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付十三看歷史
-
2 # 二向箔灬中尉
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裡並築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加以防守。在與秦軍作戰期間,吳起從不自視比普通士卒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用樹葉遮蓋身體來躲避霜露的侵襲。這樣加上前412年被公子擊佔領的繁龐(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魏國全部佔有原本屬於秦國的河西地區,並在此設立西河郡。經翟璜推薦,由吳起擔任首任郡守。
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向子夏學習儒家思想,並改革魏國兵制,創立武卒制。吳起擔任西河郡守期間,為抵禦秦國的進攻,修築了吳城(今山西省孝義市西南)。
先說一下陰晉之戰,這場戰爭發生在公元前389年,但《史記》未有記載,其他史料也鮮有披露,只有《吳子》一書中做了記錄,其真實性還待考證。
這場戰爭的起因是李俚變法後,魏國國力大增,魏文侯重用吳起,率兵攻打秦國,奪取了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東南)、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南)、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西南)、郃陽(今陝西省合陽縣東南)等五城,長驅直入至鄭(今陝西省華縣)。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並築重泉城(今陝西蒲城縣東南)加以防守。魏國佔領了全部河西地區,並任命吳起為河西郡守。
秦國東擴受阻,並受到魏國多次侵襲,苦不堪言,秦惠公於公元前389年調集五十萬大軍大舉進攻西河郡,企圖奪回河西郡,拓展疆土,以便東擴。秦魏雙方與決戰於陰晉,結果秦軍大敗。
失敗的原因,就是吳起在擔任河西郡守期間,為守住河西郡,經過三年時間,把手下將士練成了一支戰無不勝的魏武卒,裝備精良,紀律嚴明,秦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大都是由農民拼湊,裝備簡單,無法抵禦強大的魏軍。
那麼,重點來了,為什麼陰晉之戰後,魏軍沒有趁機滅秦?
先看一下當時戰國各國實力,陰晉之戰期間,實力排第一的是魏國,第二是齊國,第三是楚國,第四是秦國,第五是南韓。
魏國當時與秦國、楚國、南韓搭界,齊國也在虎視眈眈的盯著魏國,如果魏國當時藉機進攻秦國,甚至滅掉秦國,需要召集大量軍隊,秦國在被滅國的威脅下,肯定會大力反擊,牽扯住魏國大量軍力,北方的趙國、南方楚國、東方的齊國,勢必藉機進攻魏國,侵佔魏國領土,當時的魏國國力雖強,但是還沒有到能抵住五國的能力,如果魏國真的大舉進攻秦國,他就會有被滅國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