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田視野
-
2 # HuiNanHistory
韓信之死成就了兩個超越千古的成語,至今仍然被大眾所使用,這兩個成語分別是:
1、兔死狗烹。
2、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個故事見於《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在越王勾踐稱霸後,范蠡看清他過河拆橋的本質,於是決定退隱,並在臨行前贈書於大夫文種: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在《淮陰侯列傳》中,韓信也引用了這句話
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與韓信有關的第二個成語,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句話概括了韓信的一生。韓信最初被劉邦重用,其實正是源於丞相蕭何的舉薦,是為“成也蕭何”。
然而,韓信最終被呂后除去,其實也是蕭何獻出的計策。根據《淮陰侯列傳》的記載:
呂后欲召,恐其黨不就,乃與蕭相國謀,詐令人從上所來,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賀。 國相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
沒有蕭何的計策,恐怕難以輕鬆除去韓信,是為“敗也蕭何”。
-
3 # 章小飛魚
“胯下之辱”、“一食千金”、“十面埋伏”等故事,喜愛歷史的朋友們簡直是耳熟能詳,這些典故,說的都是一代英雄、兵家之奇才——韓信。
然而,正是這一軍事奇才,大漢開國功臣,最終卻死於一群宮女的竹尖之下,只留下幾句成語,哀鳴於世。
這幾個成語分別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鍾室之禍”、“英雄末路”。
1.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簡直是對韓信一生的高度概括。韓信雖是兵家之奇才,但其才華的展示卻很曲折,最初投奔項羽,未受重用;後來改投劉邦,雖一路艱辛追隨,但其才能仍未被髮掘,最終還是蕭何識別了這匹“千里馬”,在韓信失望溜走尚未走遠之際,及時將其追回,並以身家性命擔保,才使劉邦對韓信封壇拜將,才有了日後大展才華的機會。
然而,當韓信等諸將,奮勇拼搏,使大漢基業逐漸穩固之際,也是由於韓信恃自已功勞與軍權,半請半逼,以“齊地荒蠻,不好治理”為由,讓劉邦封自已為齊王。這從根本上觸怒了劉邦,使其成為劉邦眼中最大的“後患”和“威脅”。於是,劉幫用計,先後降韓信為楚王、淮陰侯,最後還是由蕭何騙韓信入長樂宮,被呂后安排的宮女刺殺於長樂宮鍾室之中。
後人總結韓信的一生成敗,便誕生了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 “鍾室之禍”。正是因為韓信功高震主,屢遭猜忌與貶謫,最後死於長樂宮鍾室,後人借“鍾室之禍”指功臣被猜忌遭殺戮。
3. “英雄末路”。一世英才、令敵軍望風披靡的大英雄,到了長樂宮鍾室,面對一群柔弱宮女,卻也無可奈何,真可謂“英雄末路”!後人用此成語,形容有本領的人到了無路可走、一籌莫展的地步。
成也好敗也好,英雄也罷災禍也罷,能夠主宰命運的,其實還是自已。
-
4 # 史裡淘聲
韓信打仗特別厲害,堪稱軍事奇才。劉邦得到韓信之前,被項羽打得四處奔逃,但是自從拜韓信為大將之後,劉邦接連得勝,很快便打敗了強大的項羽,統一了天下。然而,得到天下後的劉邦很忌憚韓信的才能,於是一步一步剝奪了他的兵權和爵位,最後是不留情面的殺了他,從此後世流傳著“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成語,意思是打倒項羽(狡兔)後,劉邦就殺死了為自己打獵的狗(韓信)。
韓信離開項羽營地,來投奔劉邦後,有幸與劉邦手下的丞相蕭何有了許多次接觸的機會。經過與韓信的交流,蕭何非常賞識韓信的軍事指揮才能,於是將他極力引薦給劉邦,甚至強調劉邦:要想打天下非用韓信不可。
敗也蕭何但是,項羽一死,登上皇位後的劉邦總覺得像韓信這樣厲害的大將,遲早會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因為之前,韓信就曾經在劉邦被敵軍圍困時,要求封他為齊王。當時劉邦極為不滿,只不過在蕭何等人的勸說下,考慮到大敵當前,才不得不答應韓信。
公元前196年,劉邦正在親征陳豨的戰鬥。蕭何以慶賀劉邦取得勝仗為由,幫呂后把韓信請入長安。因韓信非常感激蕭何的知遇之恩,所以很聽從蕭何的話,帶病跟著蕭何來到了長安。
其實,關於韓信的成語不止這兩個,另外還有很多。
-
5 # 小姐姐講史
韓信漢初三傑,漢朝最厲害的將領,並譽為兵仙。就這樣一個大英雄的韓信,竟然死於文人和女人之手。正可謂“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說白了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且成也女人敗也女人。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出生在淮陰(今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 ,一說淮陰區 ),劉邦的開國功臣,他頭上帶有很多光環的標籤:“軍事家”、“淮陰侯”,“兵家四聖之一”,“漢初三傑之一”? ,“兵權謀家”、“兵仙”、“神帥”。家喻戶曉的“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的典故,便是指的他。
生死一知己——“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第一個成語)1、成也蕭何
秦末,兵荒馬亂,所謂亂世出英雄,可在亂世中,韓信連飯都吃不上,都是蹭飯。後來,為了更好地吃飯,就參加反秦了鬥爭。他先是投奔項梁,不久項梁戰死。他又跟著項羽混,項羽乃一世之雄,剛愎自用,無往不勝,韓信所幹的工作不過就是看大門的執戟郎。此時的韓信,不再是為吃飯而活,而是要為理想而活。有勇有謀天下無雙的韓信,不甘心才能在此被埋沒。
蕭何也沒什麼好辦法,韓信認為劉邦不過是第二個項羽,既然不能實現自己的雄心壯志,乾脆炒掉劉邦,另投明主。韓信跑了,蕭何聽說韓信跑了,連重要的工作都不幹了,大半夜地一路狂奔去攆韓信,都沒有顧得上和劉邦打聲招呼。
2、敗也蕭何
成為大將軍的韓信,如虎添翼,無往不勝,給大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了和蕭何、張良齊名的漢初三傑。不過,他是三傑最厲害的,蕭何、張良是侯爺,而韓信是王爺!劉邦忌憚韓信,不斷削弱韓信,韓信由齊王變楚王,由楚王變淮陰侯,最終也成為了侯爺。韓信大權在握的時候,他感激劉邦,不忍反。如今手無兵卒,卻受不了劉邦尤其是呂雉的侮辱而一怒反了。
呂后就和蕭何謀劃,蕭何給韓信來了個大招。他說劉邦打敗陳豨回來,你不去喝兩杯慶功嗎?蕭何果然很毒辣,說劉邦打敗陳豨這個心理戰一下子讓韓信絕望了。他說劉邦回來了,就更讓韓信心虛、害怕。只能假裝什麼都不知道,去給劉邦慶功。誰知道,這一去就是自投羅網!劉邦根本沒有回來,利用蕭何的計策誘殺韓信於長樂宮鍾室,夷滅三族? 。
韓信情商有些低,他把劉邦對他關懷對他的愛當成真的了。劉邦一點小恩小惠,讓他感動萬分,不忍心背叛劉邦。可韓信又貪利,齊國剛剛拿下就逼著劉邦封他為齊國的代理王爺,劉邦很“仗義”地把代理二字拿掉了,但心中有殺韓之心。在我最需要你幫助我的時候,你給我要官,不然就見死不救,這樣的屬下怎麼能要?劉邦成為皇帝后,韓信的日子就一天不如一天 了。最終被逼的在毫無資本的情況謀反了,失敗後被呂后滅了門。
-
6 # 戰艦之錨
頂天立地! 亂棒打死!
韓信幫助劉邦打江山,追趕項羽,追到滎陽時,按兵不走了。劉邦不知怎麼回事,去問蕭何,蕭何說:“他這是討封哩。”劉邦立時就封韓信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還封他“五不死”,就是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韓信這才去追趕項羽,把項羽打敗,為劉邦打下了江山。
劉邦坐了江山後,怕韓信勢力大,壓了自家的天下,就想殺死韓信,可是自己親口封了韓信“三齊王”、“五不死”,怎麼殺他呢?他想了個殺韓信的辦法告訴了呂后。
呂后召韓信進宮,對韓信說:“你犯下了謀反罪,君王叫我殺你。”韓信說:“那不行,君王封我五不死的,這事我得當面和君王說說。”呂后說:“哼哼,你見不著君王了,你看看你來在了什麼地方?”韓信一看周圍陰森森的,往上看頂棚遮得嚴嚴的看不見一絲天,往下看地上鋪著毯子,看不見一點點地,又見不了君王,心裡不由叫苦。沒等韓信分辨,呂后又說:“君王封你"五不死",我們都按君王的意思辦了。我知道你還要說:沒有捆你的繩,沒有殺你的刀,這些我們都不用。”說完,一揮手,兩旁幾十名宮女個個手拿棒錘,一擁而上,團團圍住,一陣亂打,把韓信活活打死了。
韓信被殺時,呂后吊之於長樂宮大鐘之內,頭為大鐘所罩,不見天日;腳懸空於地面:所以無法頂天立地。
-
7 # 春風渡雨
劉邦坐了龍椅後,韓信持功而驕,又不懂得做人,劉邦就想殺了韓信,可是自己親口封了韓信“三齊王”、“五不死”,怎麼殺他呢?
後來劉邦遠征,呂后與蕭何便是定下計策,誆騙韓信進宮,在宮中就把韓信給抓了起來。可憐的韓信還拿出“漢王許我三不殺”的話來威脅呂后,結果蕭何直接命人將韓信用布袋子包起來,那就是見不了天,又把韓信吊起來,那就是見不了地,又讓宮女們拿著竹籤捅殺,這就是殺韓信沒有用刀劍。
樊噲一見韓信親自登門拜訪,非常高興,大禮相迎,不動腦子的說道:“大王乃肯光臨臣之寒舍!臣實榮幸之至。”
韓信頭腦還算清醒,馬上說道:“我不做大王好多年啦,你不要這麼叫我,萬一陛下聽說也不妥。”
樊噲為了表達對韓信光臨的真誠歡迎,命人大擺酒席,盡最大能力招待韓信飲酒。可是,當韓信酒足飯飽,起身告辭的時候,樊噲又恭恭敬敬的親至門前拜送,完了起身剛要回府,就遠遠聽到淮陰侯韓信的苦笑聲:“生乃與噲等為伍!”
讓人情以何堪啊。。。。。
劉邦百思不得其解,後去問張良與蕭何,蕭何說:“韓將軍這是在討封賞啊!”劉邦雖然沒說什麼,但心裡肯定是非常不爽,這是要挾君主啊。不過劉邦一直是一個能屈能伸的人物,於是劉邦就索性滿足韓信的要求,一口氣封他“三齊王”。
何為三齊王?就是與天王齊,與地王齊,與君王齊。為了徹底打消韓信的顧慮,還賜他五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得不死,見君不死,沒有捆他的繩,沒有殺他的刀。
可以說,儘管劉邦給足了韓信的面子,也把能給他的都給他了。可是,心中早已動了殺機。韓信在劉邦最需要他雪中送炭的時候,韓信卻伸手邀功,這與懂得功成身退的張良相比,真是差了幾個檔次。
韓信為漢王朝的建立所作的貢獻是決定性的,司馬光認為:“漢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韓信之功也。”然而,楚漢戰爭結束後,韓信的不幸也來臨了,功高震主又這麼張揚,其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韓信在攻打齊國的同時,劉邦也派出了酈食其採取外交手段,進行談判來和平的解決齊國問題,齊王也決定交出土地和軍隊投降劉邦。結果韓信卻聽取了幕僚的建議沒有理會劉邦的意圖,繼續武力攻齊,這就導致了酈食其被齊王所殺。齊王也因此頑強抵抗到底,劉邦的戰略計劃被打亂,極大的損害了劉邦的利益,也同時得罪了文官集團。
韓信給的理由是沒有接到劉邦停止攻擊的命令,這不是拿劉邦當傻子,拿整個朝廷當傻子嗎!你想獨佔功勞也不應該用這種愚蠢的方式吧。在得知劉邦已經通過外交手段使齊國交出土地軍隊投降的時候,作為劉邦手下的將軍,韓信應該停止攻擊原地待命,這應該是常識,無論從軍事政治角度來說,這都是韓信應該做的。
前面說過,滎陽之戰,當時劉邦是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多次請求韓信帶軍來救,可韓信卻要挾劉邦要假齊王,結果大家都知道劉邦給了韓信一個真齊王,可是在韓信當了真齊王后也是對劉邦的命令拖拖拉拉,沒有出兵的意思。一直到劉邦與項羽該下決戰,劉邦又一次明確了韓信的封地封號的情況下才出兵打項羽,結果項羽兵敗烏江自刎。
垓下之戰結束後,劉邦還至定陶,只帶了幾個隨從,在韓信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進入他的軍營,把韓信的官印和兵符全都收繳,韓信一下就成了光桿司令。
被奪印後的第二年,劉邦大封功臣,把韓信封為楚王,理由是,那裡是你的家鄉,你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但並沒有給他任何兵。從此,韓信成了沒有牙齒的老虎,只能聽從劉邦的擺佈。
樊噲那是什麼人?劉邦的嫡系,還在鴻門宴上立下過大功,這樣的人能口無遮攔隨便得罪?別忘了樊噲還有另外個身份,那是劉邦的連襟,他妻子可是皇后呂雉的親妹妹,你韓信就算是齊王,楚王時代,和樊噲結交會丟份嗎?那要是按照這邏輯,劉邦的車伕夏侯嬰你不是更加看不起咯?做人啥時候也不能太眼高於頂,多少英雄好漢就是瞧不起自認的小人物而導致悲慘的惡果。樊噲沒大肆報復已經算是有德之人了,韓信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
8 # 蜀仙醉
鍾室之禍是還原現場,兔死狗烹是原因
韓信涉及到的成語比較多,隨便說幾個好了。
01、跨下之辱
韓信老家有個屠夫,看不的韓信佩劍玉樹臨風的樣子,作死地招呼韓信拿劍往自己胸口捅,不捅的是孫子,孫子嘛,鑽個褲襠就行了。
韓信二話不說,趴在地上就從屠夫褲襠下鑽了過去,是大人物不拘小節嗎?
不是的,是小人物成大事需要忍辱負重!如果韓信憑義氣用事殺了屠夫,自己輕則坐牢,重者償命,韓信不願自毀前程,所以受了跨下之辱!
劉邦任用韓信,給予了最大的信任,官拜大將軍,並且從不在指揮上舉手畫腳,而是言聽計用,讓韓信在戰場上可以最大限度發揮潛能,一展身手。
韓信這時是對劉邦感恩戴德的,深知這一切都是劉邦給予的,劉邦無異於是自己的衣食父母,除了讓自己豐衣足食;更是讓自己有機會一展才華。
有了劉邦的信任,才有了韓信的威風。
韓信從項梁手中跑了投奔劉邦,沒啥名氣當了個接待來賓的工作,後來犯案差點被殺,主刑的滕公見他言辭不凡就推薦給了劉邦,劉邦就給了個管糧的官給韓信做。
韓信見劉邦不肯重用自己,乾脆跟其他官員跑路了,瞭解韓信本事的蕭何急了,帶月騎馬把韓信追了回來,又替韓信向劉邦討了大將之位。
韓信因蕭何惜才而榮,也因蕭何滅才而衰。
呂后欲殺韓信時,蕭何出謀劃策獻上計謀,巧殺韓信,全了劉邦的面子。
韓信成功和失敗都出於蕭何,所以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成語。
劉邦閒來無事,就扯著韓信瞎聊,說著說著就說到帶兵身上,劉邦就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
韓信說劉邦能帶十萬,劉邦就好奇地問韓信能帶多少,韓信雙手一摟,來多少帶多少,越多越好!
韓信打仗厲害,情商不怎麼高,功高震主啊!所以劉邦心頭就立了根釘子,最後都成了你的兵,我還混什麼?
韓信也覺得有些不妥,趕緊又奉承了劉邦兩句,您老人家不需要帶兵多,您善於領我們將,您老人家才是最厲害的那個,但劉邦已生忌,對韓信有了戒心。
《淮陰侯列傳》載:“臣多多而益善耳。”05、兔死狗烹
鍾離昧曾經幾次對戰讓劉邦吃盡了苦頭,後來項羽兵敗投靠了韓信,而劉邦非常想殺鍾離昧,顯然收留鍾離昧是韓信又一次犯錯。
劉邦用陳平之計親征雲夢,欲襲殺韓信,但顧忌鍾離昧不敢進逼楚國。
韓信欲起兵反抗,然後見劉邦自辯無罪,但又怕被擒拿,這時屬下就出了殺劉邦眼中釘鍾離昧領功的主意。
韓信就與鍾離昧商議此事,鍾離昧見韓信目光短淺憤而自殺,於是韓信提頭去見劉邦,劉邦果然拿下了韓信。
韓信當著眾人就說劉邦是眼見天下安定,便要誅除功臣,清除異己,自己就是那隻被烹的狗,不過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鍾室之禍韓信忍了跨下之辱,是遠謀未來之舉,後來因蕭何而官拜大將,率兵出征,這時韓信是感恩戴德的人。
但隨著攻城拔塞,積累軍功越來越多,韓信變得自滿起來,歷來君臣可以共患難鮮少能過共富貴,功高震主是當頭顧忌,高調、橫行都是取禍之因。
韓信自立為王是犯的第一錯!
韓信趁劉邦被楚軍包圍要封王才肯去救援,雖然劉邦為了活命答應了其要求,封為“三齊王”,與天、地、王齊,“五不死”,見天、地、君、繩、刀不死。從此君臣之間已經離心。
韓信收留項羽舊臣鍾離昧是第二錯!
韓信以帶兵多多益善功高主第三錯!
韓信說劉邦“兔死狗烹”是第四錯!
這四錯終於在劉邦奪到到天下時開始清算,劉邦借平叛陳豨出宮,蕭何出謀,呂后執行,便發生了鍾室之禍。
蕭何騙韓信單身入宮,被呂后埋伏的兵士拿下,韓信以為仗著“三齊”、“五不殺”可以免除殺身之禍,他忘了只要一個女人要專心對付一個人,就沒有辦不到的事!
呂后把韓信懸在空中,置於長樂宮大鐘之內,是以不見天地,劉邦出征是以不見君,再令丫環拿削尖的竹片充當利器,所以不綁不見兵器,合理地規避了劉邦“五不死”。
呂后一聲令下,丫環以尖竹上捅,一代軍事奇才韓信慘死當場。
明知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韓信恃功自傲,不肯功成身退打消劉邦的殺念,最終死在了劉邦“且喜且憐”的表情下,不會做人才是韓信的死因,針對死狀我覺得成語鍾室之禍、兔死狗烹最合適!
-
9 # 佳寧說歷史
漢高祖劉邦,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後來經過艱苦卓絕的戰鬥,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劉邦的成功,除了他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外,還要仰仗三個人,這三個人便是“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劉邦自己都說論計謀,他不如蕭何,打仗他不如韓信。但是它可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韓初三傑之一的韓信本來只是個落魄貴族,沒有什麼資本,後來投靠項羽,但是在劉邦那裡,韓信並未得到重用。
韓信不是一個凡人,他自從跟了劉邦以後。帶兵以來幾乎沒有戰敗的記錄。他儼然成了一個兵神,但是,劉邦建立大漢王朝。韓信這時候應該聽封聽賞,加官進爵,但是這個時候劇情一反轉,韓信卻死了,被劉邦的老婆呂雉用計所殺,當然,劉邦是主謀,他逃脫不了干係。那我們來分析一下韓信為什麼必須死。
韓信的話可以不聽,劉邦的話不能不聽,直接導致沒人敢為韓信盡忠。韓信被劉邦在楚國附近的陳地設計逮捕時,楚國不但無動於衷,甚至沒有一個人為韓信堅守封地,等待韓信歸來。這與商湯被夏桀囚禁,周文王被商紂王囚禁,越王勾踐被吳王囚禁的情況完全相反。這才是韓信滅亡的根本原因。
韓信比劉邦年輕,劉邦熬不過他。韓信被殺,那年他35歲,35歲正是當打之年。而劉邦已經是一個61歲的已近暮年的老人。如果韓信沒病沒災的,劉邦肯定熬不過他。韓信雖然是兵神,但是他的智商似乎不是很高。
於是冰雪聰明的呂雉看出來老公的意思,他就想了個辦法,將劉邦支了出去。自己就放出風去說要宴請大臣。於是乎,韓信風塵僕僕的從外地趕來。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迎接他的不是接風宴而是斷頭臺。韓信一進門就被幾個提前埋伏好的宮女殺死了。
總結:韓信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死的一群婦人之手,韓信之死成就了一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別看它是8個字,其實它是一個成語。因為當初,韓信跟著劉邦是老鄉蕭何介紹的,韓信之死也是蕭何出謀劃策的。
-
10 # 逍遙先生看歷史
韓信,少年不得志,後來有了軍事才能,滅項羽,出大功。
後來,劉邦給他封王。後來,劉邦覺得他有不臣之心,而滅之。
因為許願他見金屬刀不死,入水不死,入火不死,所以呂后把他騙到偏殿,用竹劍殺之,一代名將就此結束。成語---鍾室之亂,由此而生。劉邦於代國一帶平定國陳豨叛亂時,呂后遣蕭何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斬殺於長樂宮鍾室之中。
然後呢,由於韓信本來要跑到項羽那裡去,蕭何月下追韓信,也成了一個俗語。
再者用計謀殺韓信的計謀是蕭何出的,所以又是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來歷。
以上是我的回答。
-
11 # 小馬談古今
一代兵仙韓信為何被一群宮女用竹竿捅死,卻成就了哪兩個成語?
在中國的歷史上湧現出了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將軍,精忠報國的岳飛,慷慨赴義的楊家將,用兵如神韓信,屢挫匈奴的霍去病。
亂世造就英雄,秦末漢初,人才輩出,韓信作為漢朝的開國功臣,建立了赫赫戰功,然而最終他並沒有落得一個好的結局,就是這樣一位笑傲亂世的梟雄最終被呂后安排的宮女用削尖的竹子捅死。韓信的悲慘命運到底為何如此悲慘?
-
12 # 梅清幽
軍事奇才韓信之死被一群宮女用竹子捅死,成就了兩個什麼成語?
軍事奇才韓信被一群宮女用竹子捅死,成就了兩個成語:一個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另一個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兩個成語也是韓信悲慘結局的寫照。
韓信生活在戰亂時代,是歷史上真正的大丈夫,他能屈能伸,不僅能忍受胯下之辱,也能馳騁疆場,英勇殺敵。韓信當初是在蕭何的引薦下,才得到了劉邦的重用,可以說蕭何是韓信的伯樂,這就是成也蕭何了。劉邦對韓信以禮相待,並且封他為大將軍,在韓信的帶兵下,劉邦的軍隊幾次都大獲全勝,因此,劉邦才能奠定平定天下、一統江山的基礎。韓信功高震主,被劉邦所忌憚,雖然韓信沒有謀反之心,但是還是被劉邦貶為淮陰侯,劉邦的疑心也沒有消除,他一直疑心韓信會謀反。韓信知道劉邦一直忌憚他的才能,經常裝病,減少與劉邦見面,連早上的朝會都很少去。但是韓信最後還是被人誣陷謀反,於是呂后與蕭何又一起謀劃,捉拿韓信。最後又是在韓信的伯樂蕭何的建議下,呂后與劉邦很快捉住了韓信,且誅殺了韓信的族人,這就是敗也蕭何了。韓信被定謀反罪以後,呂后又沒有直接處死他,而是讓宮女們拿著削尖的竹子在永樂宮捅死了韓信,呂后的手段十分殘忍,可憐一代忠臣、一代軍事奇才韓信,竟然落得了如此悽慘的下場。
韓信的一生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的一生為劉邦建功立業,為劉邦成就霸業,因為功高震主,結果被人誣陷造反時,劉邦與呂后完全不顧韓信以前說過的絕不叛漢,還是將韓信殘忍的殺害了。這就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蕭何作為伯樂,將韓信舉薦給劉邦,為劉邦平定天下、實現霸業奠定了基礎,,展現出了韓信的卓越軍事奇才。被人誣陷謀反時,又是蕭何出謀劃策捉拿住了韓信,使得一代軍事奇才落得個悽慘下場,被一群宮女用竹子捅死。這真的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功高震主,又使劉邦有了忌憚之心,最後落了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
-
13 # 建平249504053劉建平
韓信生於公元前231年,卒於公元前196年,淮陰人,韓信之死,成就了兩個成語,成亦簫何,敗亦簫何。韓信幼年,曾受一飯之恩,也曾受辱跨下。秦朝末年,於項梁手下謀事,項梁死後,保項羽被封為執戟中郎將,就是一個站崗的,韓信覺得自己懷才不受重用,就改投劉邦,開始也不受重用,只做了個點庫官,做了一段時間,劉邦也沒有重用他,沒辦法,韓信連夜逃走,簫何連夜追趕韓信,極力勸阻韓信保定劉邦,並向沛公舉薦韓信,韓信從此登臺拜帥,後來幫助劉邦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協助劉邦,平魏,伐代,擊趙,說燕,一直到十面埋伏,最終擊敗項羽,使項羽自刎烏江,戰功卓著,韓信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但確不是一個出色的的政治家,比起老謀深算的劉邦不知差了多少倍,後來韓信的官兒越做越小,劉邦根本就不信任他了,韓信不知進退,還說不願意和樊噲為伍,他們根自己無法相比,劉邦危難時刻,讓他相幫,他非但沒幫還和劉邦提條件,要做假齊王,劉邦非常震怒,但還是答應了他,說,做什麼假齊王?,要做就做真齊王,從此韓信當上了齊王,但是從此以後,劉邦和韓信,就有了隔閡,韓信總有一些居功自傲,又反覆無常對劉邦表現出動搖來,鑑於韓信功勞大,據說是劉邦答應他三不展,見天不斬,見地不斬,見鐵不斬,後來陳曦造造反,和韓信互往,呂后覺得不能讓他在活下去了,就假借陳曦被捕,請韓信商議軍務為由,就把韓信給抓了起來,最後慘遭殺害,所說的不見三光,就是把他用布遮起來,讓腳離地,最用竹刀殺死,一代軍事家,就這樣燕消雲散了。
-
14 # 國史春秋
韓信不僅是個軍事奇才,而且是個有故事的人,且不是一般故事,而是能發人深省、振聾發聵的成語故事。最讓人稱道的是,這類故事在他身上隨處可見,可謂是“一步一故事”的成語專業戶。比如早年受鄉霸欺凌誕生了“胯下之辱”;日後報答漂母賜食之恩又有了“一食千金”;蕭何所交口稱讚的“國士無雙”;感劉邦恩惠的“解衣推食”;自詡能力爆表的“多多益善”;圍殲項羽的“十面埋伏”等等,不一而足。
上述成語均源於韓信生平事蹟,而在他去世後,還誕生了兩個著名成語,足見他在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一面。究竟是那兩個成語呢?我們須從韓信的一生說起。
初遇蕭何,走上成功之路,韓信早年落魄,空有一腔志向,仗劍項梁軍後本想大展鴻圖,但混跡數年,依然渾渾噩噩,毫無建樹。經一番思考,豁然明白,原來自己站錯了位置。因為項羽本身就是一個自負且能力超強的將軍,自然也不給韓信“拋頭露面”的機會,那怕是一次牛刀小試都不行。
秦漢時期的巴蜀邊陲還屬蠻荒之地,曾經同劉邦一起入關的那些關東兵士大都不願意再去“開荒”。所以,一路上開溜的人比比皆是。但是韓信的意志很是堅定,一路跟隨劉邦到達南鄭(今陝西西南)建都。
到達南鄭不久,韓信就了犯錯,論罪當斬,幸虧太僕夏侯嬰(劉邦的趕車司機)及時將其救下。隨後,經一番深度溝通,夏侯嬰終於感覺到韓信絕非“池中之物”。於是請求劉邦重用韓信。
而劉邦雖然對夏侯嬰信任有加,但對韓信為人卻並不甚瞭解。為了不撥夏侯嬰的面子,劉邦乾脆給了韓信一個治粟都尉的官職。何謂治粟都尉?簡單說就是糧庫庫管。明顯,這是大才小用,韓信覺得自己被用錯了地方。但是抱怨歸報怨,但韓信還是花一小點兒功夫把複雜的工作完成的井然有序。如此一來,韓信便引起了劉邦大總管蕭何的注意。
經蕭何暗中觀察發現,別人每天費九牛二虎之力、忙到焦頭爛額的工作,到韓信手裡盡然探囊取物一般輕鬆。因此,出於好奇,蕭何開始主動關注韓信。經過閒下交談,蕭何確信韓信絕對是不可多得的大才,遂決定向劉邦舉薦。但是還沒等蕭何去向劉邦開口,韓信就拎包開溜了,因為他看不到出頭之日,不願意就此埋沒一生。如此可急壞了蕭何。所以,蕭何也顧不上同劉邦打聲招呼,便匆匆去追韓信。
好在韓信沒走太遠,幾天後被蕭何趕上。蕭何向韓信保證,必在劉邦面前鼎力推薦,讓其統領千軍萬馬。韓信相信蕭何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遂一起返回。劉邦當然不明白其中緣由,認為蕭何不辭而別,見面就是一頓臭罵。經蕭何解釋,劉邦還對韓信將信將疑,不肯委以重任,但蕭何願以身家性命作擔保。如此,劉邦才認為蕭何是認真的,並沒誆騙自己,於是決定給韓信封壇拜將。
事實證明,蕭何成就了韓信,而韓信成就了劉邦公元前205年,項羽前往齊國平定田橫兄弟叛亂,劉邦趁機率軍殺出關中,直取項羽都城彭城,韓信則於“三津”一帶繼續圍剿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等人的殘部。劉邦彭城兵敗後,開始於滎陽、成皋、廣武與項羽展開對峙,而韓信則一路北上滅魏國、代國、趙國、挾迫燕國投降,然後吞併齊國,從而在戰略上掏空了項羽的大後方。
不僅如此,韓信還於澭水一戰全殲項羽20主力大軍,被項羽視為左膀右臂的龍且也殞命疆場,致使項羽只剩下10萬人馬的家當勉強應對劉邦。因此到目前為止,楚漢之爭的勝負以見分曉,項羽不得已做出讓步,同劉邦定下“鴻溝之約。”然後率軍東撤。顯然,劉邦認為這是消滅項羽的絕佳機會,於是命韓信南下佈局,全殲項羽。
鳥盡弓藏,功敗垂成然而,當韓信剛剛返回定陶大本營不久,劉邦便尾隨而至,並且趁韓信毫無覺察的時候奪了其將印,順便連齊王之位也一起擼下。好在劉邦就地稱帝,又封韓信為楚王,都下邳。
楚國雖是韓信故鄉,但於富庶廣袤的齊國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但於韓信還夠得上是心裡安慰。於是,韓信怏怏不樂、衣錦還鄉。但是,還沒有等韓信在楚地“生根發芽,開枝展葉”,又被劉邦用陳平的“偽遊雲夢澤”之計抓到長安,再次貶為淮陰侯。
所以,劉邦一旦去世,韓信極有可能衝出“牢籠”,甚至威脅到漢室江山的安全。而呂后對於這一切早已瞭然於心,並未雨綢繆。所當,劉邦於代國一帶平定國陳豨叛亂時,呂后遣蕭何將韓信誘騙到長樂宮,斬殺於長樂宮鍾室之中。
兩個成語流傳後世到此,韓信的人生結局可用兩個成語概括,即“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與“鍾室之禍”。顯然,如果沒有蕭何這個伯樂賞識,韓信這匹千里馬極有可能一生默默無聞。但是,最終蕭何把韓信推向神壇,但又親手將其埋葬。因此才有流傳千古的“成於蕭何,敗於蕭何”的成語典故。
-
15 # 酒翁
說到韓信,大家都非常熟悉,用現在的話來說,韓信的故事就是一個勵志的故事,更是一個充滿著正能量的故事,從一開始的被人瞧不起,差點淪為乞丐,到後來的發跡,其實韓信身上有著很多的成語。
從最一開始,韓信還是個窮小子的時候,被鄉里的惡霸欺凌,有了“胯下之辱”,到後來因為餓了沒飯吃,受洗衣服的老母親的賜食,有了“一食千金”,後來逐漸發跡後,最著名的莫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上述列舉的也只是韓信一生中的個別例子,題主提到的去世時,產生了兩個成語,那又究竟氏什麼呢?咱們今兒來說說。
第一個則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前文說過,韓信早年的時候,那是非常的落魄,以至於有了“胯下之辱”的經歷,韓信胸懷大志,有著一腔熱血,本想著大展巨集圖一番,但實際卻渾渾噩噩,一路走來,都是一些無罪輕重的工作,什麼看守倉庫的小兵,可就是這個不起眼的小兵,韓信也出錯了,以至於劉邦想殺了他,韓信一想這要是一刀子下去,自己這一腔熱血,就真的只剩熱血了,於是韓信大喊漢王難道不想要天下了嗎?這一喊,不得了,這是個人物啊,於是劉邦的司機夏侯嬰看出了韓信那一點的與眾不同,就到劉邦面前美言幾句,沒曾想,還真將韓信這條小命給保下來了,但保下來歸保下來,但劉邦並沒有因為韓信那一嗓子,就對韓信另眼相見,因為在當時那個戰亂時期,空有一腔抱負的大有人在,作為漢王的劉邦,也不可能聽你扯一嗓子,就重用你。
所以,韓信還是繼續當他的小兵,但韓信保下命來後,並沒有繼續沉淪,而是開始接近蕭何,蕭何和夏侯嬰在劉邦面前的份量又不一樣了,若是能讓蕭何幫自己說幾句好話,那結果可就不一樣了。蕭何這人也不錯,確實幫韓信在劉邦面前美言了幾句,但在劉邦看來,覺得韓信有點說大話,吹牛的感覺,所以,也沒當回事。
但韓信看出來了,劉邦根本就不是一個明主,因為韓信自認有才,可三番五次的託人幫說話後,劉邦還是沒有重用自己,於是韓信就將劉邦與項羽相提並論了,並一怒之下,韓信離開了劉邦,但這蕭何一聽韓信走了,不可罷休啊,因為蕭何也覺得韓信是個人才,於是蕭何趕緊扔下手頭的事兒,追韓信去了,於是就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劉邦覺得好奇啊,這堂堂的蕭大人,怎麼就因為一個看倉庫的小兵,而這麼不顧及形象呢?劉邦也就開始對韓信感起興趣來,這麼一來二去,劉邦也就是對韓信的有點意思了,於是韓信也就被慢慢啟用了。這就是“成也蕭何”
那“敗也蕭何”又是什麼意思呢?
在韓信成為大將軍後,真是無往不勝啊,給劉邦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韓信也因此與蕭何、張良成為了漢初三傑,別看韓信後起,但這官職可超過了蕭何和張良,蕭何和張良氏侯爺,而韓信則是王爺。但只可惜,劉邦老了之後,成功之後,開始忌憚韓信了,開始走了害怕臣子功高震主的路子了,於是開始消弱起韓信來,從齊王變成楚王,從楚王變成淮陰侯。但真正逼得韓信走上絕路的,並不是因為他的“功”,而是因為他的愚蠢。
在一次劉邦親自率兵鎮壓的叛軍時,韓信開始走上了謀反的路子,但只可惜,韓信這個陰謀被認告發到呂后那去了,呂后對韓信本來就有意見,於是呂后就和蕭何謀劃,讓蕭何給韓信下了個套,勸說韓信去給劉邦慶功,蕭何對於韓信時啥樣的干係,韓信於是就去了,誰曾想一去之後,就屬於自投羅網了,韓信就這麼被蕭何用計策死於長樂宮。這麼著,就是個“敗也蕭何”。
第二個則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這個成語不陌生,不僅僅是劉邦,後來的朱元璋,雍正都幹過這種事兒,韓信在幫劉邦打下江山後,對於大漢來說,屬於大功臣,韓信被賞賜王爺,可謂到了人生的巔峰,但劉邦不是個甘心讓你永遠風光的君主,雖然你幫了我,但現在要江山有江山,要權力有權力,韓信對於劉邦來說,作用就小了很多;再加上這韓信,在軍事指揮上是個奇才,但在為人處事,為官之道上,卻有點木訥,韓信之所以將自己葬送,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有謀反的意思,雖說韓信究竟是否有謀反的心,無法確定,但韓信與項羽的舊將鍾離昧來往,這就是他不會做官的體現,就這麼來說,韓信就洗不乾淨自己謀反的嫌疑。再加上大漢成立,對你的依賴小了,可你又大權在握,此時不借此除你,又待何時?於是這才有了,韓信的臨終感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
-
16 # 博而化易
韓信之死令千古嘆惋,他助劉邦奪得天下,反被劉邦殺害,是狡兔死、走狗烹的典型案例。
像韓信這樣傑出的軍事家,更是被後人推為“兵仙、戰神”的人物,他傳奇的一生
背後又有多少故事流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聊聊韓信的一生,以及因他而流傳下來的那些成語,因篇幅所限,我們只略說其中一部分。
一、懷才不遇的韓信韓信由於出身卑微,自己也沒有謀生的一技之長,所以生活也就沒有經濟來源,十分貧窮,最初每天飯點去亭長家蹭飯,後被亭長嫌棄而絕交。
後來韓信厚著臉皮投靠一個洗衣婆婆那裡,依然被婆婆嫌棄男子漢不能養活自己。
韓信還因為自己經常佩劍而被羞辱。韓信投軍項羽,多次獻策,也不受重用。
離開了項羽,依然不得志,只是做了一個倉庫管理員,因為一次犯法還差點被斬首,他舉目仰視,看到了滕公夏侯嬰,說:“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 ",夏侯嬰也感覺得他不是普通人,就放了他,同他交談,覺得是個人才,就推薦給漢王劉邦。劉邦讓他任糧官,一直到蕭何發現韓信,多次向劉邦推薦都沒有得到重用,韓信就獨自離去,蕭何上演一出月下追韓信的千古名劇。
這個時期的韓信有胯下之辱、一飯千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等成語。
二、人生巔峰的韓信劉邦拜將,韓信開啟人生的大門,採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策略,出其不意的攻克關中,第二年楚漢會戰,劉邦被項羽打敗,韓信出面收拾殘局,背水一戰,以幾萬的人數擊敗了二十萬的趙軍,接著不費一兵降伏燕國,攻破齊國,被封齊王,自此楚河漢界,項羽東歸,韓信用伏兵殲滅項羽,取得全面勝利。
這一時期的韓信有解衣推食、戰無不勝、國士無雙、十面埋伏、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兵仙神帥、匹夫之勇、婦人之仁等成語。
三、被劉邦殺害的韓信天下大定,韓信馬上失去了兵權,改為楚王。
韓信到任後做了三件事,找到了那個洗衣婆婆,給了很多錢;找到那個無賴,給了一個工作;找到那個亭長給了一筆錢。
因為劉邦的懷疑,韓信殺了鍾離昧討好劉邦。被將為淮陰侯。韓信當然不開心啦,就鼓動別人造反,失敗後被殺在長樂宮,死於公元前196年。
這一時期的韓信有勳冠三傑、伐功矜能、偽遊雲夢、肝膽照人、鍾室之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問路斬樵、傳檄而定。
關於韓信的成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戰國策齊策》、《西漢演義》等書籍。
胯下之辱、一飯千金、解衣推食、戰無不勝、國士無雙、十面埋伏、背水一戰、拔旗易幟、置之死地而後生、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兵仙神帥、居常鞅鞅、功高震主、金石之交、獨當一面、略不世出、不賞之功、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推陳出新、勳冠三傑、伐功矜能、偽遊雲夢、肝膽照人、鍾室之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問路斬樵、傳檄而定、多多益善、鳥盡弓藏、氣錘山河、鄉利倍義、一竿之微。
韓信悲劇的原因有很多,韓信雖然身佩寶劍,卻無陽剛之氣,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養活自己,被老婆婆輕視瞧不起,被市井流氓欺辱。在韓信的內心還是一個懦弱自卑的性格。
韓信確實才華橫溢,但沒有自己的事業,反過來劉邦沒有才華,卻擁有蕭何張良樊噲等人跟隨,十分明顯的顯露了韓信的性格軟肋。
-
17 # 女青年神吐槽
韓信一生可謂傳奇,少有人能活得像他這樣瀟灑。
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靈活用兵,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其指揮的井陘之戰、濰水之戰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
作為戰略家,他在拜將時的言論,成為楚漢戰爭勝利的根本方略。
作為統帥,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
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可惜封建王朝的開國武將,多數逃不過一個“鳥盡弓藏”的宿命。兵仙韓信也不例外,更可惜的是,韓信盡然是死於婦人之手,這是比“胯下之辱”更加難以接受的恥辱。
因此,千百年來,關於漢初的故事經久不衰,而“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不僅故事廣為流傳,關於他的成語盡然也流傳下數十之多。
由於“死於婦人之手”的特殊性,因此與此有關的兩個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鍾室之禍”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韓信於秦朝末期、天下大亂之計,首先投奔項梁、項羽義軍,奈何未得到重用。
之後轉投劉邦,仍不受重用,雖有夏侯嬰推薦,仍然只是個治粟都尉。
後又經夏侯嬰推薦,被丞相蕭何看重,奈何還是不被劉邦重視。韓信一氣之下,準備離劉邦而去。於是蕭何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韓信”的大戲,並極力推薦,最終滿足了韓信的願望,成功當上了大將軍。
這便是“成也蕭何”的由來。
韓信當上大將軍之後,果然不負眾望,屢屢建功。
(1)制定“漢中對策”,設還定三秦之計。
(2)劉邦兵敗於彭城後,韓信先破楚軍於京、索之間,後平定魏國,請命北伐拿下代國。
(3)劉邦收韓信精兵後,背水一戰,擊敗趙國。
(4)支援劉邦以及清除項羽派往趙國的奇兵的同時平定剩下的趙國城邑。
(5)全殲龍且二十萬楚軍。
(6)帶兵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致項羽身亡。
由於功高震主,稱帝后的劉邦對韓信甚是忌憚,終於找藉口將韓信從楚王貶為淮陰侯。由“王”到“候”,韓信心裡的痛苦可想而知,便和陳豨商量好一起謀反(其實,謀反可能只是韓信的一時氣話)。
當時劉邦已經親率大軍征討陳豨,呂后便讓蕭何騙韓信入宮,一代兵仙就此隕落深宮。
這就是“敗也蕭何”的由來。
“鍾室之禍”一代兵仙的死亡方式也頗有戲劇性,呂后將韓信置於懸鐘之下,讓人用竹籤捅死了。這便是“鍾室之禍”的由來。
(如此看來,呂后此人真是頗有藝術細胞,用簽字捅死韓信,將戚夫人做成人彘,還真是感性大於理性。)
“漢以六合為家,是賴淮陰之策”這是唐太宗李世民對淮陰侯韓信的評價,短短十二個字,道盡了韓信一生的功勞。
韓信熟諳兵法,稱自己用兵“多多益善”絕不是自我膨脹。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
因此,關於韓信的成(俗)語,千百年來流傳甚多,僅僅有關戰術的典故就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臨晉設疑、夏陽偷渡、木罌渡軍、背水為營、拔幟易幟、傳檄而定、沈沙決水、半渡而擊、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其餘像“胯下之辱”、“推陳出新”、“一食千金”、“獨當一面”、“國士無雙”、“解衣推食”、“戰無不勝”、“功高震主”、“金石之交”、“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置之死地而後生”等更是不勝列舉。
最後,用漢高祖劉邦的話,緬懷一下漢初三傑吧: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
18 # 史曉生
“兵仙”韓信,真可謂是“人形成語製造機”。
提到韓信,人人都知道他是難得的軍事奇才,他以布衣之身起家,在秦末漢初時大放異彩,為劉邦建立大漢王朝立下了不世功勳。
而除了因具備難得的軍事奇才,被後世譽為“兵仙”外,韓信還有個綽號,叫做行走的“成語製造機”。
甚至毫不誇張地說,韓信的一生,就是被成語串聯起來的一生。
不管是在他尚未發跡之時,還是在他南征北戰之際,以及在他被誅殺之後,發生在他身上的一樁樁典故,都成了後世耳熟能詳的一個個成語。
那麼,關於韓信的成語都有哪些呢?另外在他被誅殺之後,又成就了哪兩個成語呢?下面,就讓我們回顧歷史,一起走進韓信那被成語“串聯”起來的一生。
韓信最早“創造”的第一個成語,即胯下之辱。
當初在秦末時,韓信還是淮陰街頭上一個小混混,史料記載他不僅窮且品行還不太好,加上時常去別人家蹭飯,這就導致了很多人都不待見他。
而當時淮陰街頭上有個幹屠戶的人,極為看不慣韓信的做派,他就認為,韓信雖然人長得高大,也時常佩戴一把劍四處溜達,但其實是個膽小鬼。
因此,這個人就當眾羞辱和挑釁韓信,拿言語來試圖將其激怒。
他是如何挑釁的呢?此人對韓信說,如果韓信不怕死,那就拿手裡的劍來刺他,如果承認怕死,那便從此人的褲襠之下鑽過去。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鑽褲襠也並不算是太過羞辱吧?
事實上並非如此,秦末時的男人,不像現代人有內褲可穿,而是穿一種叫做“絝”的內衣,這種內衣除了沒有褲腰只有兩隻褲管外,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褲襠。
也就是說,這種衣服除了能蓋住一部分腿部外,重要的地方是真空的。
而再來看那個屠戶對韓信的挑釁,是不是就會覺得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羞辱呢?畢竟,任誰都不想“長針眼兒”吧。
但最終,韓信卻忍了下來,不僅沒有反抗,反而在眾目睽睽之下,從這個屠戶的褲襠下鑽了過去。
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胯下,蒲伏。---《史記·淮陰侯列傳》
這件事,便是“胯下之辱”典故的由來,而韓信之所以能忍得了此等羞辱,自然是有他自己的考量,當時的他不是沒有一劍殺了那個屠夫的能力,但是他卻不能殺。
主要的原因,是殺了屠夫,確實逞了一時之快,但秦末律法嚴苛,韓信如果這麼做的話,就會葬送自己的人生,而他還有更遠大的理想尚未完成,因此他才會忍受這種侮辱。
而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後韓信飛黃騰達榮歸故里之際,不僅沒有殺掉這個屠夫,反而還給他一個官做,因此後世便用“胯下之辱”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能忍天下之不能忍,並最終成就非凡事業之人。
而韓信“創造”的第二個成語,叫做“一飯千金”。
這個典故也是發生在韓信落魄之際,隨著母親病逝,韓信吃飯都成了問題,加上他不怎麼招人待見,因此經常就是上頓不接下頓。
某天,韓信實在是餓急了,因此就嘗試著去河邊釣魚,但始終沒能釣上來,到了最後,韓信幾乎都要餓暈了。
這個時候,經常在河邊洗衣服的一位大娘,心裡可憐韓信,就把隨身帶的飯分給韓信吃,並且,一連幾十天天天如此。
而韓信也靠著這幾十天大娘的“贈飯”,算是沒被餓死,當時他出於感激對這位大娘說,說自己若是日後發達,必然會重重報答。
韓信這話,反而讓大娘很生氣,大娘就說,自己不是為了圖報答,而是單純看韓信可憐才這麼做的。
不過,雖說大娘不求報答,但韓信卻銘記在心,多年後他成為大將軍回到故鄉,專程去找到這位大娘,以“千金”去酬謝當初的“一飯”之恩。
這便是“一飯千金”這個成語的來歷。
而第三個成語,叫做“國士無雙”。
陳勝吳廣起義後,韓信離開家鄉,先是投奔了項梁,但項梁兵敗身死,其部隊歸了侄子項羽,而韓信又開始跟著項羽混。
但在項羽手下,韓信並未得到重用,其提出的意見項羽也均不採納,這就讓韓信極為鬱悶。
因此,韓信趁著劉邦入蜀的機會,果斷離開項羽而投奔劉邦,但去了之後,最開始同樣沒有收到重視,甚至某次因為犯事還差點被殺,幸虧劉邦的“司機”夏侯嬰仗義出手,才讓韓信保住了性命。
之後,劉邦的謀士蕭何結識了韓信,兩人多番長談,蕭何覺得韓信是個難得的人才,因此就推薦給了劉邦,希望劉邦能重用韓信。
但當時的劉邦並未發現韓信有什麼特殊之處,因此對蕭何的話也不當回事,而韓信這邊,看劉邦不拿他當回事,當即就趁著晚上跑路了。
而他這一跑,得知訊息的蕭何趕緊去追,這便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
好不容易把韓信追了回來,蕭何鄭重其事地告訴劉邦,這韓信是普天下找不到第二個的“國士”,如果劉邦想奪取天下,那必須留住並重用韓信。
最終,在蕭何的勸說下,劉邦端正態度,拜韓信為大將軍,由此,韓信“國士無雙”的名聲也被外人所熟知。
接下來,便是“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以及“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幾個成語了。
這其中,“匹夫之勇”以及“婦人之仁”,是在韓信被拜為大將軍後,他和劉邦分下當先局勢時,評價項羽所用到的兩個成語。
當時韓信就說,項羽雖說勇武,但卻不願意放權,也不願意重用其他賢將,因此只能算是“匹夫之勇”。
另外,韓信還認為,項羽表面上對兵卒“關懷備至”,手下人得病又是痛哭又是分食物給他們吃,但真等到下面人立功了,卻不捨得對其封官加爵,此乃“婦人之仁”,即施小恩小惠,卻不識大體。
而在一番分析後,劉邦深以為然,大有與韓信“相見恨晚”之感,之後,在韓信的建議下,派出幾百兵士去修繕通往關中的棧道,以此來迷惑守將章邯,而暗地裡,劉邦派韓信從故道一路奔襲至陳倉,最終佔據此城,迫使章邯逃走。
此戰,在韓信的妙計之下,劉邦得以進入咸陽,並收復關中大片土地,為之後戰勝項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再然後,就是“獨當一面”、“背水一戰”、“拔旗易幟”以及“置之死地而後生”。
劉邦進入咸陽後,聲勢大振,緊接著又降伏了魏王豹、河南王申陽等人,由此得以統制各諸侯人馬。
之後,劉邦與項羽決戰於彭城,但最終劉邦大敗,幾十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沒。
最終劉邦一路逃至夏邑才勉強站穩陣腳,在這裡,他與張良商議下一步的計劃,而張良則對他提出了對當時局勢最為有利的建議。
張良提出,首先要聯合素來與項羽有矛盾的九江王鯨布,其次再和同樣反對項羽的彭越搭上交情,藉助此二人的力量一同對付項羽。
另外張良還說,在劉邦的手下將領中,只有韓信才能擔負起“獨當一面”的重任,只要劉邦能繼續加大對他的重用,再加上鯨布、彭越這二人,三人聯手,一定能擊敗項羽。
而韓信確實也不負眾望,在之後,先是率兵採取“疑兵之計”,擊敗了降而復叛的魏王豹,為自彭城失敗以來,士氣低落的漢軍打了一針強心劑。
之後,韓信提出開拓北方戰場的建議,得到了劉邦批准,因此他帶兵數萬,向趙國發起進攻。
當時韓信一改兵書的規則,而是把兵力集中背靠在外人看起來是“死地”的水邊,並在此擺開架勢,準備與趙軍交戰。
而趙軍這邊,看到韓信的架勢後,均認為這是“找死”的行為,因此便加大攻勢衝向韓信,但韓信對此早有安排,他之所以把士兵安排這此種絕地,就是為了激發士兵的勇氣,從而達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境界。
果然,兩軍開戰後,漢軍士兵由於沒有退路,因此就迸發出非凡的戰力,與趙軍殺得難解難分,與此同時,韓信趁趙軍傾巢而出之際,又派了兩千輕騎帶著漢軍旗幟摸進了趙軍大營,並迅速將趙軍營中的旗幟全部換為漢軍旗幟。
因此,在趙軍久攻不下漢軍的“背水陣”時,一回頭又發現自己的大營遍插漢軍旗幟,當即就認為大營已落入敵手,之後趙軍陣腳大亂,最終被韓信徹底擊敗。
這便是“井陘之戰”,而從此戰中就能看出,韓信真的是將兵法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另外,還有“解衣推食”、“略不世出”、“功高震主”、“不賞之功”。
這幾個成語的典故,發生在濰水之戰後,在濰水之戰中,項羽的楚軍被韓信大敗,同時得力干將龍且也戰死,這就讓項羽極為慌亂。
不得已之下,項羽派人去說服韓信,希望他能保持中立,來一個三分天下。
而面對項羽的勸說,韓信對來使提到,他當初在項羽手下時不受重用,而到了劉邦這邊,劉邦又是授予他將軍之印,又是把衣服脫給他穿,還分食物給他吃,即“解衣推食”,有此等大恩,韓信說什麼都不願意反叛劉邦。
之後,韓信謀士范陽人蒯通也找到韓信,勸說他三分天下,他認為韓信有不世出的謀略,即“略不世出”,加上功勞顯赫,已經到了賞無可賞的地步,這樣一來便是“功高震主”,因此,希望韓信早做打算。
而韓信再一次表達了劉邦對自己有恩,自己肯定是不會背叛他的意思,因此最終拒絕了蒯通。
最後的榮光:“十面埋伏”、“四面楚歌”。
公元前202年,劉邦為徹底擊敗項羽,聽從張良建議,大封韓信、彭越,並命韓信主持對項羽的征討之戰。
此後,韓信從齊地發兵,彭越則從梁地發兵,最終連同劉邦一起,共同形成對項羽的合圍之勢。
而項羽這邊,不敵多方合圍,不得不撤兵至垓下(今安徽靈璧),而在這裡,韓信採用“十面埋伏”之計,即將項羽包圍的裡三層外三層,如同天網一般,徹底斷絕了項羽的所有出路。
並且,在這種重重包圍之下,項羽一方在夜裡又聽到周邊響起楚國的歌謠聲,誤以為楚地已盡落入劉邦之手,因此士氣頓時跌落,不得不突圍逃竄。
最終,突圍至烏江邊上的項羽自刎身死,至此,劉邦獲得最後勝利。
這便是垓下之戰,而這一戰,是韓信人生中最後一次高光時刻,隨著不久後劉邦登基稱帝,韓信也逐漸走向末路。
君臣猜忌:“多多益善”、“偽遊雲夢”、“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居常鞅鞅”
劉邦登基後,某次與韓信喝酒談天,就提到了武將的本領,當時劉邦就問韓信,自己這樣的水平能帶多少兵?
韓信回答說,以劉邦的能力,可以帶十萬士兵作戰。
對這個答案,劉邦並不是太滿意,於是他就反問韓信會帶多少兵?而韓信當時自信地回答道,自己帶兵的話,那必須是多多益善。
這意思就是說,自己的能力在劉邦之上,而他這話一出,劉邦當時臉上就有些掛不住,於是就說,既然你水平這麼高,怎麼如今卻只是我的部下呢?
對於劉邦的質問,韓信在當時確實給出了一番解釋,他說自己只會帶兵,因此多點少點都一樣,而劉邦則是善於統領將領,所以即便能帶的兵少,但依然能讓韓信這樣的人才為自己所用。
不過,韓信解釋歸解釋,劉邦嘴上沒再說什麼,但心裡已經開始對韓信有了猜忌,畢竟韓信的能力他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就不如先下手為強。
之後,有人上書告發韓信謀反,劉邦拿不定主意,就找來大臣商量,不少大臣都建議趕緊捉住韓信殺了他,但謀士陳平卻認為,如果直接公然發兵捉拿韓信,未必是他的對手,因此倒不如換個方式,即“偽雲夢遊”。
什麼意思呢?就是讓劉邦家假裝要出巡雲夢大澤,在走到韓信封地附近後,召韓信來覲見,這樣就可以趁機將其拿下。
而韓信這邊接到旨意後,也是相當猶豫,但最終還是去見了劉邦,最終遭到劉邦生擒。
在被生擒後,韓信就破口大罵,說劉邦這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舉,不過,劉邦這次並未殺掉韓信,而是將其押回洛陽後,赦免了其罪過,貶為淮陰侯而結束。
而在被貶為淮陰侯之後,韓信也知道劉邦忌憚自己的才能,因此就時常稱病不參加朝會,天天深居簡出,躲在家裡悶悶不樂,在這種情況下,韓信的心情可想而知的必然十分鬱悶,這便是“居常鞅鞅”。
最終的結局:“鍾室之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到了公元前197年前後,劉邦已垂垂老矣,而當時的韓信只不過才三十多歲,正值年富力強,因此,雖說將韓信貶為淮陰侯,又收回了其兵權,但劉邦依舊對韓信不放心。
而對於劉邦的心思,其妻子呂后是一清二楚,因此趁著劉邦帶兵征討陳豨的機會,就準備設計將韓信除掉。
不過想歸想,呂后又擔心韓信如果不來該怎麼辦,這個時候,謀士蕭何為呂后出了一個主意。
蕭何歷來與韓信的關係不錯,當初正是他將韓信追回,並建議劉邦對其重用,因此他就建議,由自己出面,親自去請韓信,這樣韓信就不會懷疑,自然就會來了。
而他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
史料記載,在韓信到了長樂宮之後,當即就被呂后提前安排好的武士五花大綁,此時韓信還不住地呼叫蕭何,希望蕭何能出來救他一次,但蕭何始終沒再露面。
之後,呂后於長樂宮的鐘室之內,將韓信殺死,至此,一代“兵仙”,黯然隕落。
也正是因為韓信之死,有蕭何出面誆騙的因素導致,因此後世就評價韓信的人生和結局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而他是在長樂宮的鐘室內死在了宮女手裡,所以後世便稱此事件為“鍾室之禍”,用來比喻功臣被殺。
這便是大致描述韓信人生的部分成語,從這些成語中就能看出,每一個都代表了韓信不同的人生階段,比如落魄時的“胯下之辱”、被重視時的“國士無雙”,以及大展神威時的“背水一戰”等,當然,也包括他被呂后處死後,所成就的兩個成語,即“鍾室之禍”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此再次說明,韓信的一生,真可謂是被成語串聯起來的一生。
-
19 # 水墨江南RDHi
韓信在鍾室被殺,《鍾室之禍》便用來比如功臣遭忌被殺,而韓信的死成就了不少的成語,《戰無不勝》也是劉邦建立漢朝後對韓信的評價。
巜婦人之仁,匹夫之勇》都是韓信諷刺項羽的評價,而韓信的死就是巜鍾室之禍》以及《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是蕭何開啟了韓信光輝的人生,又親手將這段光輝毀滅在自己的手裡。
回覆列表
軍事奇才韓信之死,被一群宮女用竹子捅死,只成就了兩個成語
推薦語:在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我們都會面臨很多的誘惑,很多人在面對這些誘惑的時候,會迷失自己的本性,彌足深陷,而最終也與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失之交臂。他們之所以會被外界的事物所誘惑,源於他們的無知,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人類而言最大的危險就是無知。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全面的去思考這些誘惑,我們沒有想過誘惑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來意,你看到別人向我們丟擲了橄欖枝,我們就欣然接受,從來都沒有思考過這橄欖枝背後到底代表了什麼?天下並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有所收穫就肯定是要付出的。別人也不會平白無故就這樣便宜你,所以在面對這些誘惑的時候,一定要謹而慎之。
當時劉邦心裡千百個不願意,韓信是以半要挾半商量的語氣向劉邦提出這樣申請的,劉邦如果不答應韓信要求的話,很有可能手握重兵的韓信就會和自己當場翻臉,自立為王,這對於劉邦是沒有絲毫好處的,為了自己的安全以及以後的霸業所考慮,劉邦才答應韓信的。
政治低能,沒抓住時機第2個原因便是因為韓信的政治低能。韓信用兵如神,一直都是後世很多能人所崇拜的,在楚漢爭霸之中,韓信展現出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他的用兵之道歷來是兵家所推崇備至的,對於韓信的軍事能力這些大家都是欽佩不已的,然而與其非凡軍事能力相比,韓信的政治能力真的是捉襟見肘。
韓信在逼迫劉邦封自己為齊王之前,他的謀士曾經勸說他以齊國為根據地和項羽還有劉邦三分天下,然而當時手握重兵的韓信卻缺乏政治遠見,對於謀士的提議猶豫不決,當時他自封代理齊王,劉邦答應了之後,他非常的開心。然而當時劉邦心裡的真實想法,他根本就不知道,也因此喪失了爭奪天下的大好時機。
雖然當時韓信幫助劉邦取得了楚漢戰爭的最終勝利,可是也因為齊王這件事情導致兩個人的積怨越結越深。優柔寡斷的韓信一方面做不到擁兵自立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而在另一方面韓信因為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也因為沒有辦法審時度勢,最終導致了悲慘結局。
劉邦殺意已決,只成就兩個成語第3個原因則是劉邦當時對他殺意已絕。對於劉邦而言,韓信已經是莫大的威脅了,只有除掉韓信,自己才能夠永絕後患。在楚漢戰爭剛結束的時候劉邦就立馬奪去韓信的兵權,改封他為楚王。在那之後劉邦又對韓信實行了一連串的奪權降封,其實當時已經傳遞出了危險的訊號,然而韓信卻沒有足夠清醒的認知,他不知道劉邦已經對自己戒備之深。
如果在當時韓信可以自己主動交出兵權並且負荊請罪的話,劉邦尚且可以饒他不死,然而韓信並沒有這些遠見,最終也導致自己悲慘的下場。就這樣一代軍事奇才,活活慘死在了呂后的手中,終年35歲。韓信的一生只成就了兩個成語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韓信的一生完全都是被自己作沒的,明明自己有著超凡的軍事能力,韓信本可以憑藉自己雄厚的軍事能力三分天下,然而最終因為自己的猶豫不決,落得了這樣的一個下場,韓信的一生波瀾壯闊堪稱傳奇,然而最終他的下場實在是令人扼腕嘆息。
總結:他致命的短板就在於自己的情商實在是太低了,根本就不懂得籠絡人心,也不懂用人。劉邦表面上看起來很禮賢下士,其實心裡面有著更深層次的想法,表面上劉邦看起來特別的豪爽,對人總是和顏悅色的,別人也願意對他心悅誠服,韓信如果在這些方面能夠有劉邦一半的話,也許後面也不會有這樣的下場了,對於韓信你還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討論,時代的進步和歷史的變革,我將與你同在!
參考文獻《楚漢爭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