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和照片都不那麼真實。
①曝光效應與映象;②凍臉效應與左臉效應
①曝光效應與映象:
曾經,羅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這位心理學家對曝光效應進行了總結描述:人們會單純因為自己熟悉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扎伊翁茨測試了許多東西,包括形狀、面部表情,甚至是無意義的詞彙,都證明了這一效應。
②凍臉效應與左臉效應:
由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麼有吸(piao)引(niang)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
大腦對一個相貌進行處理時還會綜合面貌特徵在不同位置、角度下的資料,將其平均化,形成一個立體抽象模型,當再見到該面孔時,大腦會自動篩選相貌特徵與腦內建立的模型相匹配,而動態的面孔更容易啟用相貌識別匹配的神經機制,會讓人覺得動態的面孔看著更自然、舒服。相機產生至今的時間相比人類大腦進化的歷史可以短到忽略不計,所以大腦對於相貌的處理是需要動態資訊的,靜態的臉會帶來很多的“不真實”情況。
鏡中所看到的是假像,即左右顛倒的你。經常照鏡子會讓大腦熟悉此像,便不易發現與真像的差別(並不是說反轉的映象不真實,而是因為曝光效應,大腦活動的習慣性偏差導致的判斷不那麼“真實”),比如:左右眼大小有細微差別,高低眉,鼻樑嘴唇側歪,咬肌大小不同等。於是乎,當你看慣了鏡中的自己後再看照片……
鏡子和照片都不那麼真實。
①曝光效應與映象;②凍臉效應與左臉效應
①曝光效應與映象:
曾經,羅伯特·扎伊翁茨(Robert Zajonc)這位心理學家對曝光效應進行了總結描述:人們會單純因為自己熟悉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扎伊翁茨測試了許多東西,包括形狀、面部表情,甚至是無意義的詞彙,都證明了這一效應。
②凍臉效應與左臉效應:
由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麼有吸(piao)引(niang)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
大腦對一個相貌進行處理時還會綜合面貌特徵在不同位置、角度下的資料,將其平均化,形成一個立體抽象模型,當再見到該面孔時,大腦會自動篩選相貌特徵與腦內建立的模型相匹配,而動態的面孔更容易啟用相貌識別匹配的神經機制,會讓人覺得動態的面孔看著更自然、舒服。相機產生至今的時間相比人類大腦進化的歷史可以短到忽略不計,所以大腦對於相貌的處理是需要動態資訊的,靜態的臉會帶來很多的“不真實”情況。
鏡中所看到的是假像,即左右顛倒的你。經常照鏡子會讓大腦熟悉此像,便不易發現與真像的差別(並不是說反轉的映象不真實,而是因為曝光效應,大腦活動的習慣性偏差導致的判斷不那麼“真實”),比如:左右眼大小有細微差別,高低眉,鼻樑嘴唇側歪,咬肌大小不同等。於是乎,當你看慣了鏡中的自己後再看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