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迷路的頑童
-
2 # 歷史隆中對
中國各朝各代的飲食風俗不盡相同,我就單論漢魏時期的吧。
漢朝農業有了進一步發展,酒的釀造技術也更加先進,所以漢朝人喜歡喝酒,不管什麼節日都喜歡痛飲一番,比如臘月飲酒,伏日飲酒,社祭飲酒。同時喝酒的時候還喜歡吃肉佐食。
臘月是因為歲末了,農活也忙完了,大家可以聚一聚喝喝酒暖暖身子;伏日是因為天氣太熱,早點歸家,《漢書•東方朔傳》記載天氣太熱,皇帝賜酒肉給眾官,結果分肉的大臣遲遲未至,東方朔就抽出劍把肉分了,對百官說:“伏日當蚤歸,請受賜。”然後就溜走了(東方朔還是一如既往的滑稽放蕩(ಡωಡ) );漢代以前只有秋祭,漢朝出現春秋雙祭,漢丞相陳平在家鄉社祭時分肉分得公正,還得到了鄉親們稱讚。
元旦的時候(周以十一月為歲首,秦把十月作為一年之始,漢朝的元旦是為正月),人們都喝椒柏酒,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正旦‘子婦曾孫各上椒柏酒於家長’。”皇帝也要擺宴犒獎群臣。
上元節始於漢朝,以表達漢武帝對天神至尊太一神的敬仰。這時候人們也喜歡喝酒作樂,還喜歡做點油豆渣餅,豆粥和酒水乾肉來祭祀先祖。
重陽節也始於西漢,這個時候不喝雄黃酒,而是喝菊花酒,“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把菊花采下來,然後和黍米一起釀造,第二年就可以喝了。所以想體驗古重陽節的,可以自己釀一壺菊花酒品嚐品嚐。
1.等級區別,王公貴族貧民日常飯食都有嚴格規定。詳見《禮記•禮器》
2.擺放菜餚與坐席,古代講究菜擺設規則,講究敬客,尊長的座位順序。詳見《禮記•曲禮》、《禮記•少儀》
3.喝酒,古人說無酒不成席,更有專門的“依酒成禮”、“借酒助興”、“以酒作樂”等說法。還有規定什麼時候可以喝不可以喝見《尚書•酒誥》,規範也不少,如“獻”“酢”“酬”
4.筷子,用筷子有很多忌諱,如客人不能過河夾菜,持筷子連手指都有明確規定,還有很多忌諱,什麼放筷子在嘴裡來回嘬差發出聲音,用筷子敲碗,拿筷子在菜裡翻···等等 很多。
5.再者,古時對孩子都有教用餐禮儀,從小培養。並作為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