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化學與小新

    化學概念是化學知識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學生學習化學的先決條件。概念是對化學知識中的定義、原理、反應規律等內容的高度概括,每一個字有很深刻的含義。在教材內容中,每一節都會有化學概念。因此做好化學概念教學,對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談談化學教學中的概念教學。一、抓住關鍵詞句進行教學化學概念往往都是用一些精練的語言進行描述,所以對於概念中每一個字詞, 老師都應該認真領會並講解, 特別是要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詳細講解。老師在進行概念教學時,對概念的闡述要認真思考如何用詞,特別要注意闡述中語言的嚴密,尤其是要準確闡述,選擇最能表達清楚的語言進行概念的解釋,讓學生一聽就明白。糾正學生對概念的認識誤區,培養學生嚴謹周密的思維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比如進行 “單質”、“化合物”這兩個概念的教學, 老師應該從“純淨物”這一關鍵詞彙入手,一種物質組成的叫純淨物,兩種及以上物質組成的,叫混合物。學生理解了純淨物,那麼單質和化合物這兩個概念就迎刃而解了。

    舉一個高中化學的例子,活化能是化學動力學中的重要概念,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難點內容,也是近年來高考命題的熱門選擇。目前大部分高中化學教材給出的活化能的定義, 給讀者的資訊都是,一個化學反應的活化能既不可能是零,更不可能是小於零的負值,活化能是負值在理論上是沒有意義的,相應地,高考命題時也默認了活化能只有正值。

    高中教師在講授活化能概念時, 應注意知識的科學性。 結合大學的相關知識, 介紹基元反應的概念,讓學生 意識到,很多常見反應都是由多步基元反應結合而形成的,從而明白高中階段接觸到的大多數反應的活化能是正值,但也有少數負活化能和零活化能的反應的存在;同時,在命題時也應注意這點,對千活化能的相關試題,應提供必需的化學反應及背景材料,以避免類似誤區的產生。

  • 2 # 百事可牛徐老師

    中學化學概念教學誤區很多,尤其是在新教材分必修和選修之後,出現一些概念不明、不能深刻吃透的情況。

    舉一個例子吧,高一年級必修2中第三章第一節中的同系物這個概念,教材上給出的定義是結構相似、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有機物互為同系物。這個概念就很難吃透,然而老師又不能講得太深,結構相似這四個字就很難理解,讓老師教學很容易拓寬或加深。

  • 3 # 薔薇育兒課堂

    一、課題研究的現狀背景分析: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過去,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得到重視,教師講實驗的現象普遍存在,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實施,化學實驗才逐步引起人們的注意。現在都出現了實驗室容納不了大班額學生數;大班額教學實驗,實驗室的儀器、藥品就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實驗的需要,好多學校實驗老師只能用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實驗,勉強完成教學任務。甚至有些學校乾脆不做實驗,只講理論;農村師資力量薄弱,也是影響農村中學實驗教學不能正常的瓶頸,專業化學教師相對缺乏,實驗教學的規範性,科學性就存在很大的問題,也由於師資力量的缺乏,大部分老師課時重,用在實驗和研究上的時間就太少了;農村一些學校管理相對落後,沒有專門的實驗室管理員,實驗室的管理大多交給後勤總務上的老師,他們只起到了一個保管財產的作用,給實驗帶來了很大不便;農村中學學生來自各村的村辦小學,基礎層次不齊,他們的動手實驗能力很差,又性格內向,表現欲不強;以上這些問題都嚴重影響著農村中學化學課實驗教學的開展,於是,儘快尋找途徑,解決農村中學化學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本課題將針對以上問題進行研究探索,尋找解決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困難的方法。

    二、研究的內容:

    (一)農村大班額教學藥品儀器相對不足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二)農村中學化學教師,實驗員配備不足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三)農村中學學生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四)部分實驗因條件不夠無法演示或現象不明顯的問題及對策。

    三、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對農村中學的實驗教學、學生能力培養及生態環境等有深遠的意義:

    (1)能有效緩解目前農村實驗室資源配備不足、無法保證正常實驗開出率的問題。目前,農村中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實驗室生均面積不達標,裝置簡陋,儀器藥品數量不足,實驗室管理不規範,實驗經費投入不夠等,這些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不能保證實驗課的正常開出率,嚴重影響了新課程在農村的實施。筆者透過實驗替代品的研究,實驗室管理的探索等,能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中學化學實驗中的突出矛盾。使農村中學化學實驗教學健康有序的進行。

    (2)能進一步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與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農村學生受各方面的影響,動手操作能力不強,阻礙了新課程在農村的實施,致使農村中學的學生成為“高分低能”的代名詞。農村中學學生實驗能力低下的原因:一是農村師資力量的不足,缺乏專業實驗教師,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驗,久而久之,學生對實驗操作缺乏興趣;二是農村部分學生性格內向,表現欲不強,不想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出風頭(主要是女生)。筆者透過對實驗替代品的研究,用部分生活用品替代實驗用品,就增強了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另外,部分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分組實驗、原來由教師告知實驗步驟的被動實驗變為在教師的引導下創造性地自己完成實驗。讓學生參與實驗室的管理,在學生的帶動下,能充分調動學生實驗操作的積極性,定期不定期的開放實驗室,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問題,立即來到實驗室透過實驗及時解決,不但能培養實驗動手操作能力,還能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完成化學手工製作,學生在享受設計製作樂趣的同時,對部分實驗儀器也有更近一步瞭解,對於培養農村中學學生實驗操作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3)有利於節能排減,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大班額的學生化學實驗會消耗大量實驗用品,同時會排放大量廢液,廢氣,廢渣。對環境有一定的汙染。筆者透過對“節約型”化學實驗的探索研究,尋找儀器藥品的替代品,這些替代品具有廉價、環保、可變廢為寶。大大節約了學校開支,藥品用量小,向環境排放的有害物質少,對於節約化學藥品,節能減排鬥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對於培養學生的勤儉節約思想、環保意識、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有深遠的意義。

    四、課題研究取得的理論(經驗)成果

    (一)經驗成果:

    (1)農村大班額教學中藥品儀器相對不足的問題找到了一套較好的解決方法。

    目前,農村中學普遍存在大班額教學,而實驗室的實驗資源配備相對較低,加之農村中學經費緊張,雖然國家對農村中學加大了投入力度,配備了必須的一些實驗器材和藥品,可以滿足老師演示實驗之用,可學生實驗需要的藥品數目較大,所以就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實驗的需要,但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老師要保證學生實驗的正常開出,就不得不想辦法,學找一些實驗替代品來幫組學生完成實驗。

    課題小組的成員透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初中化學實驗是定性實驗,部分藥品都可由生活品替代,這樣不僅降低了試驗成本,而且也很容易買到,不會耽誤學生實驗時間。如實驗室常用的配置鹽水的氯化鈉,就可以用實驗替代,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用的石灰石,就完全不用買,筆者所在的學校周邊,最不缺的就是石灰石,老師只需帶領學生撿一些富含碳酸鈣的石頭,打碎即可,實驗室常用的金屬鋅粒,我常號召學生收集廢舊電池,取其外皮,剪碎就可以代替鋅粒,製取氧氣的H2O2溶液,實驗室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大量的建造高樓,如果把山都挖空了地球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