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onelY
-
2 # 寤寐曇華
我只是粗略看過她的幾本書,談不上有多深刻的瞭解。起初是因為幾句話對她的作品有了好奇心。後來看了她寫的書發現這絕對是個才女。人情世故,風花雪月,在她的手裡被揉碎,化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在你眼前,所見即所得。
湖光山海,世味百態,就像一副水墨畫搬鋪在你面前,展卷。她的筆鋒樸實無華卻異樣堅實。四月裂帛,以箭為翅,煙波藍是我在圖書館和網上找到的,當初為了找她的書可是花了好大的氣力。
我逐漸明瞭,其實人世的生滅故事早已蘊涵在大自然的榮枯裡,
默默地對人們展示這一切,預告生生不息,也提挈流水落花。人必
須窮盡一生之精神才能徹悟,但對這草原上每一棵草而言,春萌秋
萎,即具足一生。
是不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就把生活剝開將本質明晰地闡述明白。這是一個極其聰慧而又對生活有深刻理解的人才會有的感悟。你可以是博學的智者,也可以是一個普通的人,走進她的世界,所有人都是一體,在裡面交流,恣意瀟灑。
她或許瞭解你的堅持,你卻不一定進得去她固執的內野。你們都航行於真理的海,沿著不同的鯨路。你只希望她到你的船上,你知道她的舟是怎麼空手造成的?她愛她的扁舟甚於愛你,猶如你愛你的船甚於愛她。如果你為她而舍船,在她的眼中你不再尊貴,如果她為你而棄舟,她將以一生的悔恨磨折自己。的確,隱隱有一種存在遠遠超過愛情所能掩蓋的現實,如果不是基於對永恆生命衷心尋覓而結縭的愛,它不比一介微塵驕傲。你們曾經歡心驚歎,發現彼此航行於同一座海洋;現在,卻相互爭辯,只為了不在同一條船上。假設,她願意將你的纜繩結在她的舟身,不要求你棄船,那麼你能否接受她的繩,不要求她覆舟?
一個曾獲吳魯芹散文獎、時報文學獎等獎項的人,實力再無爭議。更何況只要是你看過他的書,就會無可釋懷地將自己困擾的思緒放到天馬行空的世界馳騁,我個人認為這是作家中少有人能達到的。依稀記得那句“梅花落滿了南山”。我對人生有了新的思考,人越活可能越明白,也可能逐漸困於這個五光十色光怪陸離的世界。在文學海洋中,她的燈塔始終不滅,有緣者接受它的光亮,便能看見更清晰的海浪,有了去向遠方的暢想。
希望有更多的人瞭解這位文學海洋的遺珠。也希望有更多人在駁雜的樹上能看清自己追求的光亮。
回覆列表
迄今已經三四年沒有看簡嫃了,不知道是興趣變了,還是情感沒有以往細膩了。
初中時第一次接觸她,那時涉世不深,沒讀過什麼書,唯憑數本雜誌窺豹,記得那時她和雪小禪,安意如,安妮寶貝,張小嫻她們都很火,幾本文學雜誌上常常引錄。所以雖眼未親睹,心實嚮往之。
後來,有機會看了她的《微暈的森林》,當時初看確是心神具震。文字之輕靈,情感之細膩,敘事之恬淡。於我都是首見,那段時間真是奉其為天人。再而言,簡嫃文章女性特色十分濃郁,這倒不是說她寫女性寫的很好,而是說她在繪景繪物時賦予了景物以她自己的感情,這對彼時拜倒於餘秋雨的我來說有如開天眼。我今日尚記她那篇討論嬴政呂不韋父子君臣的文字,當真於沉重歷史中陡添清新淡雅之氣。
只是她也就如此了。
《女兒紅》小說張力不夠,且臺南方言夾雜略顯晦澀,文字清麗有餘,氣勢不足。
《只緣身在此山中》論佛太過,而空論無實,略顯無聊。
再後來慶山的東西初看就不喜,其他的幾位也無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