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理想主義實驗室
-
2 # 秋陽讀線裝經典
看來真的落伍了,不搜尋一下,都不知道飯圈文化的意思,大概就是粉絲圈相關文化吧,但似乎又有不同。
飯圈文化伴隨著的組織性和目的性。現在看來基本是明星粉絲群為主。對這個本身存在的合理性,我們予以承認。
但看過許多新聞和解讀之後,也確實開始有擔憂。某些飯圈組織因為有人經營管理,必然產生利益驅動。
如果是優質偶像加強優質粉絲,本身是真正的正向促進的,是無可厚非的。但看到某些粉絲過激的行為,我們很難不去擔憂,有些粉絲是否理智追星。
如果粉絲過度追星給個人,他人,或者家庭帶來負面影響,那麼這種行為就值得商榷了。
我們的社會不僅需要娛樂明星,也需要科技明星,產業明星,文化明星等等,因為他們都具有社會文化或技術傳播屬性,那麼必然會有擁護者,支持者。
從某種角度來講,飯圈組織也會倒逼偶像明星去規範自己的行為,更能在現代文明社會中起到正面示範作用。
至於一些不良現象,被放大有時候也不見得是壞事,畢竟這也是讓大眾思考和辯論的時機,事越辯理越明。
至於出於利益驅使的互相攻擊和抹黑,不是我們提倡的,也是需要文化宣傳或其他相關部門需要多加考慮引導和規範監管解決的。
-
3 # 向日葵sl
看來我是年紀大了,第一眼看到這個詞還以為是和“酒桌文化”相似的詞語。
任何所謂的文化,都有它存在的道理,而這個道理是基於產業鏈條。
很多人是為了喜歡,很多人是為了熱情,很多人是為了跟風,很多人是為了刷存在感,還有很多人是為了錢。
這是拜金主義和拜物主義盛行下的常態之一,在人們將物質追求轉向精神追求之前,類似於這種飯圈文化應該都會存在。
-
4 # 看看品說
飯圈文化引導的好,可以正人心,轉移人們
燥動浮躁社會功利化追求,讓科技科學成為飯圈文化,財富神話,讓人人想當科學家和
技術革新受益明星,而不是演戲唱歌表演娛樂,與其讓飯圈文化難以管制,堵不如疏
是中國未來科技文化傳承不絕新生地代。娛樂休閒可以適當追求,但喪失理智的病態追星真的不可取。
回覆列表
人類從有了群體活動,逐漸形成團體,社會,建立了相互合作的秩序;生存的需求從單純的追逐食物,漸次演變成對金錢的追逐,對來自他人的認可的渴求,對權利和影響力的嚮往。在勝利與安全需求被穩定的滿足之後,人類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實現需求之中。
沒有了來自飢餓、生存的被動驅動力,人類以什麼為目標繼續前進?
正如人類最古老的祖先圍繞食物和生存建立的社群
農耕時代以家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建立的村落社群
工業時代圍繞機器生產、工廠建立的公司、企業、供應鏈、客戶群的消費社群
消費的概念不斷的擴大,而消費連結了人類的一切活動
飯圈文化只是以消費為核心的文化形態之一。
近代以資本為基礎的工業革命以來,追求多樣的浪漫主義與消費主義一拍即合,人們找到了將精神與實物連結的渠道---消費。
我們消費實物,消費娛樂,消費人設,消費思想,消費人情,消費我們的消費
在一切可消費的年代,虛無是如此漫無邊際,一如我們的遠古祖先所面對的廣闊世界和未知生物,彷彿隨時會被吞噬。
在人人自由平等,獨立自主的社會,我們需要有更多的勇氣面對孤獨,空虛,虛無
明星所展現的一切,變成最真實的存在,趨之若鶩的背後是對真實、實在的追求
我們腳下踩到不再是真實的泥土
我們口中所食的多半已分不出原本的樣貌
遠古祖先流傳下來的基因湧動著對實在,對親密的原始嚮往
飯圈文化是人類社群意識的對映,這個發展階段的產物
這個文化一直存在,只不過,散發光環的主角是遠古掌管命運的“神”,大權在握的“帝王”,拯救世界的“英雄”,締造世界的“上帝”,操縱一切的“金錢”,光芒四射的“明星”,還是改變人類未來的“科技”