減小對肩部的損害。
機槍手戴墊肩,只是在影視劇看到,猜想與農民戴墊肩作用也一樣,也是減小對肩部和衣服的損傷。
回覆列表
機槍手脖子上的布套,其實是肩墊,它的作用還是很多的,它不單只是曾經軍隊上士兵的裝具,在民間更有很多的用處。
即使現在如果有需要挑扁擔的地方,你依然可以看到這種肩墊,它的主要用途如下。
第一、減少重物和肩膀的直接接觸,緩解疼痛。
那個肩墊一般較厚,扛著機槍或者挑著扁擔等重物時,厚厚的肩墊可以將肩膀覆蓋包住已起到保護作用,這樣在行軍或者走路時可以避免摩擦而帶來的損傷。
第二、肩墊較厚,起到隔熱的作用,避免燙傷。
肩墊一般由多層帆布構成,針線腳落很密,機槍手在進行一輪射擊後,槍管的溫度會非常高,此時需要轉移,有了肩墊就可以直接將機槍扛上,增加運動靈活性,有了肩墊的保護,肩膀自然也就不會被燙傷。
第三、肩墊也起到保護衣服的作用。
用肩膀扛東西,很容易將肩膀處的衣服劃破或者磨爛,要知道以前的軍裝可是很珍貴的,所以有了肩墊的保護,衣服自然完好了。
這就是那個題目中所問的布套的真正身份,到了現代依然可以看見這種裝具,只不過它更加隱形和便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